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我国在量子密码实现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07年1月,由清华大学、中 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最近在远距离量子通信研究上取 得重大突破。他们采用诱骗信号方法,蕉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以弱激光为光源、 对安全距离大于100km的 制备与操纵、自由空间量子纠缠分发以及复合体系量子态隐形传输等重要研 究成果后,在量子通信实验领域取得的又一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2007年4 月2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透露: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 室,利用自主创新的量子路由器,目前在北京网通公司商用通信网络上率先 完成四用户量子密码通信网络的测试运行并确保了网络通信的安全。据悉, 这是迄今为止国际公开报道的唯一无中转、可同时、任意互通的量子密码通 200713月,该课题组霍北原网通的商用光纤线路上进行多用户的测试运行, 四个用户节点的分布构成方式为北京市朝阳区的望京一东小口一南沙滩一望 京,路由器位于东城区的东皇城根地区,用户之间最短距离约32km,最长约 42.6km。测试系统演示了一对三和任意两点互通的量子密钥分配,并在对原 始密钥进行纠错和提纯的基础上,完成了加密的多媒体通信实验◼ 我国在量子密码实现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07年1月,由清华大学、中 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最近在远距离量子通信研究上取 得重大突破。他们采用诱骗信号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以弱激光为光源、 绝对安全距离大于100km的量子密钥分发。这是我国科学家继五光子纠缠态 制备与操纵、自由空间量子纠缠分发以及复合体系量子态隐形传输等重要研 究成果后,在量子通信实验领域取得的又一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2007年4 月2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透露: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 室,利用自主创新的量子路由器,目前在北京网通公司商用通信网络上率先 完成四用户量子密码通信网络的测试运行并确保了网络通信的安全。据悉, 这是迄今为止国际公开报道的唯一无中转、可同时、任意互通的量子密码通 信网络,标志着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从点对点方式向网络化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2007年3月,该课题组在北京网通的商用光纤线路上进行多用户的测试运行, 四个用户节点的分布构成方式为北京市朝阳区的望京—东小口—南沙滩—望 京,路由器位于东城区的东皇城根地区,用户之间最短距离约32km,最长约 42.6km。测试系统演示了一对三和任意两点互通的量子密钥分配,并在对原 始密钥进行纠错和提纯的基础上,完成了加密的多媒体通信实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