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3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0卷 南矿带由13线~33线间为一比较完整的紧密 3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 背斜,背斜轴向60°左右,两翼倾角较陡(图4),向西 13线~9线间受断裂截切,沿断裂有石英闪长岩、正 值得指出的是,EH4作为一种地球物理探测方 长斑岩充填,33线向东该背斜的北西翼被NE及 法具有精度高、分辨率好的优点,但该方法在白音诺 NNE走向的断裂所切割,致使背斜的NW翼断失, 尔矿区的适用性必须检验,为此笔者系统采集了白 剩下由大理岩和泥质板岩组成的向SE倾的单翼, 音诺尔铅锌矿矿区内外的各种矿石和不同岩性的围 倾角较陡. 岩,并进行了电性参数的测定(表1),由表中数据可 见,矿区及附近外围各类岩、矿石的电阻率值(P)差 125” 别较大,例如:铅锌矿石一般为2.3~3052m,而各 种围岩中以火山岩和砾岩最高(大于6.6k2m),透 辉石岩电阻率值介于矿体和地层之间.个别细脉状 1100m 构造矿石由于测量方位不同亦可产生高电阻率,但 Qp 这不会影响矿石宏观上的导电性,以上说明矿体与 围岩有明显的电阻率差异,利用电阻率法可以有效 1000m 地开展成矿预测工作,对应着矿体和矿带,一般均能 产生较明显的低电阻率异常,因此在区内开展EH4 Dp 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具备地球物理前提,测区地形 平坦,接地条件好,是EH4测量的有利因素. EH4测线分布如图1所示,共布置四条EH4测 线,即-1E线、3E线、13E线和29E线,测线长分别 为420,470,400和360m,测点85个,点距20m. 900m 各测线均由NW向SE方向测量,方位为125°.在 EH4测量期间对测区及一定范围内可能产生较大 干扰的采选矿施工作了停工、停电处理,以最大程度 70m 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测量结果表明,四条测线上均 存在强弱不等的电阻率异常,现分述如下, 50m 一-1E线测量结果表明(图5),剖面上存在明显 的相对低阻异常,且异常构造构成了向形和背形构 造.西部异常东倾,浅部近直立,深部倾角60°左右, 0一第四系坡积物:J一侏罗纪火山碎屑岩;Mb一二叠纪黄梁岗组 浅部异常宽度在20~50m之间(向形西翼),该异常 结晶灰岩;Sp一正长斑岩;Dp一闪长岩;Ap一辉绿岩;Qp一石英 推断为已知2号矿带(背斜构造)东翼的矿化带,其 斑岩:0(3)一矿体(括号内数字表示抗体编号) 产状陡立可能与后期闪长岩、正长斑岩等的侵入挤 图4白音诺尔铅锌矿29线地质削面图 压作用有关,该异常带向北延伸在19线附近可与2 Fig4 Geological profile of exploratory line 29 in the Baiyinnuo'er 号矿带南延相接,可能为矿体或矿化蚀变引起.向 lead zine deposit 形核部出现在地下370m左右,东侧背形异常顶部 由此可见,褶皱构造控制了区内主要矿体的空 在地下230m左右,异常在核部呈平缓状,异常厚度 间展布及产出状态,主要矿体具有与地层相同产状 较大,翼部异常厚度相对小,该异常形态与位于背斜 产出的特点,在褶皱作用晚期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断 核部的已知矿体形态相似,推测为矿化或矿体异常 裂裂隙构造(包括顺层和切层断裂裂隙)控制了晚期 3E线测量结果(图6)反映了更为清晰的褶皱 脉状矿化的分布,据此推断在矿区最南端(图1中 构造特点,相对低阻异常带厚度为30~50m,构造 EH4测区范围),褶皱构造依然有可能向深部延伸, 呈明显的向斜形态,并在东侧出现背形特征,向形 由于该区段属于采矿和研究空白区,而且地表覆盖 的转折端异常较强,转折端出现在地下340m深度 严重,无法进行直接的观察,因此选择了EH4连续 左右,背形顶部出现在地下210m深度左右,异常 电导率剖面测量[9-2]来追索褶皱构造的延伸情况 厚度与已知2号矿带矿化层厚度相一致, 及受其控制可能存在的矿体或矿化蚀变现象,南矿带由13线~33线间为一比较完整的紧密 背斜‚背斜轴向60°左右‚两翼倾角较陡(图4)‚向西 13线~9线间受断裂截切‚沿断裂有石英闪长岩、正 长斑岩充填.33线向东该背斜的北西翼被 NE 及 NNE 走向的断裂所切割‚致使背斜的 NW 翼断失‚ 剩下由大理岩和泥质板岩组成的向 SE 倾的单翼‚ 倾角较陡. Q-第四系坡积物;J-侏罗纪火山碎屑岩;Mb-二叠纪黄梁岗组 结晶灰岩;Sp-正长斑岩;Dp-闪长岩;Ap-辉绿岩;Qp-石英 斑岩;Ore(3)-矿体(括号内数字表示抗体编号) 图4 白音诺尔铅锌矿29线地质剖面图 Fig.4 Geological profile of exploratory line29in the Baiyinnuoʾer lead-zinc deposit 由此可见‚褶皱构造控制了区内主要矿体的空 间展布及产出状态‚主要矿体具有与地层相同产状 产出的特点.在褶皱作用晚期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断 裂裂隙构造(包括顺层和切层断裂裂隙)控制了晚期 脉状矿化的分布.据此推断在矿区最南端(图1中 EH4测区范围)‚褶皱构造依然有可能向深部延伸‚ 由于该区段属于采矿和研究空白区‚而且地表覆盖 严重‚无法进行直接的观察‚因此选择了 EH4连续 电导率剖面测量[9-12] 来追索褶皱构造的延伸情况 及受其控制可能存在的矿体或矿化蚀变现象. 3 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 值得指出的是‚EH4作为一种地球物理探测方 法具有精度高、分辨率好的优点‚但该方法在白音诺 尔矿区的适用性必须检验.为此笔者系统采集了白 音诺尔铅锌矿矿区内外的各种矿石和不同岩性的围 岩‚并进行了电性参数的测定(表1).由表中数据可 见‚矿区及附近外围各类岩、矿石的电阻率值(ρ)差 别较大‚例如:铅锌矿石一般为2∙3~305Ω·m‚而各 种围岩中以火山岩和砾岩最高(大于6∙6kΩ·m)‚透 辉石岩电阻率值介于矿体和地层之间.个别细脉状 构造矿石由于测量方位不同亦可产生高电阻率‚但 这不会影响矿石宏观上的导电性.以上说明矿体与 围岩有明显的电阻率差异‚利用电阻率法可以有效 地开展成矿预测工作‚对应着矿体和矿带‚一般均能 产生较明显的低电阻率异常‚因此在区内开展 EH4 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具备地球物理前提.测区地形 平坦‚接地条件好‚是 EH4测量的有利因素. EH4测线分布如图1所示‚共布置四条 EH4测 线‚即-1E 线、3E 线、13E 线和29E 线‚测线长分别 为420‚470‚400和360m‚测点85个‚点距20m. 各测线均由 NW 向 SE 方向测量‚方位为125°.在 EH4测量期间对测区及一定范围内可能产生较大 干扰的采选矿施工作了停工、停电处理‚以最大程度 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测量结果表明‚四条测线上均 存在强弱不等的电阻率异常‚现分述如下. -1E 线测量结果表明(图5)‚剖面上存在明显 的相对低阻异常‚且异常构造构成了向形和背形构 造.西部异常东倾‚浅部近直立‚深部倾角60°左右‚ 浅部异常宽度在20~50m 之间(向形西翼)‚该异常 推断为已知2号矿带(背斜构造)东翼的矿化带‚其 产状陡立可能与后期闪长岩、正长斑岩等的侵入挤 压作用有关.该异常带向北延伸在19线附近可与2 号矿带南延相接‚可能为矿体或矿化蚀变引起.向 形核部出现在地下370m 左右.东侧背形异常顶部 在地下230m 左右‚异常在核部呈平缓状‚异常厚度 较大‚翼部异常厚度相对小‚该异常形态与位于背斜 核部的已知矿体形态相似‚推测为矿化或矿体异常. 3E 线测量结果(图6)反映了更为清晰的褶皱 构造特点‚相对低阻异常带厚度为30~50m‚构造 呈明显的向斜形态‚并在东侧出现背形特征.向形 的转折端异常较强‚转折端出现在地下340m 深度 左右.背形顶部出现在地下210m 深度左右.异常 厚度与已知2号矿带矿化层厚度相一致. ·334·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0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