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4.指唐代诗人高适和岑参。(2分)两人均以反映边塞生活见长,(2分)同是“边塞诗派” 的代表人物,(2分)诗风亦有某些相似之处,故并称之。(1分) 25.战国时期,(1分)由楚国诗人屈原等人(2分)在吸收楚国民歌滋养的基础上,(2分)创 造的带有楚国地方色彩的新体诗。(2分)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6.真意:人生真谛。(3分)从这大自然的景色中领悟到人生的真意,陶渊明没有明说,因 为他“欲辩已忘言”,但大体不外乎鸟日出而出,日夕而返,完全委任自然,这也是人应该遵循的 生命之道。(5分)并且,“云无心以出蚰,鸟倦飞而知还”,鸟之归山与作者归隐田园一样,都有 飞返归宿之意(2分)。 27,这首短曲虽寥寥数语,却高度概括,精警深刻,(3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把统 治阶级的利益与广大百姓的利益摆在尖锐对立的位置,(4分)其深刻性,尖锐性,思想性足抵 一篇史论。(3分) 六、作品分析题(26分) 28.(1)作者写此诗时是他的晚年(五十六岁)(3分),他漂泊异乡滞留夔州,(2分)一生的抱 负志向都已付之东流。(3分)重九登高,所见所闻与所感融汇一篇,遂成此千古绝唱。(2分)》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全诗的重心所在,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称赞 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 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乙编卷十五)(可用自己的 话说明。每答出一意给2分,共16分) 73824. 指唐代诗人高适和岑参。 (2 分)两人均以反映边塞生活见长, (2 分)同是"边塞诗派" 的代表人物, (2 分)诗风亦有某些相似之处,故并称之。(1分) 25. 战国时期,(1分〉由楚国诗人屈原等人 (2 分)在吸收楚国民歌滋养的基础上, (2 分)创 造的带有楚国地方色彰的新体诗。 (2 分) 五、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26. 真意 人生真谛。 (3 分)从这大自然的景色中领悟到人生的真意,陶渊明没有明说,因 为他"欲辩已忘言",但大体不外乎鸟日出而出,日夕而返,完全委任自然,这也是人应该遵循的 生命之道。 (5 分)并且"云无心以出蛐,鸟倦飞而知还",鸟之归山与作者归隐回国一样,都有 飞返归宿之意 (2 分)。 27. 这首短曲虽寥寥数语,却高度概括,精警深刻, (3 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把统 治阶级的利益与广大百姓的利益摆在尖锐对立的位置, (4 分)其深刻性,尖锐性,思想性足抵 一篇史论。 (3 分) 六、作晶分析题 (26 分} 28. (1)作者写此诗时是他的晚年(五十六岁 )(3 分) .他漂泊异乡滞留费州, (2 分〉一生的抱 负志向都已付之东流。 (3 分〉重九登高,所见所闻与所感融汇一篇,遂成此千古绝唱。 (2 分) (2)"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全诗的重心所在,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称赞 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 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乙编卷十五) (可用自己的 话说明。每答出一意给 分,共 16 分) 738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