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68· 工程科学学报,第37卷,第7期 理☒.为考察二价铁单独存在时对固相反应的影 面经磨、抛和超声波清洗后进行喷碳处理,再采用JE- 响,以及浮士体与T02之间的固相反应机理,本文采 OLXA一8100电子探针进行形貌观察和成分定量 用扩散偶法研究了Fe,0-0,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固 分析. 相反应.采用电子探针观察和确立了扩散偶界面的微 观形貌及其中间产物成分,并基于此分析讨论了F离 2结果与讨论 子的扩散路径及该体系的固相反应机理. 2.1扩散偶的微观结构和物相分析 1373K扩散12~30h后的扩散偶界面微观形貌如 1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过程的进行,新 高纯Fe,0,和电解铁粉在393K干燥后,按摩尔比 相的出现使扩散偶出现分层现象,并且不同相间的边 1:1严格称量并充分混合.在500MPa下压制成直径 界清晰可见.最左侧和最右侧是初始的Fe,O和Ti0, 20mm、高度6mm的圆片.压好的试样放入铁坩埚,在 相,这两相中存在有小孔洞,表明烧结体不是很致 1423K下焙烧12h,焙烧过程通入高纯氮气保护.待炉 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两种中间产物.不同温度扩散 子冷却到室温时取出,再粉碎即制得Fe,0粉末.制取 24h后扩散偶界面的微观形貌如图3所示.在较高 Fe,0粉末的X射线衍射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 温度时(1423K和1473K),可以明显看出中间产物 Fe,0的纯度很高,满足实验要求. 有三相,然而在较低温度时(1323K和1373K),中间 产物主要有两相.此外,靠近Fe,0相的边界比较平 直,而靠近T0,相的边界崎岖不平,这些突出部分指 示了产物相的生长方向,也表明F2+离子的扩散速 率较快 为考察各组元的摩尔分数随扩散距离的变化情 况,沿着垂直于扩散界面方向对扩散偶中各物相进行 成分分析,不同温度下扩散24h后的能谱分析结果如 图4所示.从能谱结果来看,其中存在的相数与图3 89-7100F4) 显示的完全吻合。依据能谱分析结果还可以获得不同 相中Fe:Ti:0的摩尔比,在1423K和1473K时Fe:Ti: 30 45 0 201 0的摩尔比从靠近Fe,0一侧向右依次分别是2:1:4、 图1合成Fe,0粉末的X射线衍射谱 1:1:3和1:2:5,结合Fe0-T0,体系二元相图国(见图 Fig.1 XRD diffraction pattermn of synthetic Fe,powder 5)可以确定,中间产物相有钛铁晶石(Fe,T0,)、钛铁 矿(FeTiO,)和假铁板钛矿(FeTi,O,). 制备好的Fe,0和分析纯TiO,粉末在393K下干 2.2中间产物的生长 燥4h后,在500MPa压力下分别压制成直径10mm、高 由图2和图3可见,随着温度升高和扩散时间延 约5mm的圆片.为提高强度,在造片过程中滴加2~3 长,中间产物厚度不断增大.钛铁晶石、钛铁矿和假铁 滴3%聚乙烯醇(PVA)溶液做粘接剂.TO2片在空气 板钛矿相层的平均厚度由图2和图3测量所得,具体 气氛,1773K烧结12h;Fe,0片在1373K温度下烧结 算法在之前的工作中有详细描述回.扩散层厚度则 12h.为保持Fe,0相的稳定,烧结过程通入体积比1:1 是依据Fe2+和T·离子的扩散浓度轮廓来确定,即相 的C0-C02混合气体控制氧分压,气体总流量为60 界面处Fe2·或T·摩尔分数最大和最小处对应坐标 ml·min.烧结好的Fe,0和TiO,片一端打磨抛光, 的差值.图6和图7给出了温度和扩散时间对产物层 经超声波清洗后,将抛光面对接即制成扩散偶。为使 厚度的影响.钛铁晶石、钛铁矿和假铁板钛矿相随温 扩散偶有良好的接触,再用镍铬丝捆绑牢固,然后将扩 度升高稳定生长,但扩散层厚度的增长速率较快 散偶放入持样管中. 1373K时扩散层厚度(L,μm)和扩散时间(t,s)的平 扩散实验在硅碳棒炉中进行,炉温误差保持在±2 方根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回归拟合可得如下 K范围内.实验过程中,通入与Fe,0片烧结过程相同 关系: 比例的C0C0,混合气体来控制氧分压.达到预设温 度后,试样进行预热并慢慢放入恒温区.实验结束前5 Lro.=0.177x, (1) min,气体切换为高纯Ar气.达到预定时间后,迅速将 Lo,=l.115×i产, (2) 试样取至炉管口处,冷却一会后取出空冷.之后用环 Lr散层=1.293×十. (3) 氧树脂镶嵌试样,并沿垂直扩散面的方向将其剖开,剖 可见,中间产物的生长符合抛物线规律,即本体系的固工程科学学报,第 37 卷,第 7 期 理[11 - 12]. 为考察二价铁单独存在时对固相反应的影 响,以及浮士体与 TiO2 之间的固相反应机理,本文采 用扩散偶法研究了 FexO--TiO2 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固 相反应. 采用电子探针观察和确立了扩散偶界面的微 观形貌及其中间产物成分,并基于此分析讨论了 Fe 离 子的扩散路径及该体系的固相反应机理. 1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高纯 Fe3O4 和电解铁粉在393 K 干燥后,按摩尔比 1∶ 1严格称量并充分混合. 在 500 MPa 下压制成直径 20 mm、高度 6 mm 的圆片. 压好的试样放入铁坩埚,在 1423 K 下焙烧12 h,焙烧过程通入高纯氮气保护. 待炉 子冷却到室温时取出,再粉碎即制得 FexO 粉末. 制取 FexO 粉末的 X 射线衍射结果如图 1 所示. 可以看出 FexO 的纯度很高,满足实验要求. 图 1 合成 FexO 粉末的 X 射线衍射谱 Fig. 1 XRD diffraction pattern of synthetic FexO powder 制备好的 FexO 和分析纯 TiO2 粉末在 393 K 下干 燥 4 h 后,在 500 MPa 压力下分别压制成直径 10 mm、高 约 5 mm 的圆片. 为提高强度,在造片过程中滴加 2 ~ 3 滴 3% 聚乙烯醇( PVA) 溶液做粘接剂. TiO2 片在空气 气氛,1773 K 烧结 12 h; FexO 片在 1373 K 温度下烧结 12 h. 为保持 FexO 相的稳定,烧结过程通入体积比 1∶ 1 的 CO--CO2 混合气体控制氧分压,气体总流量为 60 mL·min - 1 . 烧结好的 FexO 和 TiO2 片一端打磨抛光, 经超声波清洗后,将抛光面对接即制成扩散偶. 为使 扩散偶有良好的接触,再用镍铬丝捆绑牢固,然后将扩 散偶放入持样管中. 扩散实验在硅碳棒炉中进行,炉温误差保持在 ± 2 K 范围内. 实验过程中,通入与 FexO 片烧结过程相同 比例的 CO--CO2 混合气体来控制氧分压. 达到预设温 度后,试样进行预热并慢慢放入恒温区. 实验结束前 5 min,气体切换为高纯 Ar 气. 达到预定时间后,迅速将 试样取至炉管口处,冷却一会后取出空冷. 之后用环 氧树脂镶嵌试样,并沿垂直扩散面的方向将其剖开,剖 面经磨、抛和超声波清洗后进行喷碳处理,再采用 JE￾OL JXA--8100 电子探针进行形貌观察和成分定量 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 1 扩散偶的微观结构和物相分析 1373 K 扩散 12 ~ 30 h 后的扩散偶界面微观形貌如 图 2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过程的进行,新 相的出现使扩散偶出现分层现象,并且不同相间的边 界清晰可见. 最左侧和最右侧是初始的 FexO 和 TiO2 相,这两相 中 存 在 有 小 孔 洞,表 明 烧 结 体 不 是 很 致 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两种中间产物. 不同温度扩散 24 h 后扩散偶界面的微观形貌如图 3 所示. 在较高 温度时( 1423 K 和 1473 K) ,可以明显看出中间产物 有三相,然而在较低温度时( 1323 K 和 1373 K) ,中间 产物主要有两相. 此外,靠近 FexO 相的边界比较平 直,而靠近 TiO2 相的边界崎岖不平,这些突出部分指 示了产物相的生长方向,也表明 Fe2 + 离子的扩散速 率较快. 为考察各组元的摩尔分数随扩散距离的变化情 况,沿着垂直于扩散界面方向对扩散偶中各物相进行 成分分析,不同温度下扩散 24 h 后的能谱分析结果如 图 4 所示. 从能谱结果来看,其中存在的相数与图 3 显示的完全吻合. 依据能谱分析结果还可以获得不同 相中 Fe∶ Ti∶ O 的摩尔比,在 1423 K 和 1473 K 时 Fe∶ Ti∶ O 的摩尔比从靠近 FexO 一侧向右依次分别是2∶ 1∶ 4、 1∶ 1∶ 3和 1∶ 2∶ 5,结合 FeO--TiO2 体系二元相图[13]( 见图 5) 可以确定,中间产物相有钛铁晶石( Fe2TiO4 ) 、钛铁 矿( FeTiO3 ) 和假铁板钛矿( FeTi2O5 ) . 2. 2 中间产物的生长 由图 2 和图 3 可见,随着温度升高和扩散时间延 长,中间产物厚度不断增大. 钛铁晶石、钛铁矿和假铁 板钛矿相层的平均厚度由图 2 和图 3 测量所得,具体 算法在之前的工作中有详细描述[12]. 扩散层厚度则 是依据 Fe2 + 和 Ti4 + 离子的扩散浓度轮廓来确定,即相 界面处 Fe2 + 或 Ti4 + 摩尔分数最大和最小处对应坐标 的差值. 图 6 和图 7 给出了温度和扩散时间对产物层 厚度的影响. 钛铁晶石、钛铁矿和假铁板钛矿相随温 度升高 稳 定 生 长,但 扩 散 层 厚 度 的 增 长 速 率 较 快. 1373 K 时扩散层厚度( L,μm) 和扩散时间( t,s) 的平 方根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回归拟合可得如下 关系: LFe2TiO4 = 0. 177 × t 1 2 , ( 1) LFeTiO3 = 1. 115 × t 1 2 , ( 2) L扩散层 = 1. 293 × t 1 2 . ( 3) 可见,中间产物的生长符合抛物线规律,即本体系的固 · 868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