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四章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及其基因表达的生物活性成分,制备出防治植物病虫害、环卫害虫、杂 草、鼠害,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制剂的总称。 随着生物防治的推广应用,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与生产逐渐成为生物防治的支柱产业 微生物防治基本原理与方法—1、利用天然发生的昆虫疾病:2、把某种病原引进昆虫 种群,作为一种长久控制因子;3、加工成微生物杀虫剂 、昆虫疾病与昆虫流行病 昆虫疾病:昆虫的行动、行为、取食、蜕皮、交尾、产卵、孵化等偏离了健康状态,就是罹病的状 态 原因:物理、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寄生性与捕食性昆虫、遗传因素及营养因素等 病原微生物一一引起昆虫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属多细胞动物)、立克 次氏体和原生动物(微孢子虫)。 全部昆虫种类,至少要遭受一个微生物类群的侵袭,许多昆虫种类受到几个微生物类群的感 染,并出现相应的病症和症状 自然界,昆虫出生后未达性成熟而死亡的达80%至99.8%之间 病症〔sigu):指结构上的变化,如解剖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异常,虫体颜色的变化、附器、体壁或体 躯构造的畸形 症状( symptom):表示行为和机能的异常,如行动失常、对刺激反应不正常,发育受阻,消化障碍, 不能产卵,呼吸与心律不整及早期死亡等。 传染病的感染: 病原体可由病虫通过各种途径传入健虫,从而导致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 病原体传染的途径:1、接触传染:真菌孢子:2、伤口传染:机械损伤、相互残食、天敌叮咬:3、 食入传染:取食;4、胚胎传染:病原体侵入生殖系统 三、昆虫感染病的建立 害虫微生物防治涉及生物学(微生物学)、昆虫病理学、昆虫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是从病 理学的角度研究感染病的建立,致病机理及病原徽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害虫防治的应用 昆虫疾病的建立必须有病原微生物、寄主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从三个因素来分析:1、病原 生物对昆虫寄主的侵染和致病:2、昆虫对病原物的防御和抵抗:3、染病和致病的环境条件 病原对昆虫的侵染和致病 感染:包括病原侵入寄主体腔,并在体腔中存留和稳定下来两个方面。但感染不一定都能发 病,这一过程叫侵染期。病原体侵入寄主后直到发病,即出现疾病症状的期间叫潜伏期。此后各种 疾病症状(病症)逐渐表现出来为病变期。 感染病建立的结果大都导致寄主昆虫的死亡 昆虫疾病症状类型:(1)发育不良:虫体萎缩,发育迟缓:(2)行动异常:感病早期昆虫焦躁 不安,后期呆滞,对刺激反应不敏感,处于昏睡状态:(3)体色变化:①由于病原体的存在而造成 感病昆虫体色变化,如金龟子乳状病菌大量充满孢子的孢子囊使虫体呈乳白色:真菌的分生孢子常 常有鲜艳的颜色,使虫体表行为白僵病、黄僵病、绿僵病等。②微生物产生的色素,如粘质沙氏杆 菌,产生红色色素而使虫尸变为红色。③昆虫防御系统的黑素化反应,在真菌的侵入部位形成黑斑。 (4)消化异常:食欲减退或拒绝进食:⑤5组织及细胞病变:虫酶菌首先破坏昆虫的脂肪体使脂肪细胞 干枯变性而被分解:NPV感染的细胞核异常肥大;CPV使昆虫中肠肿胀,多角体形成于细胞质中; (6)其他:生殖紊乱:体液变化… 侵染谂径:1、经消化道侵入:中肠是防御系统的薄弱环节,多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原第四章 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及其基因表达的生物活性成分,制备出防治植物病虫害、环卫害虫、杂 草、鼠害,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制剂的总称。 随着生物防治的推广应用,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与生产逐渐成为生物防治的支柱产业。 一、 微生物防治基本原理与方法——1、利用天然发生的昆虫疾病;2、把某种病原引进昆虫 种群,作为一种长久控制因子;3、加工成微生物杀虫剂 二 、昆虫疾病与昆虫流行病 昆虫疾病:昆虫的行动、行为、取食、蜕皮、交尾、产卵、孵化等偏离了健康状态,就是罹病的状 态。 原因:物理、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寄生性与捕食性昆虫、遗传因素及营养因素等。 病原微生物——引起昆虫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属多细胞动物)、立克 次氏体和原生动物(微孢子虫)。 全部昆虫种类,至少要遭受一个微生物类群的侵袭,许多昆虫种类受到几个微生物类群的感 染,并出现相应的病症和症状。 自然界,昆虫出生后未达性成熟而死亡的达 80%至 99.8%之间。 病症(sign):指结构上的变化,如解剖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异常,虫体颜色的变化、附器、体壁或体 躯构造的畸形。 症状(symptom):表示行为和机能的异常,如行动失常、对刺激反应不正常,发育受阻,消化障碍, 不能产卵,呼吸与心律不整及早期死亡等。 传染病的感染: 病原体可由病虫通过各种途径传入健虫,从而导致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 病原体传染的途径: 1、接触传染: 真菌孢子;2、伤口传染:机械损伤、相互残食、天敌叮咬;3、 食入传染:取食;4、胚胎传染:病原体侵入生殖系统 三、昆虫感染病的建立 害虫微生物防治涉及生物学(微生物学)、昆虫病理学、昆虫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是从病 理学的角度研究感染病的建立,致病机理及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害虫防治的应用。 昆虫疾病的建立必须有病原微生物、寄主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从三个因素来分析: 1、病原 生物对昆虫寄主的侵染和致病; 2、昆虫对病原物的防御和抵抗; 3、染病和致病的环境条件 病原对昆虫的侵染和致病 感染 :包括病原侵入寄主体腔,并在体腔 中存留和稳定下来两个方面。但感染不一定都能发 病,这一过程叫侵染期。病原体侵入寄主后直到发病,即出现疾病症状的期间叫潜伏期。此后各种 疾病症状(病症)逐渐表现出来为病变期。 感染病建立的结果大都导致寄主昆虫的死亡。 昆虫疾病症状类型:(1)发育不良:虫体萎缩,发育迟缓;(2)行动异常: 感病早期昆虫焦躁 不安,后期呆滞,对刺激反应不敏感,处于昏睡状态;(3)体色变化:①由于病原体的存在而造成 感病昆虫体色变化,如金龟子乳状病菌大量充满孢子的孢子囊使虫体呈乳白色;真菌的分生孢子常 常有鲜艳的颜色,使虫体表行为白僵病、黄僵病、绿僵病等。②微生物产生的色素,如粘质沙氏杆 菌,产生红色色素而使虫尸变为红色。③昆虫防御系统的黑素化反应,在真菌的侵入部位形成黑斑。 ⑷消化异常:食欲减退或拒绝进食;⑸组织及细胞病变:虫酶菌首先破坏昆虫的脂肪体使脂肪细胞 干 枯变性而被分解;NPV 感染的细胞核异常肥大;CPV 使昆虫中肠肿胀,多角体形成于细胞质中; ⑹其他 :生殖紊乱;体液变化… 侵染途径: 1、经消化道侵入: 中肠是防御系统的薄弱环节,多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原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