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96 工程科学学报,第41卷,第3期 TT RC+BE TT流 A通道 A网 TT调度+ TT流 冗余备份 RCI+BEI A-D A-E B-E B-D B-C TT流 A-D Free B-E A-C B通道 B网 A-D Free B-E B-D B-C /RC1流,BE1流 TT调度+ 元余分散 RC2+BE2 RC流,BE流 A-D Free B-E RC2流,BE2流 A-C 图7节点混合流量调度示意图 图4无冲突复合表 Fig.7 Node mixed traffic scheduling Fig.4 No conflict compound table 定延迟数据相加,即可得到系统延迟 A-D A-E Free Free Free 实际网络仿真是在确定网络拓扑情况下,RC流 的发送目的端不再采取极端发送的方式,在此非极 A-D Free Free A-C 限情况下,根据实际源端以及节点处的RC流排队 数量情况计算延迟. A-D Fre Free Free Free 对于网络中由发送端发送的所有流都经一个交 换机到达同一目的端的极限情况,本文采用确定性 A-D Free Free A-C 延迟上界分析法,通过计算某条消息流在发送终端 图5发送端A调度表 及经过的每一个交换机上的最坏情况来进行递归延 Fig.5 Transmitter port A schedule table 迟估算闭,分别对非双冗余网络拓扑与自适应双冗 余网络的最大延迟界进行闭式推导. Free Free B-E B-D B-C 2.1单级自适应双冗余网络延迟界 假设单级非自适应双冗余网络有n个发送端, Free B-E Free 2n个交换机,n个接收端,一个发送端在2n个交换 机中任选其中一个进行连接.每个发送端发送m个 Free Free B-E B-D B-C RC信息流.接收端可接收多个交换机的转发信息. 由同一发送端发往任一交换机最多有m个RC流 Free B-E Free 在接收端,极限情况下,所有交换机转发的RC流目 图6发送端B调度表 的端相同,则该终端接收到的RC流数量为nm个. Fig.6 Transmitter port B schedule table 在发送过程中,受到最大带宽分配间隔的限 制89.在一个基本周期中,发送完所有需发送TT 输,在发送端对分类好的报文按照混合调度的原 流后,再多发送一个RC流即造成堵塞,在这种情况 则进行周期调度表设计,各节点通道按照各自的 下,一个基本周期内的延迟为 周期调度表进行发送.混合流量调度的节点示意 h=LTT +SRC-max /C (1) 图如图7所示 式中,lm为一个基本周期内配置的TT流发送长度, 2TTE网络极限情况延迟界理论分析 C为链路物理速率,SRcm表示每个RC流的最大帧 长度,大小取[64,1518]字节. 网络延迟性能分析是分析网络实时性的重要工 从而,在非自适应双冗余网络结构中,极限情况 具,包括极限的延迟界分析、排队论模型以及实际网 下源端的延迟上界为Pm: 络拓扑仿真等. 排队论模型是将排队服务理论应用在网络 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在时间触发以太网中,源端和 Dc,=H()= .-L RC+ 交换机节点处需要对数据进行排队服务处理,排队 的等待时间即是某一信息流在该节点处的排队延 迟,将节点处的排队延迟与传输延迟、技术延迟等固工程科学学报,第 41 卷,第 3 期 图 4 无冲突复合表 Fig. 4 No conflict compound table 图 5 发送端 A 调度表 Fig. 5 Transmitter port A schedule table 图 6 发送端 B 调度表 Fig. 6 Transmitter port B schedule table 输,在发送端对分类好的报文按照混合调度的原 则进行周期调度表设计,各节点通道按照各自的 周期调度表进行发送. 混合流量调度的节点示意 图如图 7 所示. 2 TTE 网络极限情况延迟界理论分析 网络延迟性能分析是分析网络实时性的重要工 具,包括极限的延迟界分析、排队论模型以及实际网 络拓扑仿真等. 排队论模型[16]是将排队服务理论应用在网络 数据处理的过程中. 在时间触发以太网中,源端和 交换机节点处需要对数据进行排队服务处理,排队 的等待时间即是某一信息流在该节点处的排队延 迟,将节点处的排队延迟与传输延迟、技术延迟等固 图 7 节点混合流量调度示意图 Fig. 7 Node mixed traffic scheduling 定延迟数据相加,即可得到系统延迟. 实际网络仿真是在确定网络拓扑情况下,RC 流 的发送目的端不再采取极端发送的方式,在此非极 限情况下,根据实际源端以及节点处的 RC 流排队 数量情况计算延迟. 对于网络中由发送端发送的所有流都经一个交 换机到达同一目的端的极限情况,本文采用确定性 延迟上界分析法,通过计算某条消息流在发送终端 及经过的每一个交换机上的最坏情况来进行递归延 迟估算[17],分别对非双冗余网络拓扑与自适应双冗 余网络的最大延迟界进行闭式推导. 2. 1 单级自适应双冗余网络延迟界 假设单级非自适应双冗余网络有 n 个发送端, 2n 个交换机,n 个接收端,一个发送端在 2n 个交换 机中任选其中一个进行连接. 每个发送端发送 m 个 RC 信息流. 接收端可接收多个交换机的转发信息. 由同一发送端发往任一交换机最多有 m 个 RC 流. 在接收端,极限情况下,所有交换机转发的 RC 流目 的端相同,则该终端接收到的 RC 流数量为 nm 个. 在发送过程中,受到最大带宽分配间隔的限 制[18--19]. 在一个基本周期中,发送完所有需发送 TT 流后,再多发送一个 RC 流即造成堵塞,在这种情况 下,一个基本周期内的延迟为 l1 = lTT + SRC·max /C ( 1) 式中,lTT为一个基本周期内配置的 TT 流发送长度, C 为链路物理速率,SRCi ·max表示每个 RC 流的最大帧 长度,大小取[64,1518]字节. 从而,在非自适应双冗余网络结构中,极限情况 下源端的延迟上界为[20]: D0 RCi = H( α0 RC,β0 RC ) = ∑ m i = 1 SRC·i max C( lBC - l1 ) lBC + l1 [ + ∑ m i = 1 SRC·i max C - ∑ m i = 1 SRCi ·max C( lBC - l1 ) ( lBC - l1 ] ) ( 2) · 693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