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引 言 原油在地下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其性质与地面原油有很大的差异。与跑下原油伴存的 还有天然气和油层水,它们与原油一起以不同的分布状态储藏于多孔的地下岩石中。因 此,多孔岩石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油、气、水在油藏岩石中的分布和流动规律,而 地下流体在多孔岩石中的流动同样也和油、气、水的物理性质有关。 由于油藏岩石的多孔性,油和岩石的接触面积是相当巨大的,即使只有很薄的一层油 膜由于附着于岩石孔隙的内表面而不能被采出,其数量也是可观的;由于油藏岩石的多孔 性,油、气、水则是沿其中极其微小的迁回孔道在流动,从而岩石的孔道大小,液体在岩 石表面上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都将对油水的微观分布和流动规律有很大的影响。 油水在油藏中的分布和流动规律是油田开发的物理基础,是油田开发所研究课题之 一。油藏物理的任务是研究油藏流体,其中包活油、气、水的高压物理性质及油气相态变 化规律;研究油藏岩石的固体骨架性质,以及流体在岩石中的基本渗流特性。从而,为油 田开发设计和油藏动态分析提供有效的物理参数和物理依据。 整个油层内在油田开采过程中由于人的干预发生着各种现象,这些现象决定着表征油 田开采效果的最重要指标一一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即油藏开采完毕后从中采出原油数量的 百分数。依靠天然能量,特别是依靠地下原油中溶解的气体能量的所谓一次采油,其采收 率总是不高的,在15%以下,注水、注气人工补充能量的二次采油,其采收率就比一次采 油要高,约40%;显然,即使二次采油的采收率达50%,在油藏开采完毕后仍有近半数的 原油残留于地下。如何采出二次采油后残存于地下的数量仍然可观的原油,这就是近代三 次采油的任务了。三次采油乃是根据油藏流体和岩石特性,以及开采过程中油藏中所出现 的各种微观和宏观特征,更有针对性地采取化学(试剂)方法,混相驱替的方法和热力采 油等人为干预的一种强化采油措施0。 研究油水和岩石特性对油藏原油采收率的影响,开展强化采油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宝内 试验,是油藏物理的又一重要任务。 我国任丘油田的开发,为油藏物理开展碳酸盐岩石特性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油藏物理是随油田开发的不断进展,在五十年代前后发展和形成的一门石油科学。它 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在两方面:一是以油田开采物理原理为基础的所谓油藏工程(或其一部 分),另一则是以强化采油提高油藏采收率为中心的所谓油藏物理化学或油田化学。 我国在五十年代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油藏物理专业人员,在高等石油院校开设了油藏物 理课程,培养了相应的研究生。大庆油田的开发使我国油藏物理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后,各油田的研究院和研究单位都相应地建立了有关油藏物理的各类实验室,开展「各 方面的油藏物理试验研究;开展了各自油田的开发试验研究,以及不同方法提高油藏原油 为了避免一一次、二次和三次采袖在概念上的混消,近代人]把采取强制手段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统称为 强化采抽(Enhanced Oil Recovery), 1 PDG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