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2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天下财产何得不歇! 13.(1)相同之处是都通过柳絮飄飞、雨后斜阳、杏花零落等意象营造出了暮春孤家 怅的意境(1分).不同的是.前者营温的是从午后到黄昏的蓉春愁思之境,后者营造的 是从午后到初夜的暮春愁思之墙1分):前者是倚景,后者是在闺房中眼观画屏、 嗅香炉(1分):由于后者融入了“芳草”和“燕泥”,使得意境较前者更为丰富(1分)。 大意相符即可) (2)前者表现的是一个女于在一个暮疼午庀趣起至黄昏那种悌懒行动与倚门怅望 百无聊赖的落寞、孤寂和苦闷的心情(1分):后者表的是一个女子在一个暮春午后睡起 之后寂寞相思的心境和惜红自怜、云春难耐的感叹,以及因夜寒袭人、思人难眠而枕畔难 安、辗转反侧的无限烦恼(2分)。(大意相符即可) 14.(1)虽九死其犹未悔⌒如起操(3栗深亏惊居(4肛江流宛转统芳甸⑤5奈 何取之尽锸铢(6惊风乱貼芙蓉水 15深刻揭示了清末政府从下到上(1分),都惧怕洋人,置国民性命于不顾的现实。(1 16.郑板桥在潍县是为民请命的县令(“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竹子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 等美德的象征(2分)。知府挂郑板桥的竹画是标榜自己要做郑板桥、竹一样的 人(1分)。与后文他的真实形象形成对比,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2分) 17.表面高尚(1分),实则卑劣(与女人苟且)(1分)、为保全自己而屈从朝 廷(决定抓捕孙丙)(1分),并不是真正为民请命的人(1分)。 18.作者在行文中多次写出钱县令的“高尚”,如星夜奔驰、不避风霜、为民请 命,以致全身的关节没有一处不痛疼;又如他在向知府汇报时表现出对德国人的 愤怒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在遭到知府训斥时仍不忘“是非”“总要对百姓有个交 代”“二十七条人命”(2分)。又在字里行间处处消解这种“高尚”,比如 是自己被自己所谓的“高尚”行为感动,“高尚的精神如眼前朝天大锅里牛杂汤 的气味一样洋溢开来”,他高尚的外表下,又和女人做出苟且之事,并辩称是喜 食她做的狗肉等(2分),使读者先感动,又觉得不妥,在细思中发现人物的本 质,使揭露更深刻(1分)。 19.第一问:外敌侮民、民被迫反抗、官僚惧敌压民(3分)。第二问言之有理 即可(出路2分,理由2分)。 20.抓住枯树风骨特点(2分),有描述有评议(1分),语言生动优美(1分)。 共4分)答案示例:这是一首不屈之歌,树叶掉完了,但光秃禿的枝桠,毫不 气馁,张扬着不死的遒劲,诠释着什么叫执著。 21.信息整合全面2分,符合七言古诗的基本特点2分。答案示例:夏树浓阴长 白昼,楼台倒影动池塘。 22.解说合理(1分),富有新意(1分);语言准确(1分),观点鲜明(1 分)16.郑板桥在潍县是为民请命的县令(“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竹子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 等美德的象征(2 分)。知府挂郑板桥的竹画是标榜自己要做郑板桥、竹一样的 人(1 分)。与后文他的真实形象形成对比,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2 分) 17.表面高尚(1 分),实则卑劣(与女人苟且)(1 分)、为保全自己而屈从朝 廷(决定抓捕孙丙)(1 分),并不是真正为民请命的人(1 分)。 18.作者在行文中多次写出钱县令的“高尚”,如星夜奔驰、不避风霜、为民请 命,以致全身的关节没有一处不痛疼;又如他在向知府汇报时表现出对德国人的 愤怒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在遭到知府训斥时仍不忘“是非”“总要对百姓有个交 代”“二十七条人命”(2 分)。又在字里行间处处消解这种“高尚”,比如, 是自己被自己所谓的“高尚”行为感动,“高尚的精神如眼前朝天大锅里牛杂汤 的气味一样洋溢开来”,他高尚的外表下,又和女人做出苟且之事,并辩称是喜 食她做的狗肉等(2 分),使读者先感动,又觉得不妥,在细思中发现人物的本 质,使揭露更深刻(1 分)。 19.第一问:外敌侮民、民被迫反抗、官僚惧敌压民(3 分)。第二问言之有理 即可(出路 2 分,理由 2 分)。 20.抓住枯树风骨特点(2 分),有描述有评议(1 分),语言生动优美(1 分)。 (共 4 分)答案示例:这是一首不屈之歌,树叶掉完了,但光秃秃的枝桠,毫不 气馁,张扬着不死的遒劲,诠释着什么叫执著。 21.信息整合全面 2 分,符合七言古诗的基本特点 2 分。答案示例:夏树浓阴长 白昼,楼台倒影动池塘。 22.解说合理(1 分),富有新意(1 分);语言准确(1 分),观点鲜明(1 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