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彭国华 1996c)分析了1970~1987年14个OFCD国家间的部门收敛问题,发现OECD国家间总体劳动生产率是 绝对收敛的,但部门之间呈现很大的异质性:服务业有很强的收敛,但制造业没有收敛,甚至有微弱的发 散。 Bemard和 Jones(1996b)对1963~1989年美国的分析表明,美国各州之间与OECD国家之间的部门 收敛情况并不相同,美国各州之间制造业和采矿业存在显著的收敛,而建筑业、批零贸易业和其他服务业 几乎没有收敛。由此可见,部门收敛情况不仅在一国之内与跨国之间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而且与总量层 次的表现也迥然不同。各个部门对总体经济的作用没有一个普遍的原则,具体国家和地区需要进行具体 分析。 对中国省区经济收敛情况很少有人以这种较细的部门作为分析单位来研究,而从部门层次的角度来 分析地区经济的收敛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透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机制。因此,本文以部门为单位 沿用 Bemard和 Jones(19a,1996b,1996c)的方法,探讨1990~2002年间中国省区劳动生产率(即劳均 P)的差异来源。根据现有数据,我们把省区总体经济分为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 图表中简称交通运输)、批零贸易餐饮业(图表中简称批零贸易)、其他第三产业(图表中简称其他三产 指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和批零贸易餐饮业之外的部分)等六个部门。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有三 个:一是各部门对省区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是多少,二是省区发散是否意味着每个部门都是发散的,三 是省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哪些部门。 在这里,我们是把全部样本作为一个整体,重点分析跨省和跨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主要是进行绝 对β收敛和0-收敛分析,没有检验条件β-收敛,也没有按东部、中部和西部省区的划分来分析俱乐 部收敛,这些也许值得将来进一步研究。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第二部分首先对数据和样本做出说明,描述了部门劳动生产 率增长的一些事实,我们把各省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部门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部门间劳动力份 额的变化两个部分,发现部门内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达99%,部门间劳动力份额变化的贡献只有1% 从部门总效应来看,工业G61%)和其他第三产业(14%)对省区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达75%。第 三部分使用新古典收敛模型检验各部门之间是收敛还是发散,结果表明部门之间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农 业、工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等部门是微弱发散的(只有其他第三产业在1007%的水 平上才显著),批零贸易餐饮业则显示出了微弱的收敛趋势。一个新的发现是工业在1997~2002年的子 时段里同时出现了绝对β-收敛和σ-收敛。对省区劳动生产率差距的分解表明,发散的87%来源于工 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第四部分是简要结论 省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数据和样本说明 各省区和部门1990~1998年的(DP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99~2002年GDP 数据来源于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96~2002》,实际(DP按1978年价格计算;各部门劳动 力人数来源于各年仲国劳动统计年鉴》,采用年底分行业社会劳动者人数,其中1993年劳动力数据缺 失,采用内插法弥补。 在省区样本中,由于西藏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和批零贸易餐饮业的DP数据不可得,国劳动 统计年鉴肿甘肃的劳动力人数与《甘肃省统计年鉴》差太大,因而将这两个省区从样本中剔除。另 外,把重庆与四川合并作为一个省区来计算,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未包括在样本内。这样,分析的样本 世界经济*200年第猢·43 0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1996c)分析了 1970~1987年 14个 OECD国家间的部门收敛问题 ,发现 OECD国家间总体劳动生产率是 绝对收敛的 ,但部门之间呈现很大的异质性 :服务业有很强的收敛 ,但制造业没有收敛 ,甚至有微弱的发 散。Bernard和 Jones(1996b)对 1963~1989年美国的分析表明 ,美国各州之间与 OECD国家之间的部门 收敛情况并不相同 ,美国各州之间制造业和采矿业存在显著的收敛 ,而建筑业、批零贸易业和其他服务业 几乎没有收敛。由此可见 ,部门收敛情况不仅在一国之内与跨国之间的表现形式不一样 ,而且与总量层 次的表现也迥然不同。各个部门对总体经济的作用没有一个普遍的原则 ,具体国家和地区需要进行具体 分析。 对中国省区经济收敛情况很少有人以这种较细的部门作为分析单位来研究 ,而从部门层次的角度来 分析地区经济的收敛性 ,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透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机制。因此 ,本文以部门为单位 , 沿用 Bernard和 Jones(1996a, 1996b, 1996c)的方法 ,探讨 1990~2002年间中国省区劳动生产率 (即劳均 GDP)的差异来源。根据现有数据 ,我们把省区总体经济分为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 (图表中简称交通运输 )、批零贸易餐饮业 (图表中简称批零贸易 )、其他第三产业 (图表中简称其他三产 , 指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和批零贸易餐饮业之外的部分 )等六个部门。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有三 个 :一是各部门对省区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是多少 ,二是省区发散是否意味着每个部门都是发散的 ,三 是省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哪些部门。 在这里 ,我们是把全部样本作为一个整体 ,重点分析跨省和跨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主要是进行绝 对 β - 收敛和 σ - 收敛分析 ,没有检验条件 β - 收敛 ,也没有按东部、中部和西部省区的划分来分析俱乐 部收敛 ,这些也许值得将来进一步研究。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言。第二部分首先对数据和样本做出说明 ,描述了部门劳动生产 率增长的一些事实 ,我们把各省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部门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部门间劳动力份 额的变化两个部分 ,发现部门内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达 99% ,部门间劳动力份额变化的贡献只有 1%。 从部门总效应来看 ,工业 (占 61% )和其他第三产业 (占 14% )对省区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达 75%。第 三部分使用新古典收敛模型检验各部门之间是收敛还是发散 ,结果表明部门之间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农 业、工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等部门是微弱发散的 (只有其他第三产业在 10. 07%的水 平上才显著 ) ,批零贸易餐饮业则显示出了微弱的收敛趋势。一个新的发现是工业在 1997~2002年的子 时段里同时出现了绝对 β - 收敛和 σ - 收敛。对省区劳动生产率差距的分解表明 ,发散的 87%来源于工 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第四部分是简要结论。 二 省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一 )数据和样本说明 各省区和部门 1990~1998年的 GDP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 1999~2002年 GDP 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 1996~2002》,实际 GDP按 1978年价格计算 ;各部门劳动 力人数来源于各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采用年底分行业社会劳动者人数 ,其中 1993年劳动力数据缺 失 ,采用内插法弥补。 在省区样本中 ,由于西藏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和批零贸易餐饮业的 GDP数据不可得 ,《中国劳动 统计年鉴 》中甘肃的劳动力人数与《甘肃省统计年鉴 》相差太大 ,因而将这两个省区从样本中剔除。另 外 ,把重庆与四川合并作为一个省区来计算 ,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未包括在样本内。这样 ,分析的样本 济经界世 3 5002 第年 9 · 期 34 · 彭国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