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以金融资源论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作者:白软先 【原文出处】金融时报 【原刊期号】20000122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不单单是在某一个具体的金融问题上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而必须发展和确立出一个即与传统经济学金融学保持继承性牵连又对传统经济学金融学有 所突破的框架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不完美但必须是完整的,即它必须在范式、理论和方法三 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和超越。 面向21世纪的新金融观: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范式转换 作为金融学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式制约是金融学发展相对于实际经济金融活动发 展而停顿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面向21世纪的新金融观”则抽象而集中地体现了金融可持续 发据理论在金敬学范式转换方面的探素:所惜“面向21什纪”突出地表明金融可持娃发据 理论是前瞻性、开创性的理论探索:而“新金融观”则意味着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以一利 不同以往的视角看待和处理金融问题以及金融学自身的发展 具体来说,以金融资源论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了或正在实现的范式转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金融学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货币非中性基础上的金 融非中性。 承认货币非中性,金融学才有了继续存在和研究的基本前提。因为,货币是联结经济和 金融的纽带,货币理论的微观基础是人类的金融行为,货币政策的实质就是通过影响金融过 程改变实际经济变量。如果否认货币非中性,认为货币不过是标示经济运动的符号,那么金 融学的理论内容就不得不日益变得狭窄,并最终室息而死。回顾金融学并不太长的发展历史 我们看到,古典、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对货币金融问题的探过总是不由自主地同到货币的才 质和价值决定问题上 因为货币 然是中性的, 关于货币金融也就实在没什么更多好说的 而正是在承认货币非中性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关于货币金融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一券 列关于经济增长的货币模型相继提出,货币金融理论也才成为经济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体 系:然而“新古典”学派“复兴”之后,金融学几乎成了只对金融市场的交易员和企业的财 务经理们才有些许功用的学问,对货币金融在宏观经济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实际上被压抑 :直到目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对峙的行 况下,金融学的研究视野也并未有 显若的改观,其在经济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已经不是“独立”而是“ 立”了 因此,金融学要摆脱危机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首先树立“货币非中性”这面旗 帜。 货币非中性基础上的金融非中性,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的世界观和出 发点。确立在货币非中性基础上的金融非中性,就把金融学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在地 统一起来。 一般经济兰 考察和研究资源稀缺情况下的有效配置问题,金融学则集中考察资谒 配置过程中的货币金融因素所起的作用.这种统一解决了一方面货币金融在现代经济过程叶 无所不在而另一方面又常常被当作局部或专业领域的问题的矛盾,金融学也才能摆脱“部门 经济学”的宿命,获得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对社会经济更大的发言权。 第二,把“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入金融学研究,拓宽了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也确立了金 融学研究的最终目标。 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入金融学研究,暗含者一国金融状况不断发展变化并对实际 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假设。传统经济学、金融学至少在短期内假设金融环境为一个稳定的、 不变的外生因素,但是这一假设现在己经完全缺乏经验基础。最近的一、二十年里,金融运 行量和质的变化速度远远高于所谓实际经济的变化速度。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金融化的今以金融资源论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作者:白钦先 【原文出处】金融时报 【原刊期号】20000122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不单单是在某一个具体的金融问题上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而必须发展和确立出一个即与传统经济学金融学保持继承性牵连又对传统经济学金融学有 所突破的框架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不完美但必须是完整的,即它必须在范式、理论和方法三 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和超越。 面向 21 世纪的新金融观: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范式转换 作为金融学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式制约是金融学发展相对于实际经济金融活动发 展而停顿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面向 21 世纪的新金融观”则抽象而集中地体现了金融可持续 发展理论在金融学范式转换方面的探索:所谓“面向 21 世纪”突出地表明金融可持续发展 理论是前瞻性、开创性的理论探索;而“新金融观”则意味着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以一种 不同以往的视角看待和处理金融问题以及金融学自身的发展。 具体来说,以金融资源论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了或正在实现的范式转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金融学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货币非中性基础上的金 融非中性。 承认货币非中性,金融学才有了继续存在和研究的基本前提。因为,货币是联结经济和 金融的纽带,货币理论的微观基础是人类的金融行为,货币政策的实质就是通过影响金融过 程改变实际经济变量。如果否认货币非中性,认为货币不过是标示经济运动的符号,那么金 融学的理论内容就不得不日益变得狭窄,并最终窒息而死。回顾金融学并不太长的发展历史 我们看到,古典、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对货币金融问题的探讨总是不由自主地回到货币的本 质和价值决定问题上,因为货币既然是中性的,关于货币金融也就实在没什么更多好说的; 而正是在承认货币非中性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关于货币金融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系 列关于经济增长的货币模型相继提出,货币金融理论也才成为经济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体 系;然而“新古典”学派“复兴”之后,金融学几乎成了只对金融市场的交易员和企业的财 务经理们才有些许功用的学问,对货币金融在宏观经济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实际上被压抑 了;直到目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对峙的情况下,金融学的研究视野也并未有 显著的改观,其在经济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已经不是“独立”而是“孤立”了。 因此,金融学要摆脱危机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首先树立“货币非中性”这面旗 帜。 货币非中性基础上的金融非中性,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的世界观和出 发点。确立在货币非中性基础上的金融非中性,就把金融学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在地 统一起来。一般经济学考察和研究资源稀缺情况下的有效配置问题,金融学则集中考察资源 配置过程中的货币金融因素所起的作用。这种统一解决了一方面货币金融在现代经济过程中 无所不在而另一方面又常常被当作局部或专业领域的问题的矛盾,金融学也才能摆脱“部门 经济学”的宿命,获得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对社会经济更大的发言权。 第二,把“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入金融学研究,拓宽了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也确立了金 融学研究的最终目标。 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入金融学研究,暗含着一国金融状况不断发展变化并对实际 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假设。传统经济学、金融学至少在短期内假设金融环境为一个稳定的、 不变的外生因素,但是这一假设现在已经完全缺乏经验基础。最近的一、二十年里,金融运 行量和质的变化速度远远高于所谓实际经济的变化速度。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金融化的今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