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宠辱偕忘”的“宠”和“辱”分别之什么?“宠”:提升; 辱”:降职 9.洞庭湖一带并没有虎和猿,怎样理解“虎啸猿啼”?可能是迁客骚 人览物时产生的幻觉,也可能是由风声产生的想像。10.郦道元在《三峡》 中也以“猿鸣”烘托凄凉的气氛,他是怎样写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ˉ 声泪沾裳 11.阴情两幅图画,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由白天到黑夜。12.迁 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1 3.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14.古仁 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15.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 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 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 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6.“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 别指(呼应)什么?“居庙堂之髙”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 朝廷做官。“进”指(呼应)“居庙堂之高”,“退”指(呼应)“处江湖 之远” 17.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 9.“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 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之情。20.“微斯人”中的“斯人” 指什么人?古仁人(暗含滕子京) 21.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 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2003年中考题] 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10 8.“宠辱偕忘”的“宠”和“辱”分别之什么? “宠”:提升; “辱”:降职。 9.洞庭湖一带并没有虎和猿,怎样理解“虎啸猿啼”?可能是迁客骚 人览物时产生的幻觉,也可能是由风声产生的想像。10.郦道元在《三峡》 中也以“猿鸣”烘托凄凉的气氛,他是怎样写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 11.阴情两幅图画,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由白天到黑夜。12.迁 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1 3.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14.古仁 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15.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 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 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 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6.“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 别指(呼应)什么?“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 朝廷做官。“进”指(呼应)“居庙堂之高”,“退”指(呼应)“处江湖 之远”。 17.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 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 9.“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 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之情。20.“微斯人”中的“斯人” 指什么人?古仁人(暗含滕子京)。 21.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 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2003年中考题] 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