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SDH原理 第八章传输性能 BBER 55×107 2.7×107 2101 814误码减少策略 内部误码的减小 改善收信机的信噪比是降低系统内部误码的主要途径。另外,适当选择发送 机的消光比,改善接收机的均衡特性,减少定位抖动都有助于改善内部误码 性能。在再生段的平均误码率低于1014数量级以下,可认为处于“无误码” 行状态。 外部干扰误码的减少 基本对策是加强所有设备的抗电磁干扰和静电放电能力,例如,加强接地。 此外在系统设计规划时留有充足的冗度也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对策。 82可用性参数 不可用时间 传输系统的任一个传输方向的数字信号连续10秒期间内每秒的误码率均劣于 103,从这10秒的第一秒种起就认为进入了不可用时间 可用时间 当数字信号连续10秒期间内每秒的误码率均优于103,那么从这10秒种的 第一秒起就认为进入了可用时间 可用性 可用时间占全部总时间的百分比称之为可用性 为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系统要满足一定的可用性指标。 表8-4假设参考数字段可用性目标 长度(km) 可用性 不可用性 不可用时间 420 9977% 2.3×104 120分年 280 99985% 1.5×104 78分 9999% 1×10 52分 8.3抖动漂移性能 抖动和漂移与系统的定时特性有关。定时抖动(抖动)是指数字信号的特定 时刻(例如最佳抽样时刻)相对其理想时间位置的短时间偏离。所谓短时间 偏离是指变化频率高于10Hz的相位变化。而漂移指数字信号的特定时刻相对SDH 原理 第八章 传输性能 8-4 BBER 5.5×10-7 2.7×10-7 2.7×10-7 8.1.4 误码减少策略 ⚫ 内部误码的减小 改善收信机的信噪比是降低系统内部误码的主要途径。另外,适当选择发送 机的消光比,改善接收机的均衡特性,减少定位抖动都有助于改善内部误码 性能。在再生段的平均误码率低于 10-14 数量级以下,可认为处于“无误码” 运行状态。 ⚫ 外部干扰误码的减少 基本对策是加强所有设备的抗电磁干扰和静电放电能力,例如,加强接地。 此外在系统设计规划时留有充足的冗度也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对策。 8.2 可用性参数 ⚫ 不可用时间 传输系统的任一个传输方向的数字信号连续 10 秒期间内每秒的误码率均劣于 10-3,从这 10 秒的第一秒种起就认为进入了不可用时间。 ⚫ 可用时间 当数字信号连续 10 秒期间内每秒的误码率均优于 10-3 ,那么从这 10 秒种的 第一秒起就认为进入了可用时间。 ⚫ 可用性 可用时间占全部总时间的百分比称之为可用性。 为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系统要满足一定的可用性指标。 表8-4 假设参考数字段可用性目标 长度(km) 可用性 不可用性 不可用时间/年 420 99.977% 2.3×10-4 120 分/年 280 99.985% 1.5×10-4 78 分/年 50 99.99% 1×10-4 52 分/年 8.3 抖动漂移性能 抖动和漂移与系统的定时特性有关。定时抖动(抖动)是指数字信号的特定 时刻(例如最佳抽样时刻)相对其理想时间位置的短时间偏离。所谓短时间 偏离是指变化频率高于 10Hz 的相位变化。而漂移指数字信号的特定时刻相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