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4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2卷 奥氏体,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图2(b)中材料的组织 位置珠光体含量明显增加,而CWMn钢一侧靠近 更为细小,另外,由于两种组原材料成分不同,合金 界面的位置则马氏体板条减少,界面附近的组织变 元素原子也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扩散.因此,从热 化和形貌观察可以说明,这两种金属之间形成了完 轧变形后的样品中可以发现,Q235A中靠近界面的 全的治金结合, 20μm 20 uim 图2轧制后Q235 A /CV Mn复合材料的组织变化(左侧为Q235钢,右侧为CWMn)-(a)复合板厚度为10mm:(b)复合板厚度为5mm Fig 2 M icmostnicture evolution of Q235A/CMn comnposite materials during hot rolling process the left sie is Q235 steel and the right side is CMn steel):(a)slab thickness of 10mm:(b)slab thickness of5mm 图3是对轧后样品沿垂直界面方向进行EDS 更宽,这一过渡区域是由合金元素原子的互扩散 线能谱采集得到的结果,其中的曲线分别代表 而产生的,它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两种金属间的 W、C元素沿界面附近的分布情况,从图3中可 界面结合紧密,成分、组织在界面区域连续变化, 以看出,W、C等元素原子是沿着界面连续分布 反映出较好的冶金结合特性;另一方面说明过渡 的,并且在界面附近有一个明显的过渡区域,测 层区域的宽度远小于两种组元材料的厚度,使得 量可知,W、C元素对应的这一过渡区域宽度为 两种材料各自的成分变化不大,还能够保留各自 20~25m,而间隙原子(如C)对应的过渡区域 的物理性能 b 80m 80 um 图3轧制后复合材料界面附近合金元素的分布(佐侧为Q235钢,右侧为CWM)(a)W元素的EDS能谱:(b)C元素的EDs能谱 Fig 3 Alloying ekment distribution alng the interface the left side is Q235 steel and the right is CMn stcel):(a)EDS linear scanning map of W:(b)EDS linear scanning map ofCr 2.2热处理后的组织变化 为了防止网状碳化物的形成,CWMn钢一般采 由于本文中的两种组元材料在热处理温度、冷 用油淬或者熔融硝盐盐浴中冷却,而Q235A则一般 却制度方面的要求和选择差异较大.其中,CWMn 采用热轧后空冷或者正火·由于在高温范围冷却过 钢通常的热处理温度为780~820℃,并且随着温度 快时容易形成魏氏组织),严重降低其塑性和韧 升高,冷却后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硬度降 性,因此本文分别对样品采用空冷、矿物机油中淬火 低[6-7]:而Q235A钢的奥氏体化温度,约为840℃左 和水淬三种冷却方式,以确定最佳的冷却方式,其冷 右⑧),综合考虑两种材料的性能,最终选择热处理 却速率见表3 温度为830土5℃. 图4为不同方式冷却到室温后复合材料界面组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2卷 奥氏体.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图 2(b)中材料的组织 更为细小.另外‚由于两种组原材料成分不同‚合金 元素原子也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扩散.因此‚从热 轧变形后的样品中可以发现‚Q235A中靠近界面的 位置珠光体含量明显增加‚而 CrWMn钢一侧靠近 界面的位置则马氏体板条减少.界面附近的组织变 化和形貌观察可以说明‚这两种金属之间形成了完 全的冶金结合. 图 2 轧制后 Q235A/CrWMn复合材料的组织变化 (左侧为 Q235钢‚右侧为 CrWMn).(a)复合板厚度为 10mm;(b)复合板厚度为 5mm Fig.2 MicrostructureevolutionofQ235A/CrWMncompositematerialsduringhotrollingprocess(theleftsideisQ235steel‚andtherightsideis CrWMnsteel):(a) slabthicknessof10mm;(b) slabthicknessof5mm 图 3是对轧后样品沿垂直界面方向进行 EDS 线能谱采集得到的结果‚其中的曲线分别代表 W、Cr元素沿界面附近的分布情况.从图 3中可 以看出‚W、Cr等元素原子是沿着界面连续分布 的‚并且在界面附近有一个明显的过渡区域.测 量可知‚W、Cr元素对应的这一过渡区域宽度为 20~25μm‚而间隙原子 (如 C)对应的过渡区域 更宽.这一过渡区域是由合金元素原子的互扩散 而产生的.它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两种金属间的 界面结合紧密‚成分、组织在界面区域连续变化‚ 反映出较好的冶金结合特性;另一方面说明过渡 层区域的宽度远小于两种组元材料的厚度‚使得 两种材料各自的成分变化不大‚还能够保留各自 的物理性能. 图 3 轧制后复合材料界面附近合金元素的分布 (左侧为 Q235钢‚右侧为 CrWMn).(a) W元素的 EDS能谱;(b) Cr元素的 EDS能谱 Fig.3 Alloyingelementdistributionalongtheinterface(theleftsideisQ235steelandtherightisCrWMnsteel):(a) EDSlinearscanningmapof W;(b) EDSlinearscanningmapofCr 2∙2 热处理后的组织变化 由于本文中的两种组元材料在热处理温度、冷 却制度方面的要求和选择差异较大.其中‚CrWMn 钢通常的热处理温度为 780~820℃‚并且随着温度 升高‚冷却后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硬度降 低 [6--7];而 Q235A钢的奥氏体化温度‚约为 840℃左 右 [8].综合考虑两种材料的性能‚最终选择热处理 温度为830±5℃. 为了防止网状碳化物的形成‚CrWMn钢一般采 用油淬或者熔融硝盐盐浴中冷却‚而 Q235A则一般 采用热轧后空冷或者正火.由于在高温范围冷却过 快时容易形成魏氏组织 [9]‚严重降低其塑性和韧 性‚因此本文分别对样品采用空冷、矿物机油中淬火 和水淬三种冷却方式‚以确定最佳的冷却方式‚其冷 却速率见表 3. 图 4为不同方式冷却到室温后复合材料界面组 ·34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