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BC区域间的电位降亦相等。-自电源出来的电流强度为l,在A点电流分为二支,设沿ACB 电路电流强度为1,沿ADB电路电流强度为2,此时2〓〓=〓〓〓=〓〓〓〓〓V AC=lACP=〓VAD=Rl2区JY〗(Ⅱ117)2===〓= 〓〓〓=〓=VBC= 11 BC P=〓VBD=Rx2〖JY〗(Ⅱ118) 式中,V为电位降,1为滑线臂长,P为单位滑线长之电阻。因为〓VAC=VAD 〓〓VBC=VBD所以有*〓〓〓〓〓〓=〓〓〓〓〓Il1ACP=R ll2〖JY〗(Ⅱ119)+〓〓=〓〓〓〓〓==== I 11 BC P=Rx2〖JY〗(Ⅱ 1110)式(Ⅱ119)÷式(Ⅱ1110)2===: 〓=〖sX(〗R1〖〗 Rx〖SX)〗=〖SX(〗1AC〖〗1BC6〖SX)〗〓或〓Rx=〖SX(〗1BC〖〗 1AC〖SX)〗=R1〖JY〗(Ⅱ11111)-式中!BC、1AC、R1均可直接 从仪器上读出,由此可以计算出Rx,其倒数〖Sx(〗1〖〗Rx〖Sx)〗即为待测导体的电 导G。+如果是采用学生型电位计右半部分作为电桥(即学生型电桥),其原理如图(Ⅱ11 2)所示。,主要部分是一个电阻为10俚木冉鹗羲綰H,E+点在LH上可滑动接触 点,滑线LH分有1000刻度,旋动B可读出与LE+相应的刻度,设计刻度为A,于是可计算 出〖SX(〗LE+〖〗HE+〖SX)〗之比值,亦即5〓〓〓=========〓Rx 〖SX(〗A〖〗1000A〖SX)〗R1〖JY〗(Ⅱ1112)-为了测定更精确,可以将接触点 由LH移到L′H′,H与H′之间、L与L′之间各有一个45俚牡缱瑁诘缜牌胶馐豹6 〓〓〓〓〓〓〓〓===〓=Rx=〖SX(〗4500+A〖〗5500A〖SX)〗R1〖JY〗(Ⅱ11 13)这样灵敏度提高10倍。 $〖HTSS〗〖JZ(〗图Ⅲ112 〓学生型电位差计测电阻时线路图)1振荡器〓2电键〓3电导池〓4耳机〓5电 阻箱〖JZ)〗 〖HT5SS〗(3)〓摩尔电导率、电离度及电离常数:5摩尔电导率( molar conductiⅳviy)是指把含lmol电解质的溶液全部置于相距为lm的两电极间,这时所具有的电导 用甄表示。此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戴=闢m〖JY〗(Ⅱl 1114)0Vm是1mol电解质溶液的体积,单位是m3·mol-1。若溶液的 浓度为c(mol·m-3),则〖WTBx〗1〓〓〓〓〓〓〓〓〓〓〓〓Vm=闢 m=〖SX(〗〖〗c〖SX)〗〖JY〗(Ⅱ1115),溶液的甄其单位为S·m2·mol m随溶液浓度而改变,溶液越稀,甄(越大。因为当溶液无限稀释时,电解 质分子全部电离,此时,摩尔电导率最大,这一最大值(称为极限摩尔电导率,以恕蕺 璵表示之。藍要小于恕蕺璵,弱电解质)溶液甄与恕蕺璵之比象征着电解质 的电离程度或称其为电离度,以岜硎局椽0〓=〓〓〓==〓=〓==〖SX(〗 甄〖〗恕蕺璵〖SX)〗〖JY〗(Ⅱ1116)1-1型电解质在溶液中建立平衡时〓=〓 ==〓〓====AB=A++B 设未离解时AB的浓度为c,其电离度为幔 则平衡时 〓〓〓====CAB=c(1-)〖JY〗(Ⅱl 17)〓〓〓〓 〓〓〓〓〓〓=CA+=CB=醅区JY〗(Ⅱ1118)根据质量作用定律, AB电离常数为2〓====〓=〓===〓Kc=〖SX(〗〖sx(〗c〖〗c〖SX)〗 2〖〗1-帷糞X)〗区JY〗(Ⅱl1119)!对弱电解质〓〓〓=〖SX(〗甄〖〗恕蕺 璵〖SX)〗〓二==〓〓=〓===Kc=〖SX(〗〖SX(〗c〖〗c〖SX)〗2m 〖〗′恕蕺璵(恕蕺璵-甄)〖SX)〗〖JY〗(I1120)(在实验中如能测出不同 浓度c时的电导,再由电导求出摩尔电导率,并从文献查出 m,则可根据(Il11 20)式计算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4〓浓度对电导的影响:0科尔劳乌施( KohlrauschBC区域间的电位降亦相等。 -自电源出来的电流强度为I,在A点电流分为二 支,设沿ACB 电路电流强度为I 1,沿ADB电路电流强度为I 2,此时 2〓〓〓〓〓〓〓〓 〓〓〓〓V AC =I 1l AC P〓〓V AD =R 1I 2〖JY〗(Ⅱ 11 7) 2〓〓〓 〓〓〓 〓〓〓〓〓〓V BC =I 1l BC P〓〓V BD =R xI 2〖JY〗(Ⅱ 11 8 ) 式中,V为电位降,l为滑线臂长,P为单位滑线长之电阻。 因为〓V AC =V AD 〓〓V BC =V BD 所以有 *〓〓〓〓〓〓〓〓〓〓〓〓I 1l AC P=R 1I 2〖JY〗(Ⅱ 11 9) +〓〓〓〓〓〓〓〓〓〓〓〓I 1l BC P=R xI 2〖JY〗(Ⅱ 11 10) 式(Ⅱ 11 9)÷式(Ⅱ 11 10) 2〓〓〓〓〓〓〓〓〓〓〓〓〖SX(〗R 1〖 〗 R x〖SX)〗=〖SX(〗l AC 〖〗l BC 6〖SX)〗〓或〓R x=〖SX(〗l BC 〖 〗 l AC 〖SX)〗=R 1〖JY〗(Ⅱ 11 11) -式中l BC 、l AC 、R 1均可直 接 从仪器上读出,由此可以计算出R x,其倒数〖SX(〗1〖〗R x〖SX)〗即为待测导体的 电 导G。 +如果是采用学生型电位计右半部分作为电桥(即学生型电桥),其原理如图(Ⅱ 1 1 2)所示。 ,主要部分是一个电阻为10 俚木 冉鹗羲縇H,E +点在LH上可滑动接触 点,滑线LH分有1000.刻度,旋动B可读出与LE +相应的刻度,设计刻度为A,于是可计算 出 〖SX(〗LE +〖〗HE +〖SX)〗之比值,亦即 5〓〓〓〓〓〓〓〓〓〓〓〓〓R x= 〖SX( 〗A〖〗1000-A〖SX)〗R 1〖JY〗(Ⅱ 11 12) -为了测定更精确,可以将接触点 由LH移 到L′H′,H与H′之间、L与L′之间各有一个45 俚牡缱瑁 诘缜牌胶馐豹 6 〓〓〓〓 〓〓〓〓〓〓〓〓〓R x=〖SX(〗4500+A〖〗5500-A〖SX)〗R 1〖JY〗(Ⅱ 11 13) 这 样灵敏度提高10倍。 $〖HT5”SS〗〖JZ(〗图Ⅱ 11 2 〓学生型电 位差计测电阻时线路图 )1 振荡器〓2 电键〓3 电导池〓4 耳机〓5 电 阻箱〖JZ)〗 〖HT5SS〗(3)〓摩尔电导率、电离度及电离常数:5摩尔电导率( molar conductivity )是指把含1mol电解质的溶液全部置于相距为1m的两电极间,这时所具有的电导, 用 薽 表示。此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 薽=闢 m〖JY〗(Ⅱ 11 14) 0V m是 1mol电解质溶液的体积,单位是m 3·mol -1 。若溶液的 浓度为c (mol·m -3 ),则 〖WTBX〗1〓〓〓〓〓〓〓〓〓〓〓〓V m=闢 m=〖SX(〗 〖〗c〖SX)〗〖JY〗(Ⅱ 11 15) ,溶液的 薽其单位为 S·m 2·mol -1 。 m随溶液浓度而改变,溶液越稀, 薽(越大。因为当溶液无限稀释时,电解 质分子全部 电离,此时,摩尔电导率最大,这一最大值(称为极限摩尔电导率,以 恕蕺 璵表示之 。 薽要小于 恕蕺 璵,弱电解质)溶液 薽与 恕蕺 璵之比象征着电解质 的 电离程度或称其为电离度,以岜硎局 椽 0〓〓〓〓〓〓〓〓〓〓〓〓 =〖SX(〗 薽 〖〗 恕蕺 璵〖SX)〗〖JY〗(Ⅱ 11 16) 1-1型电解质在溶液中建立平衡时 〓〓 〓 〓〓〓〓〓〓〓〓〓 AB=A ++B - 设未离解时 AB 的浓度为c,其电离度为幔 则平衡时 '〓〓〓〓〓〓〓〓〓〓〓〓C AB =c(1- )〖JY〗(Ⅱ 11 17) ,〓〓〓 〓 〓〓〓〓〓〓〓〓C A + =C B - =醕〖JY〗(Ⅱ 11 18) 根据质量作用定 律, AB 电离常数为 2〓〓〓〓〓〓〓〓〓〓〓〓K c=〖SX(〗〖SX(〗c〖〗c 〖SX )〗 2〖〗1-帷糞X)〗〖JY〗(Ⅱ 11 19) !对弱电解质〓〓〓 =〖SX(〗 薽〖〗 恕蕺 璵〖SX)〗 .〓〓〓〓〓〓〓〓〓〓〓〓K c=〖SX(〗〖SX(〗c〖〗c 〖SX )〗 2 m 〖〗' 恕蕺 璵( 恕蕺 璵- 薽)〖SX)〗〖JY〗(Ⅱ 11 20) (在实验中如能测出不同 浓度c时的电导,再由电导求出摩尔电导率,并从文献查出 ∞ m,则可根据(Ⅱ 11 20)式计算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4)〓浓度对电导的影响: 0科尔劳乌施( Kohlrausch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