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2期 张建良等:基于三维离散元法的无钟高炉装料行为 1647· 而使偏析加剧,中心大颗粒大量排出,而且由于小出.模拟中,在料罐排料口附近区域内设置一个标 颗粒不断向下部渗透,墙壁的剪切效应使聚集在料 记区,用来监测和计算颗粒平均粒度(按颗粒平均 罐斜墙附近的小颗粒缓慢流动,至排料末期大量排 质量计算) 图5料罐排料过程颗粒流动行为.(a)0.6s(b)26.8s;(c)53.1s(d)79.4s;(e)105.6s Fig.5 Particle behavior during discharging from the hopper:(a)0.6 s;(b)26.8 s;(c)53.1 s;(d)79.4 s;(e)105.6 s 图6为料罐排料过程中颗粒平均粒度随着排 偏斜式给料和排料 料时间的变化.由图可知:在排料起始阶段,颗粒 3.2溜槽内颗粒流动分析 平均粒度接近颗粒总体的粒度平均值(86mm),随 当溜槽以一定倾角旋转时(旋转一周需7.5s), 着排料进行,颗粒平均粒度缓慢减小,这是由于 颗粒受到离心力、科氏力、颗粒间的摩擦力、颗粒 料罐中心部位开始有少量小颗粒排出,随后稍有上 与溜槽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及重力的作用,颗粒流 升,在中期那阶段基本稳定在平均粒度附近:在排料时间 偏离溜槽轴线沿内弧面向溜槽侧上部偏离和翻动, 80s(排料量72%)后,由于小颗粒大量排出,平均 图7所示为颗粒经过中心喉管进入旋转溜槽后在 粒度陡然减小呈低谷:90s(排料量85%)后由于小 溜槽内的运动情况,颗粒在溜槽内也因粒度差异而 颗粒减少而使大颗粒质量分数大大增加,而且此时 发生偏析,小颗粒集中在溜槽内表面,而大颗粒则 料面呈“V”型,出现大颗粒向中心滚动偏析,平均 主要分布在料流上表面.图8所示为溜槽有效长度 粒度明显增大至峰值:最后排出的主要为渗透到墙 和炉料至溜槽的下落距离随溜槽倾角的变化.随着 壁附近的小颗粒,因而105s后颗粒平均粒度急剧 溜槽倾角变大,颗粒在溜槽上的流动路径越长,向 减小.这与并罐式料罐或偏斜式料斗的排料偏析规 溜槽外侧偏离程度越大,而且溜槽上炉料颗粒数量 律有些不同2,原因是排料模式受料罐几何形状 较多,流股宽度也较大,这是大倾角造成料流宽度 的影响:串罐为中心对称式给料和排料,而并罐为 (高炉半径方向)增加的原因之一.图9为颗粒在溜 1U5 槽中的速度分布.当溜槽倾角较小时,炉料从料罐 出口下降到溜槽的下落行程较大,炉料颗粒下落碰 100 撞溜槽时的速度较大,且由于流动路径较短,摩擦 95 阻损较小,颗粒沿溜槽轴线方向的速度较大,容易 90 从溜槽流出,但沿溜槽旋转线速度方向的侧移速度 小于大倾角时的侧移速度.另外,较小倾角时颗粒 85 受到的离心力、科氏力也较小,颗粒流偏转、翻动 80 的程度较小,这是造成较小角度料流宽度减小的另 75 原因.与大颗粒相比,小颗粒间摩擦力较大,并且 20 406080 100120 与溜槽壁面直接接触摩擦,使流动速度减小,因而 排料时间/s 溜槽上炉料颗粒之间存在速度差异.颗粒在溜槽上 图6料罐排出颗粒平均粒度随排料时间的变化 的偏析、翻动以及速度分布,影响着颗粒流动的轨 Fig.6 Changes in mean particle size for burden discharged from the hopper over discharging time 迹和宽度.第 12 期 张建良等:基于三维离散元法的无钟高炉装料行为 1647 ·· 而使偏析加剧,中心大颗粒大量排出,而且由于小 颗粒不断向下部渗透,墙壁的剪切效应使聚集在料 罐斜墙附近的小颗粒缓慢流动,至排料末期大量排 出. 模拟中,在料罐排料口附近区域内设置一个标 记区,用来监测和计算颗粒平均粒度 (按颗粒平均 质量计算). 图 5 料罐排料过程颗粒流动行为. (a) 0.6 s; (b) 26.8 s; (c) 53.1 s; (d) 79.4 s; (e) 105.6 s Fig.5 Particle behavior during discharging from the hopper: (a) 0.6 s; (b) 26.8 s; (c) 53.1 s; (d) 79.4 s; (e) 105.6 s 图 6 为料罐排料过程中颗粒平均粒度随着排 料时间的变化. 由图可知:在排料起始阶段,颗粒 平均粒度接近颗粒总体的粒度平均值 (86 mm),随 着排料进行,颗粒平均粒度缓慢减小,这是由于 料罐中心部位开始有少量小颗粒排出,随后稍有上 升,在中期阶段基本稳定在平均粒度附近;在排料时间 80 s (排料量 72%) 后,由于小颗粒大量排出,平均 粒度陡然减小呈低谷;90 s (排料量 85%) 后由于小 颗粒减少而使大颗粒质量分数大大增加,而且此时 料面呈 “V” 型,出现大颗粒向中心滚动偏析,平均 粒度明显增大至峰值;最后排出的主要为渗透到墙 壁附近的小颗粒,因而 105 s 后颗粒平均粒度急剧 减小. 这与并罐式料罐或偏斜式料斗的排料偏析规 律有些不同 [25],原因是排料模式受料罐几何形状 的影响:串罐为中心对称式给料和排料,而并罐为 图 6 料罐排出颗粒平均粒度随排料时间的变化 Fig.6 Changes in mean particle size for burden discharged from the hopper over discharging time 偏斜式给料和排料. 3.2 溜槽内颗粒流动分析 当溜槽以一定倾角旋转时 (旋转一周需 7.5 s), 颗粒受到离心力、科氏力、颗粒间的摩擦力、颗粒 与溜槽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及重力的作用,颗粒流 偏离溜槽轴线沿内弧面向溜槽侧上部偏离和翻动. 图 7 所示为颗粒经过中心喉管进入旋转溜槽后在 溜槽内的运动情况,颗粒在溜槽内也因粒度差异而 发生偏析,小颗粒集中在溜槽内表面,而大颗粒则 主要分布在料流上表面. 图 8 所示为溜槽有效长度 和炉料至溜槽的下落距离随溜槽倾角的变化. 随着 溜槽倾角变大,颗粒在溜槽上的流动路径越长,向 溜槽外侧偏离程度越大,而且溜槽上炉料颗粒数量 较多,流股宽度也较大,这是大倾角造成料流宽度 (高炉半径方向) 增加的原因之一. 图 9 为颗粒在溜 槽中的速度分布. 当溜槽倾角较小时,炉料从料罐 出口下降到溜槽的下落行程较大,炉料颗粒下落碰 撞溜槽时的速度较大,且由于流动路径较短,摩擦 阻损较小,颗粒沿溜槽轴线方向的速度较大,容易 从溜槽流出,但沿溜槽旋转线速度方向的侧移速度 小于大倾角时的侧移速度. 另外,较小倾角时颗粒 受到的离心力、科氏力也较小,颗粒流偏转、翻动 的程度较小,这是造成较小角度料流宽度减小的另 一原因. 与大颗粒相比,小颗粒间摩擦力较大,并且 与溜槽壁面直接接触摩擦,使流动速度减小,因而 溜槽上炉料颗粒之间存在速度差异. 颗粒在溜槽上 的偏析、翻动以及速度分布,影响着颗粒流动的轨 迹和宽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