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18… 智能系统学报 第15卷 前已述及,人工智能是开放的复杂信息系统, 的破坏也可能会反过来威胁主体“生存与发展”的 因此应当遵循信息科学的科学范式。经过半个多 目的。所以,主体生成的行为必需具有足够的“智 世纪的思考、探索和体验,笔者终于完成了对于 能”水平。 信息科学的科学范式的提炼。图1就是笔者总结 这就是“智能”问题的由来:“智能”是人类实 的智能系统的简化模型,包括人类智能系统和人 现“生存与发展”这个永恒目的的根本保证,没有 工智能系统。这个模型虽然如此简单,却是足 智能,就没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就透彻地解 够典型,而且可以清晰地揭示信息科学的科学范 释了:为什么“智能”问题会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式的基本特征。 和热点。这是研究“智能”问题的全部意义所在。 而且,模型还表明,信息是智能(智能策略和 主体(目的,知识) 智能行为)的真正源头。主体对信息的理解水平 和把握程度如何,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他所生 客体信息 智能行为 成的行为是否真正具有智能以及智能水平如何。 因此,忽视了信息作用的人工智能研究必定会“先 客体环境 天不足”。 图1智能系统的最简模型 传统物质科学的科学观的基本特征是“客观 Fig.1 The simplest model of an intelligent system 性、确定性”。但图1的模型却表明:1)研究对象 首先需要说明,环境中的任何客体都能产生 应是“相互作用的双方是客体和主体”,而不是单 信息,这就是它所呈现出来的自身的状态及其变 纯的“客体”;2)相互作用的过程不是“确定性”的, 化方式。但是,1)模型中所表现的“客体信息”并 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这说明,传统物质科学 不是外部世界一切客体所产生的信息,而只是“能 的科学观确实不适用于智能系统的研究,智能系 够直接作用于主体”的那些客体信息;2)并非所 统的研究应当接受“主体客体互动性”和“过程不 有能够直接作用于主体的客体信息都能参与“主 确定性”的科学观。 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那些与主体的目 传统物质科学的方法论的基本特征是“分而 的相关(正面相关或负面相关)的客体信息才能 治之,合成还原”。图1的模型却显示,在主体与 参与。换句话说,能够参与主客相互作用的客体 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客体信息将被主体一步 信息是经过主体选择的,否则无穷无尽的客体信 一步地加工生长成为智能行为,形成了一个以“信 息就会使主体手足无措,被客体信息所淹没。所 息生态,整体演化”为特征的信息生态演化过程。 以,这种限定不但是必要的和合理的,而且完全 这说明,传统物质科学的方法论也不再适用于智 符合现实的真实情况。 能系统的研究,智能系统的研究应当转而接受“信 现在我们就可以来考察图1模型的工作过程了。 息生态,整体演化”的方法论。 模型显示:人类主体是有“目的”的。人类共 图1的模型还表明,在智能系统研究的场合, 同体的永恒目的是要不断求得更好的“生存与发 是主体驾驭着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关注 展”。同时,人类主体也具有先前积累起来的知 的是它所追求的目的是否得到满足,后者必须采 识,通常称为“先验知识”。因此,当外界客体所 用“形式、内容、价值”的三位一体的描述和分析 产生的客体信息作用于主体的时候,为了维护主 方法。可见,传统科学方法论的“纯形式化”方法 体“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主体就必须生成相应的 不能支持智能系统的研究。 行为反作用于客体。这里对主体行为的基本要求 基于以上的讨论,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信息科 是:它必须是智能的行为,否则主体就不可能实 学的科学范式。 现自己的目的:同样,这个行为必须是智能的,否 表1给出了传统物质科学和现代信息科学 则就可能破坏环境的运行规律,而环境运行规律 2种科学范式的基本特征。 表1两种科学范式的主要特征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wo scientific paradigms 科学范式 传统物质科学的科学范式 现代信息科学的科学范式 科学观 客观性,确定性 主客互动性,非确定性 方法论 分而治之,形式化 信息生态,形式、内容、价值一体化前已述及,人工智能是开放的复杂信息系统, 因此应当遵循信息科学的科学范式。经过半个多 世纪的思考、探索和体验,笔者终于完成了对于 信息科学的科学范式的提炼。图 1 就是笔者总结 的智能系统的简化模型,包括人类智能系统和人 工智能系统[20]。这个模型虽然如此简单,却是足 够典型,而且可以清晰地揭示信息科学的科学范 式的基本特征。 主体 (目的, 知识) 客体信息 智能行为 客体/环境 图 1 智能系统的最简模型 Fig. 1 The simplest model of an intelligent system 首先需要说明,环境中的任何客体都能产生 信息,这就是它所呈现出来的自身的状态及其变 化方式。但是,1) 模型中所表现的“客体信息”并 不是外部世界一切客体所产生的信息,而只是“能 够直接作用于主体”的那些客体信息;2) 并非所 有能够直接作用于主体的客体信息都能参与“主 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那些与主体的目 的相关 (正面相关或负面相关) 的客体信息才能 参与。换句话说,能够参与主客相互作用的客体 信息是经过主体选择的,否则无穷无尽的客体信 息就会使主体手足无措,被客体信息所淹没。所 以,这种限定不但是必要的和合理的,而且完全 符合现实的真实情况。 现在我们就可以来考察图 1 模型的工作过程了。 模型显示:人类主体是有“目的”的。人类共 同体的永恒目的是要不断求得更好的“生存与发 展”。同时,人类主体也具有先前积累起来的知 识,通常称为“先验知识”。因此,当外界客体所 产生的客体信息作用于主体的时候,为了维护主 体“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主体就必须生成相应的 行为反作用于客体。这里对主体行为的基本要求 是:它必须是智能的行为,否则主体就不可能实 现自己的目的;同样,这个行为必须是智能的,否 则就可能破坏环境的运行规律,而环境运行规律 的破坏也可能会反过来威胁主体“生存与发展”的 目的。所以,主体生成的行为必需具有足够的“智 能”水平。 这就是“智能”问题的由来:“智能”是人类实 现“生存与发展”这个永恒目的的根本保证,没有 智能,就没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就透彻地解 释了:为什么“智能”问题会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和热点。这是研究“智能”问题的全部意义所在。 而且,模型还表明,信息是智能 (智能策略和 智能行为) 的真正源头。主体对信息的理解水平 和把握程度如何,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他所生 成的行为是否真正具有智能以及智能水平如何。 因此,忽视了信息作用的人工智能研究必定会“先 天不足”。 传统物质科学的科学观的基本特征是“客观 性、确定性”。但图 1 的模型却表明:1) 研究对象 应是“相互作用的双方是客体和主体”,而不是单 纯的“客体”;2) 相互作用的过程不是“确定性”的, 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这说明,传统物质科学 的科学观确实不适用于智能系统的研究,智能系 统的研究应当接受“主体客体互动性”和“过程不 确定性”的科学观。 传统物质科学的方法论的基本特征是“分而 治之,合成还原”。图 1 的模型却显示,在主体与 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客体信息将被主体一步 一步地加工生长成为智能行为,形成了一个以“信 息生态,整体演化”为特征的信息生态演化过程。 这说明,传统物质科学的方法论也不再适用于智 能系统的研究,智能系统的研究应当转而接受“信 息生态,整体演化”的方法论。 图 1 的模型还表明,在智能系统研究的场合, 是主体驾驭着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关注 的是它所追求的目的是否得到满足,后者必须采 用“形式、内容、价值”的三位一体的描述和分析 方法。可见,传统科学方法论的“纯形式化”方法 不能支持智能系统的研究。 基于以上的讨论,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信息科 学的科学范式。 表 1 给出了传统物质科学和现代信息科学 2 种科学范式的基本特征。 表 1 两种科学范式的主要特征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wo scientific paradigms 科学范式 传统物质科学的科学范式 现代信息科学的科学范式 科学观 客观性,确定性 主客互动性,非确定性 方法论 分而治之,形式化 信息生态,形式、内容、价值一体化 ·618· 智 能 系 统 学 报 第 15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