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8期 郑建春等:高炉铜冷却壁热态实验及温度场数值模拟 .939 寸为874mm×126mm×2100mm(宽×厚×高),沿 tw为铜冷却壁热面温度,℃;F为辐射传热面积,与 壁体高度方向共有四条复合扁孔形冷却水通道,由 对流传热面积相同,m2;c为冷却水的平均比热容, 钻孔加工而成,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冷却水通道 kkg1.℃-1;t1为冷却水进水温度,℃:t2为冷却 中心距离冷面40mm,间距220mm,在壁体宽度方 水出水温度,℃;m为冷却水的质量流量,kgs; 向上均匀分布,铜冷却壁热面不挂渣,燕尾槽中填 ,为冷却水流速,ms1;S为铜冷却壁冷却水通道 充耐火材料 的横截面积,m2;p为冷却水密度,kgm-3.4= IS.S 9.3十0.058t,Wm-2.℃-1;t.为铜冷却壁冷面 温度,℃;t4为空气温度,℃. 把相应数据代入式(1),则 af(t一tw)cwSP(t2一t1)十a4F(tw'一t4), 425 可得: 图1铜冷却壁冷却水通道截面图(单位:mm) a=COS0(12-11)as(i-1) Fig.I Section of a cooling channel of the copper stave (unit:mm) F(tf一tw)(t一tw) (2) 热态实验系统采用北京科技大学与汕头华兴冶 α的计算公式中各个参数都可通过热态实验测量得 金备件厂联合研制开发的高炉冷却壁热态实验台, 到.当炉气温度为1200℃时,在不同冷却水流速下 该系统主要由冷却壁实验炉、油(煤)燃烧室、水循环 多次实验,可得到热面复合传热系数的平均值为 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四部分组成[】.实验炉结构 336.3Wm-2.℃-1 示意图如图2所示, 2铜冷却壁温度场模拟 烟气 数值模拟软件为ANSYS,为了简化计算,铜冷 却壁的三维模型可简化为如图3所示, 热电偶热电偶 冷却水通道 出水 耐火材料 热电偶 进水 冷却 热面 燃烧室 777777777777p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L 冷面 试验室 图2冷却壁热态实验炉示意图 Fig.2 Experimental furnace for the thermal test of a cooling stave 铜冷却骏 图3铜冷却壁三维计算模型 炉气与铜冷却壁热面之间同时存在辐射传热和 Fig.3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copper stave 对流传热。在高温下,辐射传热量占总传热量的绝 大部分,为了便于计算,可把辐射传热转换为对流 当炉气温度为1200℃,冷却水流速为 传热的形式 2.3ms1时,对铜冷却壁的温度场分布模拟,主要 实验用铜冷却壁的热平衡方程为: 的边界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Q=f(t-tw)=Q1+Q2=Q3+Q4(1) (1)冷面.空气温度为31℃,则a4=9.3+ 式中,α为铜冷却壁热面和炉气之间的复合传热系 0.058tw=11.098Wm-2.℃-1. 数,Wm一2.℃-1;Q为铜冷却壁热面和炉气之间的 (2)冷却水通道.冷却水平均温度为46.0℃, 总传热量,W;Q1为铜冷却壁热面和炉气之间的辐 冷却水和通道内壁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为 射传热量,W;Q2为铜冷却壁热面和炉气之间的对 8866Wm-2.℃-1 流传热量,W;Q3为冷却水从铜冷却壁带走热量, (③)侧面、上部和下部.在高炉生产中,相邻两 W,Q3=cm(t2一t1)=cwSP(t2一t1);Q4为铜冷却 块铜冷却壁之间并无太大温差,因此铜冷却壁侧面 壁冷面(即与空气接触的一侧)和空气之间的对流传 边界条件可视为绝热,在热态实验中,炉墙和铜冷 热量,W,Q4=4F(t一t4);t4为炉气温度,℃; 却壁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差,但温差较小,而且两者之寸为874mm×126mm×2100mm(宽×厚×高)‚沿 壁体高度方向共有四条复合扁孔形冷却水通道‚由 钻孔加工而成‚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冷却水通道 中心距离冷面40mm‚间距220mm‚在壁体宽度方 向上均匀分布.铜冷却壁热面不挂渣‚燕尾槽中填 充耐火材料. 图1 铜冷却壁冷却水通道截面图(单位:mm) Fig.1 Section of a cooling channel of the copper stave (unit:mm) 热态实验系统采用北京科技大学与汕头华兴冶 金备件厂联合研制开发的高炉冷却壁热态实验台. 该系统主要由冷却壁实验炉、油(煤)燃烧室、水循环 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四部分组成[1—2].实验炉结构 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冷却壁热态实验炉示意图 Fig.2 Experimental furnace for the thermal test of a cooling stave 炉气与铜冷却壁热面之间同时存在辐射传热和 对流传热.在高温下‚辐射传热量占总传热量的绝 大部分.为了便于计算‚可把辐射传热转换为对流 传热的形式. 实验用铜冷却壁的热平衡方程为: Q=αF( tf—tw)= Q1+ Q2= Q3+ Q4 (1) 式中‚α为铜冷却壁热面和炉气之间的复合传热系 数‚W·m —2·℃—1 ;Q 为铜冷却壁热面和炉气之间的 总传热量‚W;Q1 为铜冷却壁热面和炉气之间的辐 射传热量‚W;Q2 为铜冷却壁热面和炉气之间的对 流传热量‚W;Q3 为冷却水从铜冷却壁带走热量‚ W‚Q3=cm( t2—t1)=cv Sρ( t2— t1);Q4 为铜冷却 壁冷面(即与空气接触的一侧)和空气之间的对流传 热量‚W‚Q4=α4F( tw′— t4);tf 为炉气温度‚℃; tw 为铜冷却壁热面温度‚℃;F 为辐射传热面积‚与 对流传热面积相同‚m 2 ;c 为冷却水的平均比热容‚ kJ·kg —1·℃—1 ;t1 为冷却水进水温度‚℃;t2 为冷却 水出水温度‚℃;m 为冷却水的质量流量‚kg·s —1 ; v 为冷却水流速‚m·s —1 ;S 为铜冷却壁冷却水通道 的横截面积‚m 2 ;ρ为冷却水密度‚kg·m —3.α4= 9∙3+0∙058tw′‚W·m —2·℃—1 ;tw′为铜冷却壁冷面 温度‚℃;t4 为空气温度‚℃. 把相应数据代入式(1)‚则 αF( tf—tw) cv Sρ( t2—t1)+α4F( tw′—t4)‚ 可得: α= cv Sρ( t2—t1) F( tf—tw) + α4( tw′—t4) ( tf—tw) (2) α的计算公式中各个参数都可通过热态实验测量得 到.当炉气温度为1200℃时‚在不同冷却水流速下 多次实验‚可得到热面复合传热系数的平均值为 336∙3W·m —2·℃—1. 2 铜冷却壁温度场模拟 数值模拟软件为 ANSYS.为了简化计算‚铜冷 却壁的三维模型可简化为如图3所示. 图3 铜冷却壁三维计算模型 Fig.3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copper stave 当 炉 气 温 度 为 1200℃‚冷 却 水 流 速 为 2∙3m·s —1时‚对铜冷却壁的温度场分布模拟‚主要 的边界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冷面.空气温度为31℃‚则 α4=9∙3+ 0∙058tw′=11∙098W·m —2·℃—1. (2) 冷却水通道.冷却水平均温度为46∙0℃‚ 冷却 水 和 通 道 内 壁 之 间 的 对 流 换 热 系 数 为 8866W·m —2·℃—1. (3) 侧面、上部和下部.在高炉生产中‚相邻两 块铜冷却壁之间并无太大温差‚因此铜冷却壁侧面 边界条件可视为绝热.在热态实验中‚炉墙和铜冷 却壁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差‚但温差较小‚而且两者之 第8期 郑建春等: 高炉铜冷却壁热态实验及温度场数值模拟 ·93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