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二十三章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能性食品 本章要点 1.贫血分类和原因 2.贫血患者机体各系统的临床症状 3.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的物质 第一节概述 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的总容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缩容积减少至同地区、 同年龄、同性别的标准值以下而导致的一种症状。而营养性贫血是指由于某些营养素摄入不 足而引起的贫血,它包括缺乏造血物质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缺乏维生素B12或叶 酸引起的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营养性贫血最常见的一种。非营养性贫血则包 括:骨髓干细胞生成障碍;由于白血病细胞、癌细胞等转移至骨髓而使骨髓造血空间缩小 由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痔、子宫肌瘤以及出血素质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贫血;寄生虫 病、药物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等引起的贫血等。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多发的、常见的病理现象。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 蛋白的生成需要营养素作原料。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贫血标准为:血红蛋白量成年男性低于 g/L,成年女性低于1lgL,孕妇低于10gL,7岁以下儿童小于1lg/L。贫血早期和常见的 表现有疲倦、乏力、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而皮肤苍白、面色无华是 贫血最常见的客观体征。但凭皮肤颜色判断贫血常有误差,一般以口唇粘膜及指甲颜色来判 断较为可靠。贫血病人常伴有心悸、心率加快、活动后气促、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症状, 严重者可发生踝部浮肿、低热、蛋白尿、闭经和性欲减退等。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 约有20亿贫血患者。中国卫生部在20世纪80年代曾对24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学龄前 儿童贫血调查”,患病率平均为353%,个别地区高达72.6%。约有40%的儿童患不同程度 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农村高达50%~60%。据北京医科大学妇婴保健中心对全国29个城 市儿童健康状况的调查:7岁儿童的贫血发病率男孩达42.1%,女孩达44.8%。以后随着年 龄的增大,患病率逐渐降低,但12岁的男女比例仍分别达到27%和33%。贫血对人体健康 危害很大,而对生长发育较快的胎儿、婴幼儿和少年儿童危害更大。患贫血后,婴幼儿会出 现食欲减退、烦躁、爱哭闹、体重不增、发育延迟、智商下降等,学龄儿童则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 、贫血的分类及原因 (一)贫血的分类 1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分类 (1)大细胞性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 第二十三章 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能性食品 本章要点 1. 贫血分类和原因 2. 贫血患者机体各系统的临床症状 3. 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的物质 第一节 概述 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的总容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缩容积减少至同地区、 同年龄、同性别的标准值以下而导致的一种症状。而营养性贫血是指由于某些营养素摄入不 足而引起的贫血,它包括缺乏造血物质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缺乏维生素 B12 或叶 酸引起的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营养性贫血最常见的一种。非营养性贫血则包 括:骨髓干细胞生成障碍;由于白血病细胞、癌细胞等转移至骨髓而使骨髓造血空间缩小; 由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痔、子宫肌瘤以及出血素质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贫血;寄生虫 病、药物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等引起的贫血等。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多发的、常见的病理现象。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 蛋白的生成需要营养素作原料。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贫血标准为:血红蛋白量成年男性低于 12g/L,成年女性低于 11g/L,孕妇低于 10g/L,7 岁以下儿童小于 11g/L。贫血早期和常见的 表现有疲倦、乏力、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而皮肤苍白、面色无华是 贫血最常见的客观体征。但凭皮肤颜色判断贫血常有误差,一般以口唇粘膜及指甲颜色来判 断较为可靠。贫血病人常伴有心悸、心率加快、活动后气促、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症状, 严重者可发生踝部浮肿、低热、蛋白尿、闭经和性欲减退等。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 约有 20 亿贫血患者。中国卫生部在 20 世纪 80 年代曾对 24 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学龄前 儿童贫血调查”,患病率平均为 35.3%,个别地区高达 72.6%。约有 40%的儿童患不同程度 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农村高达 50%~60%。据北京医科大学妇婴保健中心对全国 29 个城 市儿童健康状况的调查:7 岁儿童的贫血发病率男孩达 42.1%,女孩达 44.8%。以后随着年 龄的增大,患病率逐渐降低,但 12 岁的男女比例仍分别达到 27%和 33%。贫血对人体健康 危害很大,而对生长发育较快的胎儿、婴幼儿和少年儿童危害更大。患贫血后,婴幼儿会出 现食欲减退、烦躁、爱哭闹、体重不增、发育延迟、智商下降等,学龄儿童则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 一、贫血的分类及原因 (一)贫血的分类 1.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分类 (1)大细胞性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