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教学案例 案例1 数字中国:增长背后的过度症状 2004年两会一个更要的成就,是让人们从多年的GDP崇拜症中解放出来。这不是GDP的错误,因为我们从来也不曾想过,在令人喜悦的GDP增长数字背后的负累,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但同比矿产资源消耗也增长了40多倍。在经济快速增长中,各类资源的消耗强度较高,2003年我国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约合50亿吨: 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耗大国。原油、煤炭、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 31%、30%、27%、25%和40%,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现在每增加1亿元GDP需要投资高达5亿元,而在“六五”、“七五"时期,投资两元就可以增加一元的GDP. 2003年我国GDP增长9.1%。发电量以接近GDP增速2倍的速度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年消耗15亿吨标准煤,8.2亿吨水泥和2.6亿吨钢材,其中煤炭消费量占世界的 30%,钢材的消费占全世界的1/3以上,水泥的消耗量占世界的50%。2003年以来,能源、原材料产量的增幅都大大高于同期GDP增幅。 国内矿产资源已无法支撑飞速发展的经济。铁矿石进口量增长了30%,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从能源利用效率看,我润单位应产品的消耗水平较高,目前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 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从环境容量看,目前我国与许多国家一样研究存在若环境透支”。如果按照过去30年世界平均节能率提高能效,中国2020年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将从60亿吨标准煤降至48亿 吨标准煤左右。而在强化节能、全面提高能效水平的情况下,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可以控制在23亿吨一一31亿吨标准煤之间. 在资源消耗率高的情况下,谁来满足庞大的中国经济体?这就要求中国的经济必须选择新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一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有五大指标体系。一是原材料消耗强度,即万元产值的主要原材料消耗,体现工业增长对原材料的消耗程度,是技术、管理水平、经济结构调整的综合体现。二是能源消耗强度,即万 元产值的能源消耗。我国石油目前已经高度依赖进口,而生产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一方面没油,一方面还耗油;单位产值的石油消耗设日本的4.3倍、美国的2.4倍、韩国的1.5倍。通过调整经济结 构。促进能源利用技术进步、加强生产管理降低能源的消耗强度,这方面大有潜力。三是水资源消耗强度,即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四是环境污染排放强度,即万元产值的三废排放总量,体现了 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水平和程度。五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综合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资源利用水平和劳动素质的高低 据测算,2002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为1.18吨标准煤千美元GDP。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创造每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6倍。中国在资源消耗上,生产同等资 源产品,我润要比日本邓发达国家多用1一2倍的矿产资源,如果再加上冶炼损失,我国消耗得更多。 我国的经济增长仍属于线性的、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还没有形成从资源到广产品再到资源这样的循环经济。我国每年有500万吨废钢铁、20万吨废有色金属、400万吨的废纸以及大 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循环经济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率趋近于零”、“生态环境的退化率趋近于零。“目前全世界钢、铜产量的一半左右来自循环使用,纸制品大约 有13。发达国家在17个产业部类的生产中,水资源的消耗率已经达到零”。有的还在下降。日本和北欧几个国家做得最好,1997年就达到了,美国是在2001年. 从以上材料中,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案例点评: 本案例通过一系列冷人触目惊心的统计数据,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揭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必然性。 我国已经进入重工业时期,处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特点之一,就是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大增,快速发展的机械、汽车、钢铁都是单位增加值能耗很高的行业。加之不少地区 的经济增长速度是靠“三高”(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来支撑的。结果表现为两低(低质量、低效益)。这种粗放的增长方式造成能源、资源环境压力急剧增加,煤、电、油等资源瓶颈以及生 态衰退现象日益严峻,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面临若新结构性危机。” 在当前这种以拼资源消耗为主的粗增长模式下,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相伴出现的,是压缩式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的过度消耗。由于经济对能源、原材料的极度需求,出现供给瓶颈也就在所难免。 基于各种因素,中国实现工业化必须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教学案例 案例1 数字中国:增长背后的过度症状 2004年两会一个重要的成就,是让人们从多年的GDP崇拜症中解放出来。这不是GDP的错误,因为我们从来也 不曾想过,在令人喜悦的GDP增长数字背后的负累。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但同比矿产资源消耗也增长了40多倍。在经济快速增长中,各类资源的消耗强度较高,2003年我国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约合50亿吨; 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耗大国。原油、煤炭、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 31%、30%、27%、25%和40%,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现在每增加1亿元GDP需要投资高达5亿元,而在“六五”、“七五”时期,投资两元就可以增加一元的GDP。 2003年我国GDP增长9.1%。发电量以接近GDP增速2倍的速度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年消耗15亿吨标准煤,8.2亿吨水泥和2.6亿吨钢材,其中煤炭消费量占世界的 30%,钢材的消费占全世界的1/3以上,水泥的消耗量占世界的50%。2003年以来,能源、原材料产量的增幅都大大高于同期GDP增幅。 国内矿产资源已无法支撑飞速发展的经济。铁矿石进口量增长了30%,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从能源利用效率看,我国单位产品的消耗水平较高,目前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 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从环境容量看,目前我国与许多国家一样研究存在着环境“透支”。如果按照过去30年世界平均节能率提高能效,中国2020年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将从60亿吨标准煤降至48亿 吨标准煤左右。而在强化节能、全面提高能效水平的情况下,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可以控制在23亿吨——31亿吨标准煤之间。 在资源消耗率高的情况下,谁来满足庞大的中国经济体?这就要求中国的经济必须选择新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有五大指标体系。一是原材料消耗强度,即万元产值的主要原材料消耗,体现工业增长对原材料的消耗程度,是技术、管理水平、经济结构调整的综合体现。二是能源消耗强度,即万 元产值的能源消耗。我国石油目前已经高度依赖进口,而生产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一方面没油,一方面还耗油;单位产值的石油消耗设日本的4.3倍、美国的2.4倍、韩国的1.5倍。通过调整经济结 构。促进能源利用技术进步、加强生产管理降低能源的消耗强度,这方面大有潜力。三是水资源消耗强度,即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四是环境污染排放强度,即万元产值的“三废”排放总量,体现了 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水平和程度。五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综合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资源利用水平和劳动素质的高低。 据测算,2002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为1.18吨标准煤/千美元GDP。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创造每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6倍。中国在资源消耗上,生产同等资 源产品,我国要比日本邓发达国家多用1——2倍的矿产资源,如果再加上冶炼损失,我国消耗得更多。 我国的经济增长仍属于线性的、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还没有形成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这样的循环经济。我国每年有500万吨废钢铁、20万吨废有色金属、400万吨的废纸以及大 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循环经济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率趋近于零”、“生态环境的退化率趋近于零。”目前全世界钢、铜产量的一半左右来自循环使用,纸制品大约 有1/3。发达国家在17个产业部类的生产中,水资源的消耗率已经达到“零”。有的还在下降。日本和北欧几个国家做得最好,1997年就达到了,美国是在2001年。 从以上材料中,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案例点评: 本案例通过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统计数据,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揭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必然性。 我国已经进入重工业时期,处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特点之一,就是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大增,快速发展的机械、汽车、钢铁都是单位增加值能耗很高的行业。加之不少地区 的经济增长速度是靠“三高”(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来支撑的。结果表现为“两低”(低质量、低效益)。这种粗放的增长方式造成能源、资源环境压力急剧增加,煤、电、油等资源瓶颈以及生 态衰退现象日益严峻,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结构性危机。” 在当前这种以拼资源消耗为主的“粗增长”模式下,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相伴出现的,是压缩式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的过度消耗。由于经济对能源、原材料的极度需求,出现供给“瓶颈”也就在所难免。 基于各种因素,中国实现工业化必须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