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花林不绘其形状色彩,而突出月光洒在枝头时的景象:又如写江水侧重其在月光映照下的滟滟波光)诗中的 切景物,均为月光所冰浴笼罩,既各在其所而又相互连带映照,宛如一幅笔触淡雅的水墨长轴,显得清 丽、幽美,色泽柔和 (二)柔情似水淡愁如烟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写游子思妇当此良辰美景却天各一方的离别相思。相思离别,本是古代 诗词中司空见惯的主题,但作者写来却别有风味。尽管也有相思之苦,但却没有泣涕涟涟的浓烈,在“玉 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怨艾和嗔怒中,我们分明也感受到了思妇的天真与痴情:尽管也有离 别之愁,但却不见双眉紧锁的沉重,在叹息“此时相望不相闻”,“可怜春半不还家”的同时,我们也分明 感受到了“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真诚与热切。李泽厚说,“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 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彷徨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 总是轻盈”,“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美的历程》)由于诗中并未涉及具体的现实人事内容,因 而其对离别的哀愁伤感显得宽泛而轻淡:但诗对相思的描绘渲染,却因自然背景的幽美和作者笔致的柔婉 显得真切缠绵,如三月丝雨沁人心扉 (三)构思缜密 如上分析,诗人扣紧“春、江、花、月、夜”五字作诗,但并不平均用力,而是突出特定的时间环 境-月夜。“夜”是比较抽象的,写好了“月”,自然就包含夜,而且是一个特定的“夜”,所以全篇以“月” 为主线,可以说句句离不开月,当然也离不开“夜”。月光下的情景如万花筒,随着月亮起落高低,月色 的不同,闪烁变幻。先是潮涌月出,波光滟滟:继而月光渐朗,花如珠霰,在后皎月中天,微尘不飞,碧 空如洗,令人悠思遐想,上穷千古,下伤离情;往下斜月沉沉,雾茫茫,路茫茫,思绪茫茫:最后落月余 辉,散落树梢,余情袅袅。一夜月光贯穿今古,朗照天地,浄化了游子、闺妇的爱情。词虽纤丽,但境界 开阔,这是那些轻艳浮靡的宫体诗不可比拟的 对宇宙、人生的沉思遐想。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所突破,而且在思想内容方面显示了初唐的时代精神。 诗人对江山风月、良辰美景不停留在一般形象的感受,而是升华为对时间的永恒、空间的无限的哲理性认 识:以严肃的态度描写游子、思妇的纯真爱情,虽有惆怅感伤,但有留恋,绝无低级庸俗成分,洗净了宫 体诗的影响,给优良的传统爱情诗注入了新鲜的内容。联系初唐四杰的诗,特别是与张若虚同时的陈子昂 的《登幽州台歌》来看,此诗透露的对宇宙、人生的哲理认识,虽有迷惘,但有憧憬,这正是盛唐气象的 萌芽,时代精神的回响。但是此诗较多地描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在宇宙面前感到人生美好的短暂和惆 怅,这是读这首诗时应注意的:当然,我们也不能用当代人的思想去要求古人突破他们时代的局限 (四)其它 诗中的月亮不仅是景物描绘的主要对象,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还引发了作者对茫茫宇宙与漫漫人生 两者关系的探究与思索(“江天一色无纤尘”以下八句),使此诗在诗情画意之中蕴含了一定的哲理。因而,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月光均是统领全篇的神魂。人们所以称赞此诗诗情、画意、哲理融于一炉, 也正是由于月光的内在贯通。 此外,此诗四句一换韵,凡九换韵,平厌交替,且又多用顶针、回环等修辞手法,因而使全诗显得 声韵流荡,一气流走。6 花林不绘其形状色彩,而突出月光洒在枝头时的景象;又如写江水侧重其在月光映照下的滟滟波光)诗中的 一切景物,均为月光所冰浴笼罩,既各在其所而又相互连带映照,宛如一幅笔触淡雅的水墨长轴,显得清 丽、幽美,色泽柔和。 (二)柔情似水 淡愁如烟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写游子思妇当此良辰美景却天各一方的离别相思。相思离别,本是古代 诗词中司空见惯的主题,但作者写来却别有风味。尽管也有相思之苦,但却没有泣涕涟涟的浓烈,在“玉 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怨艾和嗔怒中,我们分明也感受到了思妇的天真与痴情;尽管也有离 别之愁,但却不见双眉紧锁的沉重,在叹息“此时相望不相闻”,“可怜春半不还家”的同时,我们也分明 感受到了“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真诚与热切。李泽厚说,“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 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彷徨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 总是轻盈”,“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美的历程》)由于诗中并未涉及具体的现实人事内容,因 而其对离别的哀愁伤感显得宽泛而轻淡;但诗对相思的描绘渲染,却因自然背景的幽美和作者笔致的柔婉, 显得真切缠绵,如三月丝雨沁人心扉。 (三)构思缜密 如上分析,诗人扣紧“春、江、花、月、夜”五字作诗,但并不平均用力,而是突出特定的时间环 境---月夜。“夜”是比较抽象的,写好了“月”,自然就包含夜,而且是一个特定的“夜”,所以全篇以“月” 为主线,可以说句句离不开月,当然也离不开“夜”。月光下的情景如万花筒,随着月亮起落高低,月色 的不同,闪烁变幻。先是潮涌月出,波光滟滟;继而月光渐朗,花如珠霰,在后皎月中天,微尘不飞,碧 空如洗,令人悠思遐想,上穷千古,下伤离情;往下斜月沉沉,雾茫茫,路茫茫,思绪茫茫;最后落月余 辉,散落树梢,余情袅袅。一夜月光贯穿今古,朗照天地,净化了游子、闺妇的爱情。词虽纤丽,但境界 开阔,这是那些轻艳浮靡的宫体诗不可比拟的。 对宇宙、人生的沉思遐想。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所突破,而且在思想内容方面显示了初唐的时代精神。 诗人对江山风月、良辰美景不停留在一般形象的感受,而是升华为对时间的永恒、空间的无限的哲理性认 识;以严肃的态度描写游子、思妇的纯真爱情,虽有惆怅感伤,但有留恋,绝无低级庸俗成分,洗净了宫 体诗的影响,给优良的传统爱情诗注入了新鲜的内容。联系初唐四杰的诗,特别是与张若虚同时的陈子昂 的《登幽州台歌》来看,此诗透露的对宇宙、人生的哲理认识,虽有迷惘,但有憧憬,这正是盛唐气象的 萌芽,时代精神的回响。但是此诗较多地描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在宇宙面前感到人生美好的短暂和惆 怅,这是读这首诗时应注意的;当然,我们也不能用当代人的思想去要求古人突破他们时代的局限。 (四)其它 诗中的月亮不仅是景物描绘的主要对象,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还引发了作者对茫茫宇宙与漫漫人生 两者关系的探究与思索(“江天一色无纤尘”以下八句),使此诗在诗情画意之中蕴含了一定的哲理。因而,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月光均是统领全篇的神魂。人们所以称赞此诗诗情、画意、哲理融于一炉, 也正是由于月光的内在贯通。 此外,此诗四句一换韵,凡九换韵,平厌交替,且又多用顶针、回环等修辞手法,因而使全诗显得 声韵流荡,一气流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