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D.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 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2)有容叹日“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4~15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 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春去夏来的 美丽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 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 非之感。 15.前人引《南史》注释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 《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一观点是相同的。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欢欣鼓舞地饱食 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歌的两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深了,一切都静悄悄的。恍惚之中他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动物 的黑影,掠过他的头顶,腾空而去。 ②两亿零八百万年以前,又一次大规模物种天绝灾难发生了,首当其冲受害的是 海洋生物,某些陆生动物也未能幸免。 ③他的毕业论文,研究不充分、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D.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 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2)有容叹日“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 14~15 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 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春去夏来的 美丽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 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 非之感。 15.前人引《南史》注释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 《荀子·劝学》篇中的 “ , , ”这一观点是相同的。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欢欣鼓舞地饱食 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歌的两句是 “ , ”。 第Ⅱ卷 表达题(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深了,一切都静悄悄的。恍惚之中他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动物 的黑影,掠过他的头顶,腾空而去。 ②两亿零八百万年以前,又一次大规模物种天绝灾难发生了,首当其冲受害的是 海洋生物,某些陆生动物也未能幸免。 ③他的毕业论文,研究不充分、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