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526 工程科学学报,第42卷,第11期 KEY WORDS pattern recognition:wagon number recognition;deep learning;neural network;object detection;model pruning 火车号是一个火车车箱的身份标识,一般喷 但其中搜索车牌的过程涉及大量先验知识和基于 涂在火车车箱的两侧,在铁路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规则的方法,难以进行整体优化.因此,后来作者 中经常需要获取火车号作为每个车箱唯一的标识 又将前端的检则模块改为采用两阶段的目标检测 来确认车箱当前的位置和状态等信息.采用人工 算法 记录的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 Montazzolli和Jung基于目标检测算法进行 识别技术自动识别火车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而 巴西车牌号检测与识别,分阶段检测汽车前脸、车 且可以大大提高铁路运输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程 牌区域和字符,考虑到速度和精度的折衷,采用了 度.然而,利用火车号图像实现火车号的识别存在 简化的快速目标检测算法,但没有对检测网络本 很多困难.首先,相对整个车箱,火车号区域占比 身进行优化.Laroca等门在车牌和字符检测中采 非常小,要获得清晰可辨识的火车号需要较高的 用了类似的策略,但在字符识别阶段增加了两个 成像分辨率,而这又会导致整个图像像素数巨大, 独立的网络分别进行数字和字母的识别 使得图像处理算法难以实时处理;其次,由于户外 本文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进行 拍摄环境恶劣会导致对比度低、曝光不足或者过 火车号识别,分别针对火车号图像分辨率高、存在 曝光,而且火车号图像背景复杂,存在脏污、锈 校验位和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 迹、其他标识等较多干扰因素,导致准确定位火车 策略.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 号区域较为困难;第三,火车号字符本身存在字符 (1)采用分阶段策略,先在低分辨率全局图像 粘连、笔画断裂、字符间距和排列规则多变等现 中检测火车号区域,再在高分辨局部图像中检测 象,这些都会导致字符分割和识别比较困难 字符并识别火车号,实现实时高精度识别: 在近十多年中,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目标检 (2)字符检测过程中对每个区域输出多个候 测算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检测精度相比传统方 选类别概率,利用各个字符的概率对整个火车号 法有了很大的提高.深度学习与传统算法最大的 进行校验纠错,在特定的目标检测精度下进一步 区别在于其利用多层卷积神经网络自动学习图像 提高整体识别正确率: 特征,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融为一体。自从 (3)结合批归一化因子和滤波器权重相关度 20I2年Krizhevsky等山使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 进行模型通道剪枝,简化网络,提高检测速度和整 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Large scale visual recognition 体识别效率 challenge,LSVRC)上获得冠军后,深度学习在图 本文后续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介绍相关 像、视频、语音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回.近年 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第二部分介绍整体识 来,已有不少学者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火车号 别框架,第三部分介绍火车号区域检测方法,第四 识别、汽车牌号识别、集装箱号识别、车辆类型识 部分介绍字符检测及校验纠错方法,第五部分介 别等领域3-⑧在廖健1提出的货车号识别算法 绍结合批归一化因子和滤波器相关度的剪枝算 中,通过分割边缘密度图像得到字符所在的候选 法,第六部分介绍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最后是结 区域,然后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自动学习图像特 论及下一步可能的改进方向 征,再由两个softmax分类器分别完成字符检测和 1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 识别.这一方法只是在第二阶段采用了深度学习 算法,检测火车号区域是传统方法,因此鲁棒性和 目标检测算法是对图像内给定的一组目标进 识别精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Lⅰ等提出一种结 行定位和分类,一般用矩形框来标记目标位置.基 合目标检测算法和序列串识别算法的车牌号识别 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可分为两类例:一类是 算法,首先采用一个4层卷积神经网络检测所有 二阶段方法,遵循传统的目标检测流程,先产生候 可能的字符,并利用行程长度平滑算法(Run length 选区域(Region proposal),然后对每个候选区域进行 smoothing algorithm,RLSA)和连通域分析得到候选 分类;另一类是一阶段方法,将目标检测视为一个回 车牌区;然后利用双向回归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归和分类问题,采用统一的框架直接实现定位和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BRNNs)算法识别车牌号 分类.典型的二阶段方法有Faster R-CNNIO、FPN山、KEY WORDS    pattern recognition;wagon number recognition;deep learning;neural network;object detection;model pruning 火车号是一个火车车箱的身份标识,一般喷 涂在火车车箱的两侧,在铁路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中经常需要获取火车号作为每个车箱唯一的标识 来确认车箱当前的位置和状态等信息. 采用人工 记录的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 识别技术自动识别火车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而 且可以大大提高铁路运输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程 度. 然而,利用火车号图像实现火车号的识别存在 很多困难. 首先,相对整个车箱,火车号区域占比 非常小,要获得清晰可辨识的火车号需要较高的 成像分辨率,而这又会导致整个图像像素数巨大, 使得图像处理算法难以实时处理;其次,由于户外 拍摄环境恶劣会导致对比度低、曝光不足或者过 曝光,而且火车号图像背景复杂,存在脏污、锈 迹、其他标识等较多干扰因素,导致准确定位火车 号区域较为困难;第三,火车号字符本身存在字符 粘连、笔画断裂、字符间距和排列规则多变等现 象,这些都会导致字符分割和识别比较困难. 在近十多年中,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目标检 测算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检测精度相比传统方 法有了很大的提高. 深度学习与传统算法最大的 区别在于其利用多层卷积神经网络自动学习图像 特征 ,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融为一体. 自从 2012 年 Krizhevsky 等[1] 使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 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Large scale visual recognition challenge, LSVRC)上获得冠军后,深度学习在图 像、视频、语音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 . 近年 来,已有不少学者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火车号 识别、汽车牌号识别、集装箱号识别、车辆类型识 别等领域[3−8] . 在廖健[3] 提出的货车号识别算法 中,通过分割边缘密度图像得到字符所在的候选 区域,然后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自动学习图像特 征,再由两个 softmax 分类器分别完成字符检测和 识别. 这一方法只是在第二阶段采用了深度学习 算法,检测火车号区域是传统方法,因此鲁棒性和 识别精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Li 等[4] 提出一种结 合目标检测算法和序列串识别算法的车牌号识别 算法,首先采用一个 4 层卷积神经网络检测所有 可能的字符,并利用行程长度平滑算法(Run length smoothing algorithm, RLSA)和连通域分析得到候选 车牌区;然后利用双向回归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BRNNs)算法识别车牌号. 但其中搜索车牌的过程涉及大量先验知识和基于 规则的方法,难以进行整体优化. 因此,后来作者 又将前端的检测模块改为采用两阶段的目标检测 算法[5] . Montazzolli 和 Jung[6] 基于目标检测算法进行 巴西车牌号检测与识别,分阶段检测汽车前脸、车 牌区域和字符,考虑到速度和精度的折衷,采用了 简化的快速目标检测算法,但没有对检测网络本 身进行优化. Laroca 等[7] 在车牌和字符检测中采 用了类似的策略,但在字符识别阶段增加了两个 独立的网络分别进行数字和字母的识别. 本文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进行 火车号识别,分别针对火车号图像分辨率高、存在 校验位和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 策略.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 (1)采用分阶段策略,先在低分辨率全局图像 中检测火车号区域,再在高分辨局部图像中检测 字符并识别火车号,实现实时高精度识别; (2)字符检测过程中对每个区域输出多个候 选类别概率,利用各个字符的概率对整个火车号 进行校验纠错,在特定的目标检测精度下进一步 提高整体识别正确率; (3)结合批归一化因子和滤波器权重相关度 进行模型通道剪枝,简化网络,提高检测速度和整 体识别效率. 本文后续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介绍相关 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第二部分介绍整体识 别框架,第三部分介绍火车号区域检测方法,第四 部分介绍字符检测及校验纠错方法,第五部分介 绍结合批归一化因子和滤波器相关度的剪枝算 法,第六部分介绍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最后是结 论及下一步可能的改进方向. 1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 目标检测算法是对图像内给定的一组目标进 行定位和分类,一般用矩形框来标记目标位置. 基 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可分为两类[9] :一类是 二阶段方法,遵循传统的目标检测流程,先产生候 选区域(Region proposal),然后对每个候选区域进行 分类;另一类是一阶段方法,将目标检测视为一个回 归和分类问题,采用统一的框架直接实现定位和 分类. 典型的二阶段方法有 Faster R-CNN[10]、FPN[11]、 · 1526 · 工程科学学报,第 42 卷,第 11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