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COOH COOH CHOH CH. 这一木反,使分一新分布, 上的磷酸基团转变为高能磷酸基团,因 此,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高能磷酸化合物,而且非常不稳定。 10.丙酮酸和第二个ATP的生成 在Mg或M2的参与下,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基团转移到ADP 上,生成烯醇式丙酮酸和ATP。而烯醇式丙酮酸很不稳定,迅速重排形成丙酮酸。 COO COOH OO,H+ADP。0十ATP CH. CH,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这是糖酵解过程中第二次产生能量ATP的反应,ATP的生成方式也是底物水平的磷酸 化。而且这步反应是细胞质中进行糖酵解的第三个不可逆反应。 精酵解的反应过程可概括如表和的反应 5一1 步骤 反应 酶 类型△G△G 葡萄糖+ATP=6-璃酸葡萄糖+ADP+H 己糖激酶 a -167-335 6磷酸萄萄糖亡6磷酸果糖 磷酸萄萄糖异构酶 +1.67-251 6磷酸果糖+ATP 1,6二磷酸果糖 磷酸果糖激酶 a -142-22.2 +ADP+H 41.6二磷酸果糖→一磷酸二羟丙酮+3磷 醛缩酶 e +23.8-1.26 3晴酸甘油麾 磷酸丙糖异构酶 +753.+1.67 63瞬酸甘油醛+P+NAD一 一1,3-二磷酸 3磷酸甘油脱氢酶「十6.28一2.51 甘油酸+NADH+H 73二磷酸甘油酸+ADP+ →3磷酸甘油 磷酸甘油酸激酶 a -18.8+126 酸+AT 83磷酸甘油酸亡2.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b+4.60+0.84 92.磷酸甘油酸亡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 d+167-3.35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H一→丙酸 丙酮酸激薛 a -31.4-167 +ATP 注音: △G°和△G是以kJ/mol为单位:△G为实际的自由能变化,是根据△G'和典型的生理条件 下已知的反应物浓度计算出来的。 d 脱水 c异构化作用 与氧化作用偶联的磷酸化作用 161 161 这一脱水反应,使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C2上的磷酸基团转变为高能磷酸基团,因 此,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高能磷酸化合物,而且非常不稳定。 10.丙酮酸和第二个 ATP 的生成 在 Mg 2+或 Mn 2+的参与下,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基团转移到 ADP 上,生成烯醇式丙酮酸和 ATP。而烯醇式丙酮酸很不稳定,迅速重排形成丙酮酸。 这是糖酵解过程中第二次产生能量 ATP 的反应,ATP 的生成方式也是底物水平的磷酸 化。而且这步反应是细胞质中进行糖酵解的第三个不可逆反应。 糖酵解的反应过程可概括如表 5-1 和图 5-5 表 5-1糖酵解的反应 步骤 反应 酶 类型 * △G o′ △G 1 葡萄糖+ATP 6-磷酸葡萄糖+ADP+H + 己糖激酶 a -16.7 -33.5 2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c +1.67 -2.51 3 6-磷酸果糖+ATP 1,6-二磷酸果糖 +ADP+H + 磷酸果糖激酶 a -14.2 -22.2 4 1,6-二磷酸果糖 磷酸二羟丙酮+ 3-磷 酸甘油醛 醛缩酶 e +23.8 -1.26 5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磷酸丙糖异构酶 c +7.53 +1.67 6 3-磷酸甘油醛+Pi+NAD + 1,3-二磷酸 甘油酸+NADH+H + 3-磷酸甘油脱氢酶 f +6.28 -2.51 7 3-二磷酸甘油酸+ADP+H + 3-磷酸甘油 酸+ATP 磷酸甘油酸激酶 a -18.8 +1.26 8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b +4.60 +0.84 9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 d +1.67 -3.35 10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H + 丙酮酸 +ATP 丙酮酸激酶 a -31.4 -16.7 注意:△G o′和△G 是以 kJ/mol 为单位;△G 为实际的自由能变化,是根据△G o′和典型的生理条件 下已知的反应物浓度计算出来的。 * 反应类型: a 磷酰基转移 d 脱水 b 磷酰基转位 e 醛醇裂解 c 异构化作用 f 与氧化作用偶联的磷酸化作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