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图2-8受体一G蛋白一cAMP-KPA途径 上述过程的特点是:①经细胞膜受体;②G蛋白介导;③第二信使为cAMP;④三级放大 G Protein Active] Detached GTP 图29受体一G蛋白示意图 (2)受体一G蛋白一DG/PKC途径 (3)受体一G蛋白一IP3/Ca2系统 G蛋白中介 激素、递质等+受体 磷脂酹C(PLC DG:二酰甘油 PIP. IP3:三磷酸肌醇 PIP2:磷脂酸二磷酸肌醇 PKC胞浆Ca2释放 PKC:蛋白激酶C 生理生化反应 图2-10受体一G蛋白一IP3/Ca2+系统 (4)受体一G蛋白一离子通道途径 如心肌细胞膜M2受体于ACh结合后激活了Gi,而使K开放,引起心肌的抑制。但G蛋白对 离子通道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第二信使起作用,如视杆细胞有cGMP门控Na通道,可产生相 应的感受器电位。 (二)具有酶活性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具有酶活性的受体有两类,即酪氨酸激酶受体(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和酪氨酸激酶 耦联受体。前者的特异性配体主要是各种生长因子,如神经营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胰岛 素样生长因子等。与G蛋白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相比,具有下列特点:①转导过程简 单快捷;②无G蛋白参与:③与第二信使物质无关;④无胞内蛋白激酶激活;⑤胞内激活 的效应蛋白大多是转录因子,故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是基因转录的调节。后者的配体多数是细 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扰素等。其特征是受体本身无酶的活性,但可激活具有酪氨酸激酶活 性的靶蛋白,从而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三)通道耦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通道耦联的受体既可识别、结合特异的配体发挥受体的功能,同时又是通道,故又称 为配体门控的通道。如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nAChR)、谷氨酸的离子型受体、Y一氨基丁 酸型受体等。其整个信号转导过程只涉及膜功能改变,包括膜电位和兴奋性的改变,而没有 胞内其他信号分子的参与。因此,通常把胞外信号引起的靶细胞的这种反应称为快反应途径图 2-8 受体-G 蛋白-cAMP-KPA 途径 上述过程的特点是:①经细胞膜受体;②G蛋白介导;③第二信使为 cAMP;④三级放大。 图 2-9 受体-G 蛋白示意图 (2)受体-G 蛋白-DG/PKC 途径 (3)受体-G蛋白-IP3/Ca 2+系统 G蛋白中介 激素、递质等 +受体 磷脂酶 C(PLC) PIP2 DG + IP3 + PKC 胞浆Ca2+释放 DG:二酰甘油 IP3:三磷酸肌醇 PIP2:磷脂酸二磷酸肌醇 PKC:蛋白激酶 C 生理生化反应 图 2-10 受体-G蛋白-IP3/Ca2+系统 (4)受体-G 蛋白-离子通道途径 如心肌细胞膜M2受体于ACh结合后激活了Gi,而使K+ 开放,引起心肌的抑制。但G蛋白对 离子通道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第二信使起作用,如视杆细胞有cGMP门控Na+ 通道,可产生相 应的感受器电位。 (二)具有酶活性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具有酶活性的受体有两类,即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和酪氨酸激酶 耦联受体。前者的特异性配体主要是各种生长因子,如神经营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胰岛 素样生长因子等。与 G 蛋白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相比,具有下列特点:①转导过程简 单快捷;②无 G 蛋白参与;③与第二信使物质无关;④无胞内蛋白激酶激活;⑤胞内激活 的效应蛋白大多是转录因子,故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是基因转录的调节。后者的配体多数是细 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扰素等。其特征是受体本身无酶的活性,但可激活具有酪氨酸激酶活 性的靶蛋白,从而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三)通道耦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通道耦联的受体既可识别、结合特异的配体发挥受体的功能,同时又是通道,故又称 为配体门控的通道。如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谷氨酸的离子型受体、γ-氨基丁 酸型受体等。其整个信号转导过程只涉及膜功能改变,包括膜电位和兴奋性的改变,而没有 胞内其他信号分子的参与。因此,通常把胞外信号引起的靶细胞的这种反应称为快反应途径, 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