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四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但是诗人却通过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 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人民日报》) 1.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诗歌是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的,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 系 B.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诗人要写出好诗,就必须将自己的情感尽情抒 发 C.诗歌中蕴含的内心情感来源于生活,因此,诗人的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的生 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诗人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因为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中。真正的诗人应该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 度生活着。 B.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和情绪升华的过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 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C.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人所具有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 D.诗人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只有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他们的诗歌才能能够 感动读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人要表达真善美,必须在与普通大众相互交融的生活中产生最具有人文情 怀和精神深度的情绪体验。 B.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还是一个语言的挑选过程,因此诗歌创作中的语言运 用十分重要。 C.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日常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进 行选择和审美加工才成为诗歌的语言的。 D.进人诗歌的日常口语要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而且是诗意化的,卞之琳的《断 章》就是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记棚民事 梅曾亮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 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 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 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啓事端。余 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 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 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 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不的四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但是诗人却通过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 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人民日报》) 1.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诗歌是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的,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 系。 B.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诗人要写出好诗,就必须将自己的情感尽情抒 发。 C.诗歌中蕴含的内心情感来源于生活,因此,诗人的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的生 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诗人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因为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中。真正的诗人应该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 度生活着。 B.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和情绪升华的过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 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C.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人所具有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 D.诗人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只有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他们的诗歌才能能够 感动读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要表达真善美,必须在与普通大众相互交融的生活中产生最具有人文情 怀和精神深度的情绪体验。 B.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还是一个语言的挑选过程,因此诗歌创作中的语言运 用十分重要。 C.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日常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进 行选择和审美加工才成为诗歌的语言的。 D.进人诗歌的日常口语要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而且是诗意化的,卞之琳的《断 章》就是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记棚民事 梅曾亮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 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 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 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啓事端。余 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 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 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 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