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有些自主神经元内有血管活性肠肽和乙酰胆碱共存,例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元和支配 颌下腺的副交感神经元等。这些神经元兴奋时,其末稍一方面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腺细胞分泌:另一方面释放血 管活性肠肽,引起舒血管效应,使局部组织血流增加 (二)心血管中枢 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各种神经反射来实现的。在生理学中将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 的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控制心血管 经元并不是只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部位,而是分布在中枢神 经系统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各个水平上,它们各具不同的功能,又互相密切联系,使整个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协调 致,并与整个机体的活动相适应。 1.延髓心血管中枢一般认为,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基 于以下的动物实验结果:在延髓上缘横断脑干后,动物的血压并无明显的变化,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升血压反射 也仍存在:但如果将横断水平逐步移向脑干尾端,则动脉血压就逐渐降低,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升血压反射效应 也逐渐减弱。当横断水平下移至延髓闩部时,血压降低至大约5.3kPa(40mHg)。这些结果说明,心血管的正常的 紧张性活动不是起源于脊髓,而是起源于延髓,因为只要保留延髓及其以下中枢部分的完整,就可以维持心血管 正常的紧张性活动,并完成一定的心血管反射活动 延髓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是指位于延髓内的心迷走神经元和控制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的神经元。这 些神经元在平时都有紧张性活动,分别称为心迷走紧张、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在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 这些延髓神经元的紧张性活动表现为心迷走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纤维持续的低频放电活动 般认为,延髓心血管中枢至少可包括以下四个部位的神经元: (1)缩血管区:引起交感缩血管神经正常的紧张性活动的延髓心血管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延髓头端的腹外侧部 称为C1区。这些神经元内含有肾上腺素,它们的轴突下行到脊髓的中间外侧柱。心交感紧张也起源于此区神经元。 2)舒血管区:位于延髓尾端腹外侧部A区(即在Cl区的尾端)的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在兴奋时可抑制Cl 区神经元的活动,导致交感缩血管紧张降低,血管舒张4)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有些自主神经元内有血管活性肠肽和乙酰胆碱共存,例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元和支配 颌下腺的副交感神经元等。这些神经元兴奋时,其末稍一方面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腺细胞分泌;另一方面释放血 管活性肠肽,引起舒血管效应,使局部组织血流增加。 (二)心血管中枢 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各种神经反射来实现的。在生理学中将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 的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控制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并不是只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部位,而是分布在中枢神 经系统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各个水平上,它们各具不同的功能, 又互相密切联系,使整个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协调 一致,并与整个机体的活动相适应。 1.延髓心血管中枢 一般认为,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这一概念最早是在 19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它基 于以下的动物实验结果:在延髓上缘横断脑干后,动物的血压并无明显的变化,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升血压反射 也仍存在;但如果将横断水平逐步移向脑干尾端,则动脉血压就逐渐降低,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升血压反射效应 也逐渐减弱。当横断水平下移至延髓闩部时,血压降低至大约 5.3kPa(40mmHg)。这些结果说明,心血管的正常的 紧张性活动不是起源于脊髓,而是起源于延髓,因为只要保留延髓及其以下中枢部分的完整,就可以维持心血管 正常的紧张性活动,并完成一定的心血管反射活动。 延髓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是指位于延髓内的心迷走神经元和控制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的神经元。这 些神经元在平时都有紧张性活动,分别称为心迷走紧张、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在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 这些延髓神经元的紧张性活动表现为心迷走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纤维持续的低频放电活动。 一般认为,延髓心血管中枢至少可包括以下四个部位的神经元: (1)缩血管区:引起交感缩血管神经正常的紧张性活动的延髓心血管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延髓头端的腹外侧部, 称为 C1 区。这些神经元内含有肾上腺素,它们的轴突下行到脊髓的中间外侧柱。心交感紧张也起源于此区神经元。 (2)舒血管区:位于延髓尾端腹外侧部 A1 区(即在 C1 区的尾端)的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在兴奋时可抑制 C1 区神经元的活动,导致交感缩血管紧张降低,血管舒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