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7卷第2期 自然资源学报 Vol 17 No. 2 202年3月 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Mar.2002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沈珍瑶,杨志峰 吡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5) 摘要:基于定性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有 32个指标,分别反映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天然、天然一人为复合及社会三大特性。对黄河流域9 个行政分区、19个流域二级分区的所有32个指标值进行了获取工作,获取了其中大部分指标 值。针对黄河流域的实际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定性分析所得的指标体系 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1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探讨了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标准的建立 问题,建立了以黄河流域资料为基准及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两个评价标准,认为在进行实际评价 时,应利用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评价标准。利用主成分赋权法进行了19个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工作。最后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19个流域二级分 区的水资源可再生性进行了评价,总的结论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总体上可再生能力较弱,不同行政 分区与流域二级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在弱一中等之间。 关键词:水资源可再生性: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权重: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02)02-0188-10 引言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其开发利用面临较大的压力。这主要与该流域水资源短缺有关。如何用好现有 水资源,并避免环境恶化是研究的关键之一。在此,确定水资源的天然、天然一人工及社会可再生能力是 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后续工作的基础。考虑到实际情况下很难用一个系统指标来反映水资源的可再 性,本研究通过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来比较这种可再生能力的相对强弱。下述探讨实际上并未 将水资源可再生性与水资源利用切实结合起来,因为在天然情况下,水资源具有一定可再生能力,这种可 再生能力可以用单位面积的水资源可更新量来表示,但考虑到它是一个多年平均的概念,遂将其与不同保 证率情况下的单位面积的水资源可更新量结合起来:同时,由于目前已不存在纯粹的天然水资源系统,故 人类活动的影响需要叠加,即要预测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人类开 发利用水资源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之间的关系,显然,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不能超过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另外还要留有余地,以确保生态环境需水量及部分人类无法利用的水资源量,因此,实际开发利用的阈值 应较小于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基于此认识,在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时,将很少涉及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问 题,即使涉及,也只是与水资源可再生性有较大关系的因素,也即影响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因素。 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水资源天然可再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天然情况下,可以以某地区或流域的水资源更新量除以该地区或流域占据的面积来反映水资源的天然 可再生能力,但由于目前给出的水资源量一般均是多年平均值,不作补充说明可能不合适,在此建议考虑 不同保证率情况下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变化问题。另外,由于目前已经很难知道天然情况下的水质状况 收稿日期:2001-08-20:修订日期:2001-10-1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43605)。 第一作者简介!珍瑶95;劈;浙注眢鎯县关;副敦授P博,里夔从爭水钚境!采资源、核环境反三废 治理等研究工作。E-mil: z.v. shen@263net,zy.shen@163com自 然 资 源 学 报 !"#$%&’ "( %&)#$&’ $*+"#$,*+ 第 -. 卷 第 / 期 /00/ 年 1 月 !"#$%& ’"$( )*+$, (--(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沈珍瑶,杨志峰 (北京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 -002.3) 摘要:基于定性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有 1/ 个指标,分别反映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天然、天然—人为复合及社会三大特性。对黄河流域 4 个行政分区、-4 个流域二级分区的所有 1/ 个指标值进行了获取工作,获取了其中大部分指标 值。针对黄河流域的实际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定性分析所得的指标体系 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 -4 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探讨了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标准的建立 问题,建立了以黄河流域资料为基准及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两个评价标准,认为在进行实际评价 时,应利用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评价标准。利用主成分赋权法进行了 -4 个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工作。最后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河流域 4 个行政分区、-4 个流域二级分 区的水资源可再生性进行了评价,总的结论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总体上可再生能力较弱,不同行政 分区与流域二级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在弱—中等之间。 关 键 词:水资源可再生性;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权重;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 )5/-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006101.(/00/)0/60-226-0 - 引 言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其开发利用面临较大的压力。这主要与该流域水资源短缺有关。如何用好现有 水资源,并避免环境恶化是研究的关键之一。在此,确定水资源的天然、天然—人工及社会可再生能力是 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后续工作的基础。考虑到实际情况下很难用一个系统指标来反映水资源的可再 生性,本研究通过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来比较这种可再生能力的相对强弱。下述探讨实际上并未 将水资源可再生性与水资源利用切实结合起来,因为在天然情况下,水资源具有一定可再生能力,这种可 再生能力可以用单位面积的水资源可更新量来表示,但考虑到它是一个多年平均的概念,遂将其与不同保 证率情况下的单位面积的水资源可更新量结合起来;同时,由于目前已不存在纯粹的天然水资源系统,故 人类活动的影响需要叠加,即要预测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人类开 发利用水资源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之间的关系,显然,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不能超过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另外还要留有余地,以确保生态环境需水量及部分人类无法利用的水资源量,因此,实际开发利用的阈值 应较小于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基于此认识,在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时,将很少涉及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问 题,即使涉及,也只是与水资源可再生性有较大关系的因素,也即影响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因素。 / 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水资源天然可再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天然情况下,可以以某地区或流域的水资源更新量除以该地区或流域占据的面积来反映水资源的天然 可再生能力,但由于目前给出的水资源量一般均是多年平均值,不作补充说明可能不合适,在此建议考虑 不同保证率情况下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变化问题。另外,由于目前已经很难知道天然情况下的水质状况, 收稿日期:/00-6026/07 修订日期:/00-6-06-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8-444091:03)。 第一作者简介:沈珍瑶 (-4:.6 ),男,浙江省鄞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环境、水资源、核环境及三废 治理等研究工作。*;<=>?:@ABACDEFG/:1AFEHI @ABACDEFG-:1AJK<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