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当地震波周期≈建筑自振周期时→引起强烈共振,建筑会严重受损。 *地震波周期随距震中距离增大而变大,故有远离震中处低层建筑完好而高 层建筑严重受损现象。同样,因为深厚土层自震周期大于坚硬岩石层和薄土层 区,故在同样距离上,深厚土层区及其建筑物更易于发生共振而产生严重破坏 (黄土区则更应重视建筑的抗震设计)。 (2)地面破坏效应一即地震引起的地面构成岩土体的破坏形式与后果。 依据形成的条件,破坏的规模与范围可分为三大类型。 断裂效应:即地震断层、地震裂缝 斜坡效应:地震引起的边坡物质滑移如剥落、崩塌、滑坡、蠕滑等。 地基效应:包括地基沉降、砂土液化(流砂)、地基塌陷等。 *砂土液化:地震作用下,饱和粉、细砂地基中,砂粒结构瓦解, 孔隙水压力骤升导致有效应力降至零,全部地基土体呈现液体状态的 现象—导致地表开裂、喷砂、冒水、建筑下陷、漂浮或开裂等现象 砂土是否液化的判别方式有经验判定和标准贯入判定两种,具体判定可以参 考《工程地质手册》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工具书。 显然,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而言,地基效应将产生最直接和最大的影响 振动破坏效应+地血破坏效应=烈度(基本烈度与设计烈度) 第二节风化作用(1hr) 风化作用:在近地表条件下,坚硬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和化学变 化,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依据发生和影响因素的特点,风化作用可分为三种类型。 1.物理风化一指矿物、岩石的机械破碎,能引起岩石机械破碎的自然因素 主要有: (1)地表温度的高频率,大幅度变化一如西北沙漠、岩淇地区。 (2)冻融—指冰的撑胀作用,可形成“冰劈”,前提仍是温度变化较大。 (3)盐分结品一结晶前后溶液体积亦有变化,且盐分结晶后净水更易结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