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7期 沈丙振等:薄板坯连铸工艺因素对结晶器非稳定流场特征参数的影响 .801, 均特征参数进行研究,考虑时间与空间因素可以更 好地反映流场非稳定变化的特征行为 包燕平等山利用水模型研究了薄板坯连铸不 同工艺参数对结晶器内流场的影响,从而分析了流 场非稳定性与卷渣机理,蔡开科等)采用结晶器内 不同位置的液面波动作为平均波高,并采用粒子示 踪法研究了不同工艺因素对板坯连铸结晶器内回流 图1粒子示踪法显示的结晶器流场 区中心深度及波高的影响.李宝宽等]采用水模型 Fig.1 Flow pattern in mould shown with the particle trajectory 方法研究了薄板坯连铸结晶器液面的涡流现象.王 method 新华等山发现瞬时波高随时间变化,并研究了工艺 参数对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波差的影响,钱忠东等可] 2实验结果 采用大涡模拟对板坯结晶器流场的研究结果表明: 结晶器内时均流场对于中心线左右对称,然而不同 2.1结晶器内流场的非稳定现象 时刻的流场及湍动涡随时间变化.Robertson等[o] 图2为水口浸入深度为295mm、出口角度为 最早发现板坯结晶器内流场存在非对称性且流场上 45°、拉坯速度为4.79mmin条件下测得的液面 下持续摆动.Gupta等]发现弯月面持续波动且 波动.图中虚线表示假设液体静止时的液位,粗实 相对结晶器中心并不一直对称,但是弯月面的波形 线表示平均液面波形,包围平均波形的两条细实线 是时均对称的·结晶器内流场以不确定周期相对结 表示液面波动的最高和最低位置,液面波动的平均 晶器中心摆动,并且结晶器出口流体的非均匀流出 范围约为28.4mm,平均波高为9.0mm,另外,图2 与非对称的流场有直接关系[8].Miranda等[在1:3 还给出了测量位置处液面波动的概率分布,可见, 的水力学模型中研究了液面波动,并且发现液面波 平均液面处的概率较大,最高和最低位置处的概率 动具有非稳定的行为,Ramos Banderas等o利用 最小 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研究了板坯连铸结晶器内 40 测点液位波动 液位波动 的概率分布平均波形 最高位置 水的流动,也发现流场是非对称的,射流角度和撞 20 击到结晶器窄面的位置随时间变化,射流的垂直摆 ” 动导致了流场随时间变化] 回 室器-20 可以看出,在结晶器流场非稳定性方面已经取 液位波动最低位置 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基于结晶器流场非稳定性 00 400 0 400 800 研究工艺参数对薄板坯流场特征参数的影响. 相对结品器中轴的横向坐标/mm 图2液面波动及其概率分布 1实验方法 Fig.2 Level fluctuation and its probability 建立与实际连铸结晶器、水口相同尺寸的水力 图3为与图2相同工艺条件下实验测得的结晶 学模型,结晶器为CSP漏斗形,宽度1600mm,出口 器中心线两侧波高(WL,WR)、回流区中心深度 厚度为70mm.在结晶器宽面上画出50mm× (HL,HR)和射流撞击深度(DL,DR)·由于测量参 50mm的网格,采用粒子示踪法显示结晶器内流场 数的一致性与重复性,图中仅显示测量时间内140s (图1),以假设液体静止时的液位为基准,确定结晶 的结果.由图可以看出,这些流场特征参数随时间 器中心线两侧上回流区中心深度(H,HR)及水口 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周期(T)约为 射流在结晶器窄面的撞击深度(DL,D)·利用波 25.5s,对于结晶器某一侧,射流撞击深度(D)、回 高仪及一组波高传感器测量液面波动,从而得出瞬 流区中心深度(H)和波高(W)的变化基本同步.随 时液面波形及结晶器两侧的波高(WL,WR)·液面 着射流撞击点上升,回流区中心上升,波高增加;反 波动与流场记录时间同步,间隔为0.25s·通过改变 之亦然,此外,由图3还可看出结晶器左右两侧射 拉速(Vat)、水口浸入深度(DsEN)及出口角度 流撞击深度、回流区中心深度及波高分别相差1/2 (aE、),研究其对薄板坯连俦结晶器流场特征参数 个周期,即结晶器左侧撞击点、回流区中心及波高上 的影响 升时,结晶器右侧撞击点、回流区中心及波高下降.均特征参数进行研究.考虑时间与空间因素可以更 好地反映流场非稳定变化的特征行为. 包燕平等[1] 利用水模型研究了薄板坯连铸不 同工艺参数对结晶器内流场的影响‚从而分析了流 场非稳定性与卷渣机理.蔡开科等[2]采用结晶器内 不同位置的液面波动作为平均波高‚并采用粒子示 踪法研究了不同工艺因素对板坯连铸结晶器内回流 区中心深度及波高的影响.李宝宽等[3]采用水模型 方法研究了薄板坯连铸结晶器液面的涡流现象.王 新华等[4]发现瞬时波高随时间变化‚并研究了工艺 参数对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波差的影响.钱忠东等[5] 采用大涡模拟对板坯结晶器流场的研究结果表明: 结晶器内时均流场对于中心线左右对称‚然而不同 时刻的流场及湍动涡随时间变化.Robertson 等[6] 最早发现板坯结晶器内流场存在非对称性且流场上 下持续摆动.Gupta 等[7—8]发现弯月面持续波动且 相对结晶器中心并不一直对称‚但是弯月面的波形 是时均对称的.结晶器内流场以不确定周期相对结 晶器中心摆动‚并且结晶器出口流体的非均匀流出 与非对称的流场有直接关系[8].Miranda 等[9]在1∶3 的水力学模型中研究了液面波动‚并且发现液面波 动具有非稳定的行为.Ramos—Banderas 等[10]利用 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研究了板坯连铸结晶器内 水的流动‚也发现流场是非对称的.射流角度和撞 击到结晶器窄面的位置随时间变化‚射流的垂直摆 动导致了流场随时间变化[10]. 可以看出‚在结晶器流场非稳定性方面已经取 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基于结晶器流场非稳定性 研究工艺参数对薄板坯流场特征参数的影响. 1 实验方法 建立与实际连铸结晶器、水口相同尺寸的水力 学模型.结晶器为 CSP 漏斗形‚宽度1600mm‚出口 厚度为 70mm.在结晶器宽面上画出 50mm × 50mm的网格.采用粒子示踪法显示结晶器内流场 (图1).以假设液体静止时的液位为基准‚确定结晶 器中心线两侧上回流区中心深度( HL‚HR)及水口 射流在结晶器窄面的撞击深度( DL‚DR).利用波 高仪及一组波高传感器测量液面波动‚从而得出瞬 时液面波形及结晶器两侧的波高( WL‚WR).液面 波动与流场记录时间同步‚间隔为0∙25s.通过改变 拉速 ( V cast )、水口浸入深度 ( DSEN ) 及出口角度 (αSEN)‚研究其对薄板坯连铸结晶器流场特征参数 的影响. 图1 粒子示踪法显示的结晶器流场 Fig.1 Flow pattern in mould shown with the particle trajectory method 2 实验结果 2∙1 结晶器内流场的非稳定现象 图2为水口浸入深度为295mm、出口角度为 45°、拉坯速度为4∙79m·min —1条件下测得的液面 波动.图中虚线表示假设液体静止时的液位‚粗实 线表示平均液面波形‚包围平均波形的两条细实线 表示液面波动的最高和最低位置.液面波动的平均 范围约为28∙4mm‚平均波高为9∙0mm.另外‚图2 还给出了测量位置处液面波动的概率分布.可见‚ 平均液面处的概率较大‚最高和最低位置处的概率 最小. 图2 液面波动及其概率分布 Fig.2 Level fluctuation and its probability 图3为与图2相同工艺条件下实验测得的结晶 器中心线两侧波高( WL‚WR)、回流区中心深度 ( HL‚HR)和射流撞击深度( DL‚DR).由于测量参 数的一致性与重复性‚图中仅显示测量时间内140s 的结果.由图可以看出‚这些流场特征参数随时间 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周期( T ) 约为 25∙5s.对于结晶器某一侧‚射流撞击深度( D)、回 流区中心深度( H)和波高( W)的变化基本同步.随 着射流撞击点上升‚回流区中心上升‚波高增加;反 之亦然.此外‚由图3还可看出结晶器左右两侧射 流撞击深度、回流区中心深度及波高分别相差1/2 个周期‚即结晶器左侧撞击点、回流区中心及波高上 升时‚结晶器右侧撞击点、回流区中心及波高下降. 第7期 沈丙振等: 薄板坯连铸工艺因素对结晶器非稳定流场特征参数的影响 ·80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