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厚度0an) 海洋 地壳 上层地幔 5100 软流层 地幔外核内核 下层地幔 图1-1地球的结构 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位于不同深度,具有不同物理性质。地球内部的密 度、压力和温度都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加(表1-1)。 1—1地球内部各圈层物理状态 度(km) 密度(g/cm) 压力(MPa) 温度(℃) 3.32~5.66 136800 1500~2000 6371 9.71~16(?) 约360000 大于2000 地核处于地球中心部(即深度超过2900km的地层),压力达30多万MPa 温度可达2000℃以上。它的主要成分中可能有铁和镍,所以有非常大的密 度。地幔是紧紧包在地核外面的一圈,因为它夹于地壳和地核之间,也称中 间层。地幔厚度大约有2900km,其密度和整个地球的平均密度比较接近。在 上下地幔层之间有一个软流层,在这里集中着大量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蜕 变热使地层呈局部熔融状态,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 层,其厚度各处不一,最薄的只有5~6km,最厚的地方有70~80km,平均 是33km。由地壳和地幔顶部坚硬岩石组成了厚度约70~100km的岩石圈。此 外,在地球上还分异出了水圈和大气圈。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海洋、江河、湖 泊、冰川等,按其体积大约占整个地球的千分之一。包围在地球最外面的 层气体就是大气圈,厚度从地面到高空1000~3000km。大气圈越离开地面越 稀薄,100km高空的大气密度约是地面的百万分之一。地球上有了水和空气, 给生物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于是在地球上又形成了生物圈。整个人类 的社会活动几乎都是在地球表面的生物圈内进行的。 地球各圈层形成之后,也并不是彼此孤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原始大气中主要成分可能是H和 He,通过聚变反应部分转化为重元素C、N、O,再通过化学反应生成CH4、NH3 和H0等。此后发生的各种演化过程(特别是长时期的光合作用),使大气 圈成分发生了进一步变化,逐渐形成了今天地球大气圈所具有的成分。最初 海洋中也没有这么多盐分,由于河流的搬运作用,把地面上的可溶性盐类带 入了海洋,通过年长日久的贮积,使海水中含盐量越来越多,达到了目前的 水平。地壳也是一直不断地运动着。近代的地质观测表明,地壳是由“漂浮”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位于不同深度,具有不同物理性质。地球内部的密 度、压力和温度都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加(表 1-1)。 表 1 — 1 地球内部各圈层物理状态 圈层 深度(km) 密度(g/cm3 ) 压力(MPa) 温度(℃) 地壳 33 2.7 ~ 2.9 900 15 ~ 1000 地幔 2900 3.32 ~ 5.66 136800 1500 ~ 2000 地核 6371 9.71 ~ 16(?) 约 360000 大于 2000 地核处于地球中心部(即深度超过 2900km 的地层),压力达 30 多万 MPa, 温度可达 2000℃以上。它的主要成分中可能有铁和镍,所以有非常大的密 度。地幔是紧紧包在地核外面的一圈,因为它夹于地壳和地核之间,也称中 间层。地幔厚度大约有 2900km,其密度和整个地球的平均密度比较接近。在 上下地幔层之间有一个软流层,在这里集中着大量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蜕 变热使地层呈局部熔融状态,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 一层,其厚度各处不一,最薄的只有 5~6km,最厚的地方有 70~80km,平均 是 33km。由地壳和地幔顶部坚硬岩石组成了厚度约 70~100km 的岩石圈。此 外,在地球上还分异出了水圈和大气圈。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海洋、江河、湖 泊、冰川等,按其体积大约占整个地球的千分之一。包围在地球最外面的一 层气体就是大气圈,厚度从地面到高空 1000~3000km。大气圈越离开地面越 稀薄,100km 高空的大气密度约是地面的百万分之一。地球上有了水和空气, 给生物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于是在地球上又形成了生物圈。整个人类 的社会活动几乎都是在地球表面的生物圈内进行的。 地球各圈层形成之后,也并不是彼此孤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原始大气中主要成分可能是 H 和 He,通过聚变反应部分转化为重元素 C、N、O,再通过化学反应生成 CH4、NH3 和 H 2 O 等。此后发生的各种演化过程(特别是长时期的光合作用),使大气 圈成分发生了进一步变化,逐渐形成了今天地球大气圈所具有的成分。最初 海洋中也没有这么多盐分,由于河流的搬运作用,把地面上的可溶性盐类带 入了海洋,通过年长日久的贮积,使海水中含盐量越来越多,达到了目前的 水平。地壳也是一直不断地运动着。近代的地质观测表明,地壳是由“漂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