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教学重难点 电路元件性质的判断:运用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分析电路:C和L电路响应的 分析和计算。 3.教学内容 3.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电路的组成与作用:电路变量参考方向的意义:理想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基尔霍夫定 律。 3.2节点分析法和回路分析法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节点法和回路法分析网络。 3.3电路的暂态分析 换路定则:动态网络电路方程的建立:C和L电路响应的分析和计算 3.4有互感的网络的分析 互感元件的特性,互感网络的分析。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等。 5.教学评价 补充习题。 第二章网络的正弦稳态分析 1.教学目标 理解正弦量的特征:熟悉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间的关系:理解电路基本定律 的相量形式和阻抗的概念:学会分析、计算简单的单相交流电路:掌握有功功率和功率因 数的计算,了解瞬时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 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重难点 利用相量法分析正弦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 3.教学内容 3.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和有效值: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 之间的关系。 32基尔霍夫定律和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单一元件的电压、电流相量关系及功率 3.3复阻抗、复导纳及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方法 2.教学重难点 电路元件性质的判断;运用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分析电路;RC 和 RL 电路响应的 分析和计算。 3.教学内容 3.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电路的组成与作用;电路变量参考方向的意义;理想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基尔霍夫定 律。 3.2 节点分析法和回路分析法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节点法和回路法分析网络。 3.3 电路的暂态分析 换路定则;动态网络电路方程的建立;RC 和 RL 电路响应的分析和计算。 3.4 有互感的网络的分析 互感元件的特性,互感网络的分析。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等。 5.教学评价 补充习题。 第二章 网络的正弦稳态分析 1.教学目标 理解正弦量的特征;熟悉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间的关系;理解电路基本定律 的相量形式和阻抗的概念;学会分析、计算简单的单相交流电路;掌握有功功率和功率因 数的计算,了解瞬时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重难点 利用相量法分析正弦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 3.教学内容 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和有效值;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 之间的关系。 3.2 基尔霍夫定律和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单一元件的电压、电流相量关系及功率。 3.3 复阻抗、复导纳及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方法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