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本章内容是问卷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的核心部分,地位十分重 要,要让学生不仅熟悉理论,更要熟练操作,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践环节:回归分析的SPSS操作 课后练习:P199-2001-4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 第十章方差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会计算单因素完全随机方差 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两因素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 从方差分析的发展上,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永无止境。科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不 断的探索,不断在前人基础上前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单因素方差分析 1、主要内容: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与计算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基本概念: 所谓因素(factor),是由研究者掌握的、设想为原因的变量(自变量), 一种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如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学习时间、刺激次数(或强度)、作业量、活动方式等:另一种是研究者主动选 择而变化的变量,如性别、年级、智力、家庭背景等。 因素的每个取值称为因素的一个水平(level)。每个因素各取一个水平得 到一个水平组合,称为一个实验处理treatment)。对于单因素实验,一个水平就 是一个处理。 方差分析的基本功能就在于它对多组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的作 用。组间差异对组内差异的比值越大,则各组平均数的差异就越明显。通过对组 间差异与组内差异比值的分析,来推断几个相应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这就是方 差分析的逻辑 2)方差分析的三个前提条件: 前提条件1:总体正态分布 前提条件2:变异可加性 前提条件3:方差齐性 3)检验步骤: a)提出假设:至少有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相等。 )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几组(组数至少等于3)测验分数假定是从 几个相应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出的独立样本,故可用组间方差和组内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本章内容是问卷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的核心部分,地位十分重 要,要让学生不仅熟悉理论,更要熟练操作,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践环节:回归分析的 SPSS 操作 课后练习:P199-200 1-4 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 第十章 方差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会计算单因素完全随机方差 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两因素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 从方差分析的发展上,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永无止境。科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不 断的探索,不断在前人基础上前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单因素方差分析 1、主要内容: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与计算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基本概念: 所谓因素(factor),是由研究者掌握的、设想为原因的变量(自变量), 一种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如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学习时间、刺激次数(或强度)、作业量、活动方式等;另一种是研究者主动选 择而变化的变量,如性别、年级、智力、家庭背景等。 因素的每个取值称为因素的一个水平(level)。每个因素各取一个水平得 到一个水平组合,称为一个实验处理(treatment)。对于单因素实验,一个水平就 是一个处理。 方差分析的基本功能就在于它对多组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的作 用。组间差异对组内差异的比值越大,则各组平均数的差异就越明显。通过对组 间差异与组内差异比值的分析,来推断几个相应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这就是方 差分析的逻辑。 2) 方差分析的三个前提条件: 前提条件 1:总体正态分布 前提条件 2:变异可加性 前提条件 3:方差齐性 3) 检验步骤: a) 提出假设:至少有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相等。 b) 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几组(组数至少等于 3)测验分数假定是从 几个相应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出的独立样本,故可用组间方差和组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