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问题是没有实地的勘察资料又要确定其高程大小。这时如果利用角反射器,使用雷达干涉 技术可以取得很高的精度。否则,两次记录的图像之间的地表状况(水分含量、植被等)就不 会发生变化。然而,在实践中这种情况不是时常可以遇到的。 图像解译能确定哪些区域是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在地表或近地表 的出现是由地形洼地、静态的潜水水位或上升的地下水流系统的出流造成的,它们能对植被、 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地利用或排水系统产生影响。这些信息都能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出来。 如果要了解区域特征,植被可以作为一个指示器,植被类型能从遥感图像上识别。例如, 在欧洲的地中海地区,河边柳树、白杨和夹竹桃,是浅层地下水的指示器。在河间地的硬岩 地带,没有地下水湿生植物,说明地下水状况较差。 Kruck( Kruck,1990)列举了有关其它植被 作为指示器反映地下水质的例子 地形特征也能作为地下水的指示,例如小沼泽、湿地、湖泊和渗流区,高密度排水和河 流的转化区域;季节性的砂质河床由宽到窄的变化区域,蜿蜒曲折的常年流水的小溪流等 在区域水文地质研究中,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下的承压水的信息时常缺乏或仅仅在抽水的 含水层才有。潜水区或承压水区能通过水文地质推理获得,但也需要实地观测,遥感图像仅 仅能间接地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地下水面的重建是人工操作的过程,需要有足 够多的监测数据点,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内插的方法才有意义 有两点需要注意:时常耕作的区域,地下水位较浅,如1-3m,但在遥感图像上却没有 明确的证据显示;山区,判断浅层地下水是否是上层滞水、季节性的或是否是地下水体的粘 着面,可以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结合实地勘察的水文地质数据解决。 3.水流系统 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的提出应归功于Toth(1962),因为他提供了水文地质遥感图像深入解 译的背景。据估计,一个盆地5%-30%的地表区域由地下水流出区或出流区组成。 在水文地质数据缺乏的地区,横断面特征显著的简单二维水流模型能辅助水文地质遥感 图像的解译。通过不同的假设,模型的结果常能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 更深一步讲,模拟指导实地研究 例如,在印尼小的火山山坡,地下水出流的分布可以通过灌溉的稻田来反映:因此其稻 田常用出流的地下水来灌溉。干旱季节的河流可用于观测基流。这些数据资料,如有关的水 平和垂直透水性能的火山地质状况和地下水位,可以作为所建立模型的几何输入值。此时建 立模型需不断调整参数,直到模拟的出流率与实地观测的一致。 Van der Sommen等(1990) Anon(1990)和 Meijerink(1994)对该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比利时的一位学者曾利用遥感来做过相应的研究( Batelaan等,1993),其模拟的出流区 和植被响应之间一致性较好。如果上升的地下水和周围干旱区域的温度存在差别,通过高空 间分辨率的卫星(如TM的6波段)或航空热波段可研究地下水的流出区。在寒冷季节,地下 水出露地区比周围地区的温度要高,而夏季正好相反。但是热波段遥感图像难以解译这种现 象,通常要与多波段图像进行对比。其中植被可能会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温度较低 的情况下(实际上是低反射率),植被高蒸腾的地区不能被认为是地下水的出流区 在热辐射图像上,如果地下水上升区的海面浓度低而周围海面浓度高,这时热辐射对比 明显,那么海滨地带地下水的渗漏或上升就可以通过遥感图像监测。如果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的问题是没有实地的勘察资料又要确定其高程大小。这时如果利用角反射器,使用雷达干涉 技术可以取得很高的精度。否则,两次记录的图像之间的地表状况(水分含量、植被等)就不 会发生变化。然而,在实践中这种情况不是时常可以遇到的。 图像解译能确定哪些区域是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在地表或近地表 的出现是由地形洼地、静态的潜水水位或上升的地下水流系统的出流造成的,它们能对植被、 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地利用或排水系统产生影响。这些信息都能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出来。 如果要了解区域特征,植被可以作为一个指示器,植被类型能从遥感图像上识别。例如, 在欧洲的地中海地区,河边柳树、白杨和夹竹桃,是浅层地下水的指示器。在河间地的硬岩 地带,没有地下水湿生植物,说明地下水状况较差。Kruck(Kruck,1990)列举了有关其它植被 作为指示器反映地下水质的例子。 地形特征也能作为地下水的指示,例如小沼泽、湿地、湖泊和渗流区,高密度排水和河 流的转化区域;季节性的砂质河床由宽到窄的变化区域,蜿蜒曲折的常年流水的小溪流等。 在区域水文地质研究中,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下的承压水的信息时常缺乏或仅仅在抽水的 含水层才有。潜水区或承压水区能通过水文地质推理获得,但也需要实地观测,遥感图像仅 仅能间接地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地下水面的重建是人工操作的过程,需要有足 够多的监测数据点,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内插的方法才有意义。 有两点需要注意:时常耕作的区域,地下水位较浅,如 1-3m,但在遥感图像上却没有 明确的证据显示;山区,判断浅层地下水是否是上层滞水、季节性的或是否是地下水体的粘 着面,可以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结合实地勘察的水文地质数据解决。 3. 水流系统 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的提出应归功于 Toth(1962),因为他提供了水文地质遥感图像深入解 译的背景。据估计,一个盆地 5%-30%的地表区域由地下水流出区或出流区组成。 在水文地质数据缺乏的地区,横断面特征显著的简单二维水流模型能辅助水文地质遥感 图像的解译。通过不同的假设,模型的结果常能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 更深一步讲,模拟指导实地研究。 例如,在印尼小的火山山坡,地下水出流的分布可以通过灌溉的稻田来反映;因此其稻 田常用出流的地下水来灌溉。干旱季节的河流可用于观测基流。这些数据资料,如有关的水 平和垂直透水性能的火山地质状况和地下水位,可以作为所建立模型的几何输入值。此时建 立模型需不断调整参数,直到模拟的出流率与实地观测的一致。Van der Sommen 等(1990)、 Anon(1990)和 Meijerink(1994)对该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比利时的一位学者曾利用遥感来做过相应的研究(Batelaan 等,1993),其模拟的出流区 和植被响应之间一致性较好。如果上升的地下水和周围干旱区域的温度存在差别,通过高空 间分辨率的卫星(如 TM 的 6 波段)或航空热波段可研究地下水的流出区。在寒冷季节,地下 水出露地区比周围地区的温度要高,而夏季正好相反。但是热波段遥感图像难以解译这种现 象,通常要与多波段图像进行对比。其中植被可能会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温度较低 的情况下(实际上是低反射率),植被高蒸腾的地区不能被认为是地下水的出流区。 在热辐射图像上,如果地下水上升区的海面浓度低而周围海面浓度高,这时热辐射对比 明显,那么海滨地带地下水的渗漏或上升就可以通过遥感图像监测。如果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