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50-1998 有效厚度指名义厚度减去腐蚀裕量和钢材厚度负偏差 3.5设计的一般规定 51确定设计压力时,应考虑: 容器上装有超压泄放裝置时,应按附录B(标准的附录)的规定确定设计压力 对于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在规定的充装系数范围内,设计压力应根据工作条件下 可能达到的最高金属温度确定。 确定外压容器的设计压力时,应考虑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内外压力 差 确定真空容器的壳体厚度时,设计压力按承受外压考虑。当装有安全控制装置(如 真空泄放阀)时,设计压力取1.25倍最大内外压力差或0.1MPa两者中的低值;当无安 全控制装置时,取0.1MPa。 由两室或两个以上压力室组成的容器,如夹套容器,确定设计压力时,应考虑各室 之间的最大压力差。 3.52确定设计温度时,应考虑 设计温度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在工作状态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对于0℃以下的金 属温度,设计温度不得高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低温容器的设计温度按附录C(标准的附录)确定。 容器各部分在工作状态下的金属温度不同时,可分别设定每部分的设计温度 元件的金属温度可用传热计算求得或在已使用的同类容器上测定,或按内部介质 温度确定 3.5、3对有不同工况的容器,应按最苛刻的工况设计,并在图样或相应技术文件中注明 各工况的压力和温度值。 3.54载荷 设计时应考虑以下载荷 a)内压、外压或最大压差; b)液体静压力 需要时还应考虑下列载荷 c)容器的自重(包括内件和填料等,以及正常工作条件下或压力试验状态下内装 物料的重力载荷; d)附属设备及隔热材料、衬里、管道、扶梯、平台等的重力载荷: e)风载荷、地震力、雪载荷 f)支座、底座圈、支耳及其他形式支撑件的反作用力 g)连接管道和其他部件的作用力 h)温度梯度或热膨胀量不同引起的作用力; i)包括压力急剧波动的冲击载荷 j)冲击反力如由流体引起的反力等; k)运输或吊装时的作用力 3.55厚度附加量GB 150-1998 5 有效厚度指名义厚度减去腐蚀裕量和钢材厚度负偏差 3.5 设计的一般规定 3.5.1 确定设计压力时,应考虑: 容器上装有超压泄放装置时,应按附录 B(标准的附录)的规定确定设计压力。 对于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在规定的充装系数范围内,设计压力应根据工作条件下 可能达到的最高金属温度确定。 确定外压容器的设计压力时,应考虑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内外压力 差。 确定真空容器的壳体厚度时,设计压力按承受外压考虑。当装有安全控制装置(如 真空泄放阀)时,设计压力取 1.25 倍最大内外压力差或 0.1MPa 两者中的低值;当无安 全控制装置时,取 0.1MPa 。 由两室或两个以上压力室组成的容器,如夹套容器,确定设计压力时,应考虑各室 之间的最大压力差。 3.5.2 确定设计温度时,应考虑: 设计温度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在工作状态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对于 0 ℃以下的金 属温度,设计温度不得高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低温容器的设计温度按附录 C(标准的附录)确定。 容器各部分在工作状态下的金属温度不同时,可分别设定每部分的设计温度。 元件的金属温度可用传热计算求得,或在已使用的同类容器上测定,或按内部介质 温度确定。 3.5.3 对有不同工况的容器,应按最苛刻的工况设计,并在图样或相应技术文件中注明 各工况的压力和温度值。 3.5.4 载荷 设计时应考虑以下载荷: a) 内压、外压或最大压差; b) 液体静压力; 需要时,还应考虑下列载荷: c) 容器的自重(包括内件和填料等),以及正常工作条件下或压力试验状态下内装 物料的重力载荷; d) 附属设备及隔热材料、衬里、管道、扶梯、平台等的重力载荷; e) 风载荷、地震力、雪载荷; f) 支座、底座圈、支耳及其他形式支撑件的反作用力; g) 连接管道和其他部件的作用力; h) 温度梯度或热膨胀量不同引起的作用力; i) 包括压力急剧波动的冲击载荷; j) 冲击反力,如由流体引起的反力等; k) 运输或吊装时的作用力。 3.5.5 厚度附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