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测段号 观测高差 改正数 改正后 点名 测站数 高程/m /m /m 高差/m BMI 110.648 1 +1.240 1 2 -1.420 2 3 6 +1.786 3 4 10 -1.582 BM1 ∑ 24 +0.024 辅助 fh= 计算 fh容=士12√nmm 2.用锅尺对某段距离进行6次等精度丈量,观测值列于下表,试计算该线段丈量结果的 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及相对误差。(12分) 观测次数 观测值L/m V/mm V T 1 428.243 2 428.227 m= 3 428.231 4 428.235 m,= 5 428.240 6 428.228 K= [] 3.将右图水平角观测值填入水平角观测手簿, 盘右 并进行计算。已知:41=001'36”,b1=165°33'18”, B a a2=18001'42”",b2=34533'36"。(10分) 盘左 b2 1702测段号 点 名 测站数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 改正后 高差/m 高程/m 1 BM 1 4 +1. 240 110. 648 1 2 4 一1. 420 2 3 6 十1. 7as 3 4 10 一 1. 582 BM l 名 24 十0. 024 辅助 计算 几 今 几容=士12而 mm 2.用钢尺对某段距离进行 6次等精度丈量,观测值列于下表,试计算该线段丈量结果的 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及相对误差。<12分) 观测次数 } 观测值 L/m 】V/mm { VV 】x= 428. 243 428. 227 428. 231 428. 235 428. 240 428. 228 3.将右图水平角观测值填人水平角观测手簿, 并进行计算。已知:a1 = 0001'36", b1 = 165033'18", a2二180001'42",b2=345033'36"0 (10分) 1702 盘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