正在加载图片...
年的努力,张溥终于成为有影响的文学家,写出了《五人墓碑记》等名作,并编 辑了《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等有价值的书籍 当然,我们今天介绍张溥的“七录”法,并不是要青少年朋友机械地去学习、 模仿。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知识不断更新,信息不断膨胀,单凭“七 录”能“录”得了多少呢?但是,我们从张溥的“七录”法中却能够得到一点启 示:天资差,不足畏,天道酬勤;堡垒坚,亦不足畏,专而攻之,必能攻而破之。 12、顾炎武:万里行路法。● 清初年间,在鲁、冀、辽、晋的交通要道上,出现了一个行为有些奇怪的人 他约摸五十出头的光景,衣着简朴,带着两匹马和两头骡子。自己骑在一匹马上, 另一匹马和骡子则驮着沉重的大筐,筐子里满满当当装的全是肀 马在平坦的道路上走着,这个人坐在马背上半闭着眼睛,咿咿呀呀地背诵起 来了。背着背着,忽然有一处“卡壳”了,他便立即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拿出 书本将背不出的地方反复温习几遍。直到书背熟了,再继续策马赶路。 每行至一处关隘要塞,他便去找几位老兵或退伍的小卒,仔细询问有关地理 历史等情况。如老兵们说的有些与书上记载的不相符,他便亲自到实地考察, 处一处地核对清楚,然后写下笔记。 途中若是遇到好书和珍贵文物,他就买下来;若别人不卖,他就全文抄录或 是借来读完了再走。 这位游学先生姓顾,名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志士,也是我国历史上 杰出的学问家和思想家。他曾在文章中写道:“自少至老,手不舍书。出门,则 以一骡两马,捆书自随。过边塞亭障,呼老兵谐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 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证,必无所疑而后已。马上无事,辄据鞍 默诵诸经注疏……”。这里描述的就是他自己游学读书的情形。 顾炎武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法,有许多好处:()通过实地 考察,能够纠正书本上不少错误的记载;(2)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学 以致用:(3)能够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4)能够发现许多原来不曾读过 的新书、好书。 如本文开头所说的,顾炎武五十多岁以后开始的这次大规模的游学活动,到 达了山东、山西、河北、辽宁、陕西、甘肃等地,察看名关要塞,游历名胜古迹, 跋涉名山大川,往来行程两三万里,所读新书又达一万余卷。由于顾炎武的书本 知识和社会知识都非常宏博,所以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历史、军事和治 国之道等都有深刻的研究,一生著书几十部,卷帙浩繁,在我国学术史上享有很 高的声誉。 13、郑板桥:精当法。 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艺术上造诣髙深,他的画、诗 书被人誉为“三绝” 郑板桥在读书方面也颇有见地。他说:“读书要求精求当,当则粗皆精,不 当则精皆粗。”他还说:“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矣,徒多徒 烂耳年的努力,张溥终于成为有影响的文学家,写出了《五人墓碑记》等名作,并编 辑了《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等有价值的书籍。 当然,我们今天介绍张溥的“七录”法,并不是要青少年朋友机械地去学习、 模仿。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知识不断更新,信息不断膨胀,单凭“七 录”能“录”得了多少呢?但是,我们从张溥的“七录”法中却能够得到一点启 示:天资差,不足畏,天道酬勤;堡垒坚,亦不足畏,专而攻之,必能攻而破之。 12、顾炎武:万里行路法 。● 清初年间,在鲁、冀、辽、晋的交通要道上,出现了一个行为有些奇怪的人。 他约摸五十出头的光景,衣着简朴,带着两匹马和两头骡子。自己骑在一匹马上, 另一匹马和骡子则驮着沉重的大筐,筐子里满满当当装的全是书。 马在平坦的道路上走着,这个人坐在马背上半闭着眼睛,咿咿呀呀地背诵起 来了。背着背着,忽然有一处“卡壳”了,他便立即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拿出 书本将背不出的地方反复温习几遍。直到书背熟了,再继续策马赶路。 每行至一处关隘要塞,他便去找几位老兵或退伍的小卒,仔细询问有关地理、 历史等情况。如老兵们说的有些与书上记载的不相符,他便亲自到实地考察,一 处一处地核对清楚,然后写下笔记。 途中若是遇到好书和珍贵文物,他就买下来;若别人不卖,他就全文抄录或 是借来读完了再走。 这位游学先生姓顾,名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志士,也是我国历史上 杰出的学问家和思想家。他曾在文章中写道:“自少至老,手不舍书。出门,则 以一骡两马,捆书自随。过边塞亭障,呼老兵谐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 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证,必无所疑而后已。马上无事,辄据鞍 默诵诸经注疏……”。这里描述的就是他自己游学读书的情形。 顾炎武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法,有许多好处:⑴ 通过实地 考察,能够纠正书本上不少错误的记载;⑵ 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学 以致用;⑶ 能够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⑷ 能够发现许多原来不曾读过 的新书、好书。 如本文开头所说的,顾炎武五十多岁以后开始的这次大规模的游学活动,到 达了山东、山西、河北、辽宁、陕西、甘肃等地,察看名关要塞,游历名胜古迹, 跋涉名山大川,往来行程两三万里,所读新书又达一万余卷。由于顾炎武的书本 知识和社会知识都非常宏博,所以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历史、军事和治 国之道等都有深刻的研究,一生著书几十部,卷帙浩繁,在我国学术史上享有很 高的声誉。 13、郑板桥:精当法 。● 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艺术上造诣高深,他的画、诗、 书被人誉为“三绝”。 郑板桥在读书方面也颇有见地。他说:“读书要求精求当,当则粗皆精,不 当则精皆粗。”他还说:“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矣,徒多徒 烂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