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中央确立的执政新理念。以人为本,就要关注民生:关注民生,就必 须有真举措 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拆1平方米旧房,补1平方米新房”,这是山东省济南市在 旧城改造过程采取的新举措。此举给开发商定了硬规矩,也给拆迁户带来了大实惠。没有了昔日的剑拔弩 张,少了以往的上访告状,拆迁户与开发商和谐相处,涉及近10万户的拆迁工作顺利推进。事实上,济南 的做法并不复杂,就是政府站在百姓的立场上,真心实意地替百姓着想,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拆迁的人性化 安置。通过拆迁改善了住房条件,实现了安居乐业,这种人性化的做法,自然受到群众欢迎。 举一反三,济南在拆迁上的做法值得借鉴。当前,诸如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等也是民生问题 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在改革中,在出台政策时 都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各级政府让利于民,让利于困难群体,而不是与民争利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但是,GDP增长了,并不意味着民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相 反,一些地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民生问题上留下了不少的欠账。环境恶化、贫富分化、部分困 难群体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找不到工作等问题层出不穷,这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 音符 民生问题如何解决?对此,中央早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论搞改革、促发展、还是保稳定, 都必须以群众利益为重,以不损害群众利益为“底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方面有些地方下的不是真功 夫。有的地方关注民生的举措出台了一大堆,但落实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说村村通公交,却连出村的道 路还没整平:说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老百姓却仍喊“看病贵、看病难”。 与那些表面文章相对照的是,有些地方在关注民生方面频出实招,成效显著,百姓满意。这些地方 的成功,就在于领导干部作风扎实,善于从具体问题抓起,深入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细致入微地体 察民情,使决策得民心、顺民意、有实效。应该看到的是,在民生问题解决得好的地方,依靠的是领导干 部的觉悟和认识水平。重视民心民意的,就会把民生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眼睛向上的,做做表面 文章就应付过去了。因此,解决民生问题,绝不能仅仅靠领导干部的觉悟,必须要有制度作保障 以制度保障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真正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要纳入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序列。要保 持制度的连续性,不要让一项惠民制度因领导喜好的改变而改变,看准的事要一抓到底,少变换镜头和焦 点,力戒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 以制度保障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要千方百计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生老病死、婚丧嫁娶、 上学就业、住房行路、柴米油盐酱醋茶,看似琐碎,实际上件件关系群众生活,都是民生大计。对涉及群 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尽力办好。现在,城镇和农村还有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以制度保障解决民生问题,政府就必须要尽职尽责办好惠及广大群众的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制定新年预算计划 时,要使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群众直接受益的方面倾斜,要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和管理,大力强化政府的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切实办好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社 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在新的一年里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新年伊始,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来到塞北坝上高原和苏北革命老区看望 基层群众,其心系百姓冷暖的殷殷之情,犹如春风拂面。200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今年着力推进的一项主要任务。我们期待着,2007年成为一个民生 问题不断解决的执行年,一个让中国百姓获得实惠的民生年。以 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中央确立的执政新理念。以人为本,就要关注民生;关注民生,就必 须有真举措。 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拆 1 平方米旧房,补 1 平方米新房”,这是山东省济南市在 旧城改造过程采取的新举措。此举给开发商定了硬规矩,也给拆迁户带来了大实惠。没有了昔日的剑拔弩 张,少了以往的上访告状,拆迁户与开发商和谐相处,涉及近 10 万户的拆迁工作顺利推进。事实上,济南 的做法并不复杂,就是政府站在百姓的立场上,真心实意地替百姓着想,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拆迁的人性化 安置。通过拆迁改善了住房条件,实现了安居乐业,这种人性化的做法,自然受到群众欢迎。 举一反三,济南在拆迁上的做法值得借鉴。当前,诸如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等也是民生问题, 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在改革中,在出台政策时, 都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各级政府让利于民,让利于困难群体,而不是与民争利。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但是,GDP 增长了,并不意味着民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相 反,一些地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民生问题上留下了不少的欠账。环境恶化、贫富分化、部分困 难群体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找不到工作等问题层出不穷,这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 音符。 民生问题如何解决?对此,中央早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论搞改革、促发展、还是保稳定, 都必须以群众利益为重,以不损害群众利益为“底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方面有些地方下的不是真功 夫。有的地方关注民生的举措出台了一大堆,但落实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说村村通公交,却连出村的道 路还没整平;说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老百姓却仍喊“看病贵、看病难”。 与那些表面文章相对照的是,有些地方在关注民生方面频出实招,成效显著,百姓满意。这些地方 的成功,就在于领导干部作风扎实,善于从具体问题抓起,深入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细致入微地体 察民情,使决策得民心、顺民意、有实效。应该看到的是,在民生问题解决得好的地方,依靠的是领导干 部的觉悟和认识水平。重视民心民意的,就会把民生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眼睛向上的,做做表面 文章就应付过去了。因此,解决民生问题,绝不能仅仅靠领导干部的觉悟,必须要有制度作保障。 以制度保障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真正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要纳入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序列。要保 持制度的连续性,不要让一项惠民制度因领导喜好的改变而改变,看准的事要一抓到底,少变换镜头和焦 点,力戒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 以制度保障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要千方百计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生老病死、婚丧嫁娶、 上学就业、住房行路、柴米油盐酱醋茶,看似琐碎,实际上件件关系群众生活,都是民生大计。对涉及群 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尽力办好。现在,城镇和农村还有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以制度保障解决民生问题,政府就必须要尽职尽责办好惠及广大群众的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制定新年预算计划 时,要使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群众直接受益的方面倾斜,要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和管理,大力强化政府的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切实办好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社 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在新的一年里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新年伊始,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来到塞北坝上高原和苏北革命老区看望 基层群众,其心系百姓冷暖的殷殷之情,犹如春风拂面。2006 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今年着力推进的一项主要任务。我们期待着,2007 年成为一个民生 问题不断解决的执行年,一个让中国百姓获得实惠的民生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