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博物馆文化讲义整理 都迁至江东建康(今南京),自此史称东晋,这是中国首都迁至江南的开始。 故宫文物南迁 国民政府带去两种资源,一种是金条(可以买地),另一种就是文物。带走文物,就是带走 了“道统”,可以支持正统 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爆发,平津受威胁。故宫博物院决定选择院藏文物精品 南迁上海。1934年12月,常务理事会据王世杰的提议,经南京政府行政院批准,在南京朝天 宫兴建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分院于1936年3月开始动工,8月竣工。12月8日文物由上海 始启运,17日全部转运完毕。1937年1月1日,南京分院正式成立。”七·七事变”后,南京形 势危急,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奉行政院令,将文物迁往大后方。1946年1月至1947年12月9 日,西迁文物全部运回南京。1948年9月下旬,故宫博物院理事长翁文灏,理事王士杰、朱家 骅、杭立武、付斯年、李济、徐鸿宝决定南迁文物全部运往台湾 台北故宫博物院,及所谓的文化“道统”与中华文化复兴 然而我国自古以来,“法统”的获得必伴随“道统”的继承。简而言之,中华民族的“道统” 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一脉相承的道德文明和学术文明。五胡乱 华、五代和元朝以外族入主中原,获得政权然而与中华民族的“道统”睽违,不但国祚甚短, 史家论中华民族“法统”之时甚至无法将之纳入正统。有鉴及此,清人入主中原尊孔子、修孔 庙、开科取士、敬圣人之书,延袭“道统”,其法定地位始正式获得天下的承认 “国民政府”在蒋介石、蒋经国主政之时,致力提倡传统伦理,发扬孔孟精神。1952年即 在台湾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基本任务中提到了“加强国民生活教育,并研定 文物典章制度。”“国民政府”在台湾虽小,可是由于积极担负“道统”,得到世界各地华侨的 向心。从九十年代开始,由于积极推动去中国化运动,台北政府失去了“道统”担负者的身份。 中华文化在台湾已经沦为七支文化传统之一。国民政府由继承“道统”到放弃“道统”,大陆政 府由轻视甚至破坏“道统”到重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两岸政府对“道统”的态度也正好形成 两条方向逆反的曲线,一衰落,一冉冉上升。2002年8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 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显示大陆政府对发扬文化“道统”以复兴中华民族的识见与决心。陕西皇 帝陵公祭礼仪也将由2004年起升格为国家级仪式进行,祭典程序会分成十二大项,祭礼主持人 穿汉代礼服,使用天子级器具进行公祭,而在每五年举行一次的皇帝大祭中,更会由国家领导 人负责主祭 我们在热爱、发扬自己的文学、艺术、文物、古迹、风俗习惯的同时,不能不自觉地复兴 自己文化里的指导原则。唯独当中国的固有伦理重新成为人民生活的信念,人们体会到它的价 值并且自愿地实践它,中华文化精神才算能够指导我们民族的方向,中华文化和它的地方文化 才算真正存在。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有主有次,才算是健康的发展。 然而,在我们国家急速发展经济、从事现代化物质建设的这一时期,有一事更值得注意 就是对中华文化的“材料”应该自觉保存,不可为了功利的目的,滥拆滥建任其消亡。例如 很多戏曲因为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即将失传;不少文物古迹在城市建设中几为发展商拆去殆 尽。这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直接促使了文化的断灭。文化的“材料”虽不自生,但是没有了 “材料”,则文化只成抽象的观念。正如花瓶有形无质而不成花瓶,文化有“理型”而无“材料” 也不成文化。再者,文化是一个“传统”,传统是在时空中流传的实体,因此要一文化能够流传 下去,物质性的“材料”必不可无。中国人首当妥善保存自己的艺术传统与风俗民情,先把中 华文化的“材料”好好存留。其次,是提升文化的意义,自觉恢复中华文化的“理型”,涵养中 华文化的精神,避免使中华文化沦为只具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材料”,如是才能实体中华文 化完整的面貌,以期待我中华民族真正的独立与复兴。 对博物馆文化的狸性思考博物馆文化讲义整理 5 都迁至江东建康(今南京),自此史称东晋,这是中国首都迁至江南的开始。 故宫文物南迁 国民政府带去两种资源,一种是金条(可以买地),另一种就是文物。带走文物,就是带走 了“道统”,可以支持正统。 193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件爆发,平津受威胁。故宫博物院决定选择院藏文物精品, 南迁上海。1934 年 12 月,常务理事会据王世杰的提议,经南京政府行政院批准,在南京朝天 宫兴建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分院于 1936 年 3 月开始动工,8 月竣工。12 月 8 日文物由上海开 始启运,17 日全部转运完毕。1937 年 1 月 1 日,南京分院正式成立。"七·七事变"后,南京形 势危急,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奉行政院令,将文物迁往大后方。1946 年 1 月至 1947 年 12 月 9 日,西迁文物全部运回南京。1948 年 9 月下旬,故宫博物院理事长翁文灏,理事王士杰、朱家 骅、杭立武、付斯年、李济、徐鸿宝决定南迁文物全部运往台湾。 台北故宫博物院,及所谓的文化“道统”与中华文化复兴 然而我国自古以来,“法统”的获得必伴随“道统”的继承。简而言之,中华民族的“道统” 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一脉相承的道德文明和学术文明。五胡乱 华、五代和元朝以外族入主中原,获得政权然而与中华民族的“道统”睽违,不但国祚甚短, 史家论中华民族“法统”之时甚至无法将之纳入正统。有鉴及此,清人入主中原尊孔子、修孔 庙、开科取士、敬圣人之书,延袭“道统”,其法定地位始正式获得天下的承认。 “国民政府”在蒋介石、蒋经国主政之时,致力提倡传统伦理,发扬孔孟精神。1952 年即 在台湾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基本任务中提到了“加强国民生活教育,并研定 文物典章制度。” “国民政府”在台湾虽小,可是由于积极担负“道统”,得到世界各地华侨的 向心。从九十年代开始,由于积极推动去中国化运动,台北政府失去了“道统”担负者的身份。 中华文化在台湾已经沦为七支文化传统之一。国民政府由继承“道统”到放弃“道统”,大陆政 府由轻视甚至破坏“道统”到重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两岸政府对“道统”的态度也正好形成 两条方向逆反的曲线,一衰落,一冉冉上升。2002 年 8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 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显示大陆政府对发扬文化“道统”以复兴中华民族的识见与决心。陕西皇 帝陵公祭礼仪也将由 2004 年起升格为国家级仪式进行,祭典程序会分成十二大项,祭礼主持人 穿汉代礼服,使用天子级器具进行公祭,而在每五年举行一次的皇帝大祭中,更会由国家领导 人负责主祭。 我们在热爱、发扬自己的文学、艺术、文物、古迹、风俗习惯的同时,不能不自觉地复兴 自己文化里的指导原则。唯独当中国的固有伦理重新成为人民生活的信念,人们体会到它的价 值并且自愿地实践它,中华文化精神才算能够指导我们民族的方向,中华文化和它的地方文化 才算真正存在。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有主有次,才算是健康的发展。 然而,在我们国家急速发展经济、从事现代化物质建设的这一时期,有一事更值得注意, 就是对中华文化的“材料”应该自觉保存,不可为了功利的目的,滥拆滥建任其消亡。例如: 很多戏曲因为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即将失传;不少文物古迹在城市建设中几为发展商拆去殆 尽。这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直接促使了文化的断灭。文化的“材料”虽不自生,但是没有了 “材料”,则文化只成抽象的观念。正如花瓶有形无质而不成花瓶,文化有“理型”而无“材料” 也不成文化。再者,文化是一个“传统”,传统是在时空中流传的实体,因此要一文化能够流传 下去,物质性的“材料”必不可无。中国人首当妥善保存自己的艺术传统与风俗民情,先把中 华文化的“材料”好好存留。其次,是提升文化的意义,自觉恢复中华文化的“理型”,涵养中 华文化的精神,避免使中华文化沦为只具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材料”,如是才能实体中华文 化完整的面貌,以期待我中华民族真正的独立与复兴。 二、对博物馆文化的理性思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