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近代物理实验讲义 将溴钨灯安装到入射狭缝处(灯的前端接口与狭缝是配套的,可直接挂上),打开溴钨灯电 源。调节负高压至300V,设在软件“参数设置”中选择工作模式为“能量”,间隔1.00nm,工 作范围(即起始波长和终止波长)为200-660nm,采集次数为25,共它参数不变。 点击菜单“定点”按钮,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波长(500m)和扫描时间(60s),设置后仪 器将自动扫描至500m处连续测量光强,60秒后停止。在扫描过程中,分别调节入射和出射狭 缝,可即时看到出射光强的变化。保持出射狭缝0.50mm不变,减小入射狭缝,使光强刚好减小 至零(或小到不变,光强一般至少小到10以下),此临界位置即为入射狭缝的零点。同样,调节 入射狭缝至0.50mm并保持不变,逐渐减小出射狭缝,使光强刚好减小至零(或小到不变),此 临界位置即为出射狭缝的零点。记录零点误差。 3.用钠灯双黄线校正光谱仪。点亮钠灯,使其对准入射狭缝,调节入射狭缝为0.40mm,出射狭 缝为0.20mm,工作范围580-600nm,间隔0.01nm,负高压约300V,选择寄存器1)。点击 “单程”开始扫描,扫描结束后,如果谱线的最大值小于200或者大于950,则适当减小负高 压(以后所有的谱线都要满足这个条件,不再赞述),再次扫描。得到合适的谱线后,用软 件的自动或半自动寻蜂功能找到两条谱线,并与理论值比较,如果误差超过1m,则用软件 的修正功能予以修正。 4. 测量高压汞灯光谱(入射狭缝为0.40mm,出射狭缝为0.20mm,200-660nm,间隔0.01nm, 负高压与钠灯相当,选择寄存器2),寻蜂,记录波长和相对光强。与理论值比较,作标准 值一测量值曲线图,并得出光谱仪的波长修正公式: 测量氢(或者氢氘)原子光谱(200-660nm,间隔0.01nm,负高压适当,选择寄存器3),寻 峰,记录波长和相对光强,由上一步得到的修正公式计算实际的波长和里德伯常数,并与理 论值比较: 6.用溴钨灯光源测量滤色片的透过率曲线(380-660nm,间隔1nm,负高压适当,选择寄存器 4)。先选择“工作方式/模式”为基线,不插入滤色片,扫描谱线(确保谱线最大值在300: 950之间),完成后,插入滤色片(入射换缝处V形槽右侧有插口),选择模式为“透过率” 再次扫描即可,保存数据为t格式。 以下内容选做,实验前保存数据,清空全部寄存器,选择寄存器1。 7.研究入射狭缝宽度对谱线(钠双线)的影响(钠灯,588-591nm,间隔0.01nm)。固定出射 狭缝为0.10mm,入射狭缝0.50mm。扫描谱线,适当调节电源控制箱上的负高压,使最大光 强大于300,保存数据,记录入射缝宽和对应的谱线半高宽度(例如,谱线最大值600,则记 录谱线强度为30时的左右波长,其差值就是谱线半高宽度)·然后保持出射狭缝和负高压 不变,切换寄存器为2、3等,逐渐减小入射狭缝至0.10mm(间隔0.10mm),每次扫描谱 线并记录数据。 8.研究出射狭缝宽度对谱线(钠双线)的影响(钠灯,588-591nm,间隔0.01nm)。周定入射 狭缝为0.10mm,出射狭缝0.50mm,扫描谱线。适当调节电源控制箱上的负高压,使最大光近代物理实验讲义 66 将溴钨灯安装到入射狭缝处(灯的前端接口与狭缝是配套的,可直接挂上),打开溴钨灯电 源。调节负高压至 300V,设在软件 “参数设置”中选择工作模式为“能量”,间隔 1.00nm,工 作范围(即起始波长和终止波长)为 200-660nm,采集次数为 25,其它参数不变。 点击菜单“定点”按钮,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波长(500nm)和扫᧿时间(60s),设置后仪 器将自动扫᧿至 500nm 处连续测量光强,60 秒后停止。在扫᧿过程中,分别调节入射和出射狭 缝,可即时看到出射光强的变化。保持出射狭缝 0.50mm 不变,减小入射狭缝,使光强刚好减小 至零(或小到不变,光强一般至少小到 10 以下),此临界位置即为入射狭缝的零点。同样,调节 入射狭缝至 0.50mm 并保持不变,逐渐减小出射狭缝,使光强刚好减小至零(或小到不变),此 临界位置即为出射狭缝的零点。记录零点误差。 3. 用钠灯双黄线校正光谱仪。点亮钠灯,使其对准入射狭缝,调节入射狭缝为 0.40mm,出射狭 缝为 0.20mm,工作范围 580-600nm,间隔 0.01nm,负高压约 300V,选择寄存器 1)。点击 “单程”开始扫᧿,扫᧿结束后,如果谱线的最大值小于 200 或者大于 950,则适当减小负高 压(以后所有的谱线都要满足这个条件,不再赘述),再次扫᧿。得到合适的谱线后,用软 件的自动或半自动寻峰功能找到两条谱线,并与理论值比较,如果误差超过 1nm,则用软件 的修正功能予以修正。 4. 测量高压汞灯光谱(入射狭缝为 0.40mm,出射狭缝为 0.20mm,200-660nm,间隔 0.01nm, 负高压与钠灯相当,选择寄存器 2),寻峰,记录波长和相对光强。与理论值比较,作标准 值-测量值曲线图,并得出光谱仪的波长修正公式; 5. 测量氢(或者氢氘)原子光谱(200-660nm,间隔 0.01nm,负高压适当,选择寄存器 3),寻 峰,记录波长和相对光强,由上一步得到的修正公式计算实际的波长和里德伯常数,并与理 论值比较; 6. 用溴钨灯光源测量滤色片的透过率曲线(380-660nm,间隔 1nm,负高压适当,选择寄存器 4)。先选择“工作方式/模式”为基线,不插入滤色片,扫᧿谱线(确保谱线最大值在 300- 950 之间),完成后,插入滤色片(入射狭缝处 V 形槽右侧有插口),选择模式为“透过率”, 再次扫᧿即可,保存数据为 txt 格式。 以下内容选做,实验前保存数据,清空全部寄存器,选择寄存器 1。 7. 研究入射狭缝宽度对谱线(钠双线)的影响(钠灯,588-591nm,间隔 0.01nm)。固定出射 狭缝为 0.10mm,入射狭缝 0.50mm。扫᧿谱线,适当调节电源控制箱上的负高压,使最大光 强大于 300,保存数据,记录入射缝宽和对应的谱线半高宽度(例如,谱线最大值 600,则记 录谱线强度为 300 时的左右波长,其差值就是谱线半高宽度)。然后保持出射狭缝和负高压 不变,切换寄存器为 2、3 等,逐渐减小入射狭缝至 0.10mm(间隔 0.10mm),每次扫᧿谱 线并记录数据。 8. 研究出射狭缝宽度对谱线(钠双线)的影响(钠灯,588-591nm,间隔 0.01nm)。固定入射 狭缝为 0.10mm,出射狭缝 0.50 mm,扫᧿谱线。适当调节电源控制箱上的负高压,使最大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