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钢结构》讲义 1.上弦横向水平支撑: 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一般应设置在房屋两端或纵向温度区段两端的第一柱间或第二柱 间,其最大间距为60m,否则在中间应增设一道或几道支撑。有时可将其布置在第二个柱间 但在第一个柱间要设置刚性系杆以支持端屋架和传递端墙风力。 2.下弦横向水平支撑 当屋架间距<12时,尚应在屋架下弦设置横向水平支撑, 一般和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布 置在同一柱间以形成空间稳定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当屋架跨度比较小(<18如)又无吊 车或其他振动设备时,可不设下弦横向水平支撑。 3.纵向水平支撑: 当房屋较高、跨度较大、空间刚度要求较高时,设有支承中间屋架的托架,或设有重 级或大吨位的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等较大振动设备时,均应在屋架端节间平面内设置纵向 水平支撑。屋架间距<12m时,通常布置在屋架下弦平面。屋架间距≥12m时,宜布置在屋 架的上弦平面内。 4.垂直支撑: 在相邻两屋架间和天窗架间设置与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相对应的垂直支撑,以确保 屋盖结构为几何不变体系。垂直支撑一般设置在上、下弦横向支撑的柱间内,在屋架两端 及跨中的竖直面内:当梯形屋架跨度!≤30m、三角形屋架跨度/>24m时,可仅在屋架跨中 设置一道垂直支撑。当梯形屋架I>30加、三角形屋架>24如时,宜在跨中1/3处,或天窗架 侧柱处设置两道垂直支撑:对梯形屋架两侧边应各增设一道垂直支撑:天窗架垂直支撑设 于两侧,当宽度≥12m,还应在中央增设一道垂直支撑。 5.系杆(刚性或柔性): 系杆能保证无横向水平支撑的所有屋架在上弦杆平面外的稳定和安装时屋架的稳定, 第一柱间的刚性系杆能将山墙的风荷载传到横向水平支撑。对未设置横向支撑的屋架,均 应在有垂直支撑的位置,沿房屋纵向通长设置系杆,以保证不设横向支撑的屋架的侧向稳 定。系杆有两种:承受压力的截面较大的系杆称刚性系杆,多由双角钢组成:只承受拉力 的截面较小的系杆称为柔性系杆,多由单角钢组成。屋架主要支承节点处的系杆,屋架上 弦脊节点处的系杆均宜用刚性系杆」 上弦系杆:对有檩体系,檩条可兼作柔性系杆:对无檩体系,大型屋面板可兼作系杆, 仅需在屋脊及屋架两端设置刚性系杆,当无天窗时,应在设置垂直支撑的位置设置通长的 柔性系杆。 下弦系杆:在设置垂直支撑的平面内,均应设置通长的柔性系杆:在梯形屋架及三角 《钢结构》讲义 ———————————————————————————————————————— 4 1.上弦横向水平支撑: 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一般应设置在房屋两端或纵向温度区段两端的第一柱间或第二柱 间,其最大间距为 60m,否则在中间应增设一道或几道支撑。有时可将其布置在第二个柱间, 但在第一个柱间要设置刚性系杆以支持端屋架和传递端墙风力。 2.下弦横向水平支撑: 当屋架间距<12m 时,尚应在屋架下弦设置横向水平支撑,一般和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布 置在同一柱间以形成空间稳定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当屋架跨度比较小(<18m)又无吊 车或其他振动设备时,可不设下弦横向水平支撑。 3.纵向水平支撑: 当房屋较高、跨度较大、空间刚度要求较高时,设有支承中间屋架的托架,或设有重 级或大吨位的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等较大振动设备时,均应在屋架端节间平面内设置纵向 水平支撑。屋架间距<12m 时,通常布置在屋架下弦平面。屋架间距≥12m 时,宜布置在屋 架的上弦平面内。 4.垂直支撑: 在相邻两屋架间和天窗架间设置与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相对应的垂直支撑,以确保 屋盖结构为几何不变体系。垂直支撑一般设置在上、下弦横向支撑的柱间内,在屋架两端 及跨中的竖直面内;当梯形屋架跨度l ≤30m、三角形屋架跨度l >24m 时,可仅在屋架跨中 设置一道垂直支撑。当梯形屋架l >30m、三角形屋架l >24m 时,宜在跨中 1/3 处,或天窗架 侧柱处设置两道垂直支撑;对梯形屋架两侧边应各增设一道垂直支撑;天窗架垂直支撑设 于两侧,当宽度≥12m,还应在中央增设一道垂直支撑。 5.系杆(刚性或柔性): 系杆能保证无横向水平支撑的所有屋架在上弦杆平面外的稳定和安装时屋架的稳定, 第一柱间的刚性系杆能将山墙的风荷载传到横向水平支撑。对未设置横向支撑的屋架,均 应在有垂直支撑的位置,沿房屋纵向通长设置系杆,以保证不设横向支撑的屋架的侧向稳 定。系杆有两种:承受压力的截面较大的系杆称刚性系杆,多由双角钢组成;只承受拉力 的截面较小的系杆称为柔性系杆,多由单角钢组成。屋架主要支承节点处的系杆,屋架上 弦脊节点处的系杆均宜用刚性系杆。 上弦系杆;对有檩体系,檩条可兼作柔性系杆;对无檩体系,大型屋面板可兼作系杆, 仅需在屋脊及屋架两端设置刚性系杆,当无天窗时,应在设置垂直支撑的位置设置通长的 柔性系杆。 下弦系杆:在设置垂直支撑的平面内,均应设置通长的柔性系杆;在梯形屋架及三角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