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Argus ONE工程窗口的左上角作为起点确定的。最后需要将屏幕坐标转换到实地坐标。实 地坐标正确地确定了地图图层中的各种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 要进行坐标转换,激活地图图层。放大地图图层2倍,把光标放在比例尺的左边,记下 位置值(如1.14cm)。把光标放在比例尺的右边,记下位置值(如229cm)。相减得1.15cm 然后根据底图的比例,这个在屏幕上的1.15cm就代表了实地1英里。这个数取整数是很方 便的,如屏幕上lcm代表实地地图单位1英里 为了实现转换,选择“ Special”,然后选择“ Rotate and Scale”。用1除以1.15,得0.87 因此减少最初的地图0.87,即可得到一个屏幕单位lcm代表实地1英里的地图。 确定模型几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指定模型边界的点的坐标:另一种是用鼠标 在计算机屏幕上画出模型边界 确定点边界的位置这些点以后用于确定点源和汇的空间位置。例如抽水井的位置 污染源的位置等。这通过“ Geographi tool”来实现。三个图标分别对应闭合、不闭合和点的 等值线。选择“ Point tool”,拖动到你计划的点边界条件的地方,例如一个井,然后“ Click” 即可。双击“ spin box”,定义“ Source”。 三、确定模型边界条件的水文特征 利用好的、独特的水文地质特性作为模型边界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这是因为模型边界范 围与外界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定量化的特征,如地表水体的水位,是一个的很好的 模型边界。 地质构造或岩石的变化,也能定义模型的边界。岩层作为隔水层是适当的方法。例如由 砾石或砂质地质单元与一个相对不透水的基岩单元组成的界面,对模型来说,基岩单元能作 为适宜的不透水的阻挡层,以模拟在砾石和砂质单元中地下水的运动。 典型的适合作为模型边界的特性如下 1.湖泊; 2.大的池塘 3.河流 4.港湾,河口 5.海岸线; 6.运河,沟渠 7.人工水库 8.由于地质物质的变化而导致的不透水障碍物 9.不透水的人工障碍物如堤 10.人工汇项如排水沟 11.人工源项如下渗的通道。 在干旱气候区,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的水文动态联系较弱,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利用 经典的水文边界条件来进行地下水模拟研究时常是困难的 四、地质信息的编辑 组成地下水基质的含水介质的特性与地下水蓄水库的水文特性时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Argus ONE 工程窗口的左上角作为起点确定的。最后需要将屏幕坐标转换到实地坐标。实 地坐标正确地确定了地图图层中的各种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 要进行坐标转换,激活地图图层。放大地图图层 2 倍,把光标放在比例尺的左边,记下 位置值(如 1.14cm)。把光标放在比例尺的右边,记下位置值(如 2.29cm)。相减得 1.15cm。 然后根据底图的比例,这个在屏幕上的 1.15cm 就代表了实地 1 英里。这个数取整数是很方 便的,如屏幕上 1cm 代表实地地图单位 1 英里。 为了实现转换,选择“Special”,然后选择“Rotate and Scale”。用 1 除以 1.15,得 0.87。 因此减少最初的地图 0.87,即可得到一个屏幕单位 1cm 代表实地 1 英里的地图。 确定模型几何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指定模型边界的点的坐标;另一种是用鼠标 在计算机屏幕上画出模型边界。 确定点边界的位置 这些点以后用于确定点源和汇的空间位置。例如抽水井的位置、 污染源的位置等。这通过“Geographi tool”来实现。三个图标分别对应闭合、不闭合和点的 等值线。选择“Point tool”,拖动到你计划的点边界条件的地方,例如一个井,然后“Click” 即可。双击“spin box”,定义“Source”。 三、确定模型边界条件的水文特征 利用好的、独特的水文地质特性作为模型边界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这是因为模型边界范 围与外界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定量化的特征,如地表水体的水位,是一个的很好的 模型边界。 地质构造或岩石的变化,也能定义模型的边界。岩层作为隔水层是适当的方法。例如由 砾石或砂质地质单元与一个相对不透水的基岩单元组成的界面,对模型来说,基岩单元能作 为适宜的不透水的阻挡层,以模拟在砾石和砂质单元中地下水的运动。 典型的适合作为模型边界的特性如下: 1.湖泊; 2.大的池塘; 3.河流; 4.港湾,河口; 5.海岸线; 6.运河,沟渠; 7.人工水库; 8.由于地质物质的变化而导致的不透水障碍物; 9.不透水的人工障碍物如堤; 10.人工汇项如排水沟; 11.人工源项如下渗的通道。 在干旱气候区,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的水文动态联系较弱,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利用 经典的水文边界条件来进行地下水模拟研究时常是困难的。 四、地质信息的编辑 组成地下水基质的含水介质的特性与地下水蓄水库的水文特性时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