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整个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这样,在中国也是如此。可是科 学的发展在西方与中国并不完全一样。在西方,尤其是如果把希腊文化也算作西方文化的话, 可以说,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和古希腊有更密切的联系。在古希腊时也和现代的想法基本相 似,即觉得要了解宇宙的构造,就要追问最后的元素是什么。大的物质是由小的元素构造 小的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构造,所以是从大到小,小到更小。这个观念是希腊时就有的(aom 就是希腊字),一直到近代。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略有不同。我们是从开始时就感觉到,微 观的元素与宏观的天体是分不开的,所以中国人从开始就把五行与天体联系起来。五行的 个很原始的看法,那时是金、木、水、火、土。金代表了所有物质的基本构造。可是同时 金、木、水、火、上又有另一层意义。金就是金星( Venus),它代表所有的金属的东西:木 就是木星( Jupiter),它代表了所有的有机的构造;水是水星( Mercury),它代表了所有的液体 火为火星(Mars),代表了所有的气体,土星( Saturn)有双层意思,既是earh土地),又是土星 那时认为五行是微观的构造,所有的物质与天体是一二、二一的对照看法,这当然是古时候 哲学的看法。可是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相当重要的科学观测结果,在全世界恐怕最早的 即是超新星( (supernova)的观察。nova是什么?nova是指突然有一颗星,普通的一颗星,如太 阳,它的光亮忽然就增加了10000至10000倍,然后就持续下去,可能几天,可能几个月。 超新星又比新星(nova)的光亮增加了10000倍,即比普通的太阳增加了1亿至10亿倍,它 可能是几天,几个月甚至一年。全世界最早的有关新星的记录,是甲骨文,是根据甲骨文翻 译的,原件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在商朝(2300年以前)nova新星,这个名词是中国人定的, 这是公元前1300年全世界最早的记录。我们很难知道这是新星还是新大星。另外一篇甲骨 文也在中央研究院,它可能是新星,也可能是超新星。世界上有名的 supernova超新星),也 是世界上最早最全面的超新星记录,是在宋朝1054年发现的。记录上说,有一天(农历7月 14日),突然一颗星长大了,大如鸡蛋,连续两年,可以推出来这是超新星,亮度开始时达 10亿个太阳的亮度。这些都是实验结果,有精密记载,是全世界最早的。中国当时就有科 学的仪器,商朝的璇机,大概是玉做成的。把它的中间架在一个架子上,当中一头对北极 而天是在转的,北极是不动的,因此这个星体正好是北斗。公元1540年的,17世纪的 基本原理都一样,但是我们造的这类仪器在商朝时就有了,那是公元前1100-1200年,相 差至少二千七百多年。汉朝时张衡设计的浑天仪,图纸是宋朝时重绘的。浑天仪代表了所有 行星、恒星等天体运动。第谷布赖( lychoBrahe,546~1601)在1598年设计了浑天仪,张 衡的是公元125年,在汉朝。在第谷布敕以前的欧洲,代表天体的是一个圆。如同现在的 球面几何,球面几何需要两个坐标(角度)。所以在第谷布赖以前,欧洲所有的浑天仪只有两 个角度。第谷·布赖设计的第一次有三个角度,它有赤道和黄道。赤道是地球自转,黄道是 地球绕太阳转。第谷那时认为,光知道黄道还不够,因为月亮还在动。天体的运动不能光以 一个球面来表示,这里有六道数。在西方,在第谷布赖以前,所有浑天仪只有两道,第谷布 敕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做了三个道,即把地球自转与绕太阳转基本上分别开来。可是张衡有 六个道,不仅如此,张衡的浑天仪是自动的,它由水源来推动,用齿轮的方法,自己会动, 整个是自动的。第谷·布赖是1598年,张衡是125年,之间又差了一千四百多年。可是紧跟 着,从明末清初开始,中国科学下降了。伽利略这个望远镜是在17世纪初,即明末清初时 做成的。在西方,望远镜是帮助文艺复兴的第一步,它是崭新的科学仪器。我们没有跟上这 步。第二步,西方抓住了基础物理和应用物理的关系。在19世纪,经过法拉第的试验, 麦克斯韦在1864年创建了电磁理论概念,即把磺生电、电动生磁这两个现象完全用精密的 麦克斯韦方程组表示出来。此后很快就产生了19世纪末的发电机、电动马达,一直到20 世纪的电报、电视、雷达,所有的现代通讯设备都是从这两个东西里出来的,因为经过麦克 斯韦的电磁两门,所有的总关键都抓住了。一切与电、磁有关的东西都是受麦克斯韦方程组 规律控制的 再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1887年,美国两个实验物理学家迈克耳孙和莫雷,他俩做 了相当简单的实 ]知道地球在转,按当时的想法,太阳光的速度顺地球转与背地球转, 当然顺地球转比背地球转快一点。可他们在1887年测量的结果,两者完全一样,即光速与 地球的转动并无关系。当然这些实验看来与我们人类日常生活关系似乎不很大。而在1900发 整个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这样,在中国也是如此。可是科 学的发展在西方与中国并不完全一样。在西方,尤其是如果把希腊文化也算作西方文化的话, 可以说,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和古希腊有更密切的联系。在古希腊时也和现代的想法基本相 似,即觉得要了解宇宙的构造,就要追问最后的元素是什么。大的物质是由小的元素构造, 小的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构造,所以是从大到小,小到更小。这个观念是希腊时就有的(atom 就是希腊字),一直到近代。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略有不同。我们是从开始时就感觉到,微 观的元素与宏观的天体是分不开的,所以中国人从开始就把五行与天体联系起来。五行的一 个很原始的看法,那时是金、木、水、火、土。金代表了所有物质的基本构造。可是同时, 金、木、水、火、上又有另一层意义。金就是金星(Venus),它代表所有的金属的东西;木 就是木星(Jupiter),它代表了所有的有机的构造;水是水星(Mercury),它代表了所有的液体; 火为火星(Mars),代表了所有的气体,土星(Saturn)有双层意思,既是 earth(土地),又是土星。 那时认为五行是微观的构造,所有的物质与天体是一二、二一的对照看法,这当然是古时候 哲学的看法。可是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相当重要的科学观测结果,在全世界恐怕最早的 即是超新星(supernova)的观察。nova 是什么?nova 是指突然有一颗星,普通的一颗星,如太 阳,它的光亮忽然就增加了 10000 至 100000 倍,然后就持续下去,可能几天,可能几个月。 超新星又比新星(nova)的光亮增加了 10000 倍,即比普通的太阳增加了 1 亿至 10 亿倍,它 可能是几天,几个月甚至一年。全世界最早的有关新星的记录,是甲骨文,是根据甲骨文翻 译的,原件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在商朝(2300 年以前)。nova 新星,这个名词是中国人定的, 这是公元前 1300 年全世界最早的记录。我们很难知道这是新星还是新大星。另外一篇甲骨 文也在中央研究院,它可能是新星,也可能是超新星。世界上有名的 supernova(超新星),也 是世界上最早最全面的超新星记录,是在宋朝 1054 年发现的。记录上说,有一天(农历 7 月 14 日),突然一颗星长大了,大如鸡蛋,连续两年,可以推出来这是超新星,亮度开始时达 10 亿个太阳的亮度。这些都是实验结果,有精密记载,是全世界最早的。中国当时就有科 学的仪器,商朝的璇机,大概是玉做成的。把它的中间架在一个架子上,当中一头对北极, 而天是在转的,北极是不动的,因此这个星体正好是北斗。公元 1540 年的,17 世纪的…… 基本原理都一样,但是我们造的这类仪器在商朝时就有了,那是公元前 1100—1200 年,相 差至少二千七百多年。汉朝时张衡设计的浑天仪,图纸是宋朝时重绘的。浑天仪代表了所有 行星、恒星等天体运动。第谷·布赖(TychoBrahe,1546~1601)在 1598 年设计了浑天仪,张 衡的是公元 125 年,在汉朝。在第谷·布敕以前的欧洲,代表天体的是一个圆。如同现在的 球面几何,球面几何需要两个坐标(角度)。所以在第谷·布赖以前,欧洲所有的浑天仪只有两 个角度。第谷·布赖设计的第一次有三个角度,它有赤道和黄道。赤道是地球自转,黄道是 地球绕太阳转。第谷那时认为,光知道黄道还不够,因为月亮还在动。天体的运动不能光以 一个球面来表示,这里有六道数。在西方,在第谷·布赖以前,所有浑天仪只有两道,第谷·布 敕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做了三个道,即把地球自转与绕太阳转基本上分别开来。可是张衡有 六个道,不仅如此,张衡的浑天仪是自动的,它由水源来推动,用齿轮的方法,自己会动, 整个是自动的。第谷·布赖是 1598 年,张衡是 125 年,之间又差了一千四百多年。可是紧跟 着,从明末清初开始,中国科学下降了。伽利略这个望远镜是在 17 世纪初,即明末清初时 做成的。在西方,望远镜是帮助文艺复兴的第一步,它是崭新的科学仪器。我们没有跟上这 —步。第二步,西方抓住了基础物理和应用物理的关系。在 19 世纪,经过法拉第的试验, 麦克斯韦在 1864 年创建了电磁理论概念,即把磺生电、电动生磁这两个现象完全用精密的 麦克斯韦方程组表示出来。此后很快就产生了 19 世纪末的发电机、电动马达,一直到 20 世纪的电报、电视、雷达,所有的现代通讯设备都是从这两个东西里出来的,因为经过麦克 斯韦的电磁两门,所有的总关键都抓住了。一切与电、磁有关的东西都是受麦克斯韦方程组 规律控制的。 再看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1887 年,美国两个实验物理学家迈克耳孙和莫雷,他俩做 了相当简单的实验。我们知道地球在转,按当时的想法,太阳光的速度顺地球转与背地球转, 当然顺地球转比背地球转快一点。可他们在 1887 年测量的结果,两者完全一样,即光速与 地球的转动并无关系。当然这些实验看来与我们人类日常生活关系似乎不很大。而在 1900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