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366 工程科学学报,第40卷,第11期 (a b Cu Cu 铜元素含量 铜元素含量 铝元素含量 铝元素含量 。 h山 氧元素含量 氧元素含量 5 um 5 um 图9不同温度退火后界面形貌.(a)350℃:(b)450℃ Fig.9 Interfacial morphology anneal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a)annealed at 350C:(b)annealed at 450C 280 粒尺寸较大、取向依赖性不强,出现了强度较低的退 35 260 退火时间:30min 火织构(取向为(101〉),总变形量达到37.9%时,晶 240 名 粒出现被拉长的趋势.总变形量达到70.8%时,Cu 220 25 层内晶粒明显被拉长,其纵截面组织从等轴晶组织 演变为沿拉拔变形方向排列的细长纤维状晶粒.此 180 时出现了拉拔丝织构〈111〉,此时的织构强度最高 160 10 (3.89):总变形量达到88.5%时,织构强度略有下 140 降.达到96.3%时,织构强度下降到3.12.这是因 120 0 为晶粒发生破碎,晶界变得模糊不清,取向度下降, 未退火 300℃350℃400℃ 450℃ 退火条件 导致织构强度降低.其中红色为(001〉取向,绿色为 图10退火参数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 (101〉取向,蓝色为111)取向 Fig.10 Effect of annealing parameters on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 对C层纵截面的组织进行分析,研究了晶粒 tion 随变形量增加而变化的情况,结果如图13所示.同 为了分析复合线材中包覆铜层组织变化规律, 时,统计了大、小角晶界的占比和织构,结果如表5 将上述不同变形量的试样沿着其纵截面截取试样进 所示.结合图13和表5结果可以看出,总变形量 行分析得到电子背散射衍射取向成像图,如图12所 37.9%时,组织内部位错密度增加,晶粒内部产生大 示,图中图例的数字代表织构强度,数值越大织构 量不同滑移系的位错,形成较多的位错胞等亚晶组 越强 织,小角度晶界数量显著增多.总变形量达到 从图12中可以看出,铜包铝线材在退火后,晶 70.8%时,小角晶界占比下降,这是因为铜芯的应变 (a) 回 Cu 300m 5 pm 图110.96mm复合丝材形貌.(a)复合丝材:(b)横断面;(c)界面扫描电镜照片 Fig.11 Composite wire(d.96 mm):(a)appearance of composite wire;(b)morphology of cross-section;(c)photograph of SEM工程科学学报,第 40 卷,第 11 期 图 9 不同温度退火后界面形貌. (a) 350 益 ; (b) 450 益 Fig. 9 Interfacial morphology anneal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 annealed at 350 益 ; (b) annealed at 450 益 图 10 退火参数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 Fig. 10 Effect of annealing parameters on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鄄 tion 图 11 准0郾 96 mm 复合丝材形貌. (a) 复合丝材; (b) 横断面; (c) 界面扫描电镜照片 Fig. 11 Composite wire (准0郾 96 mm): (a) appearance of composite wire; (b) morphology of cross鄄section; (c) photograph of SEM 为了分析复合线材中包覆铜层组织变化规律, 将上述不同变形量的试样沿着其纵截面截取试样进 行分析得到电子背散射衍射取向成像图,如图 12 所 示,图中图例的数字代表织构强度,数值越大织构 越强. 从图 12 中可以看出,铜包铝线材在退火后,晶 粒尺寸较大、取向依赖性不强,出现了强度较低的退 火织构(取向为掖101业),总变形量达到37郾 9% 时,晶 粒出现被拉长的趋势. 总变形量达到 70郾 8% 时,Cu 层内晶粒明显被拉长,其纵截面组织从等轴晶组织 演变为沿拉拔变形方向排列的细长纤维状晶粒. 此 时出现了拉拔丝织构掖111业,此时的织构强度最高 (3郾 89);总变形量达到 88郾 5% 时,织构强度略有下 降. 达到 96郾 3% 时,织构强度下降到 3郾 12. 这是因 为晶粒发生破碎,晶界变得模糊不清,取向度下降, 导致织构强度降低. 其中红色为掖001业取向,绿色为 掖101业取向,蓝色为掖111业取向. 对 Cu 层纵截面的组织进行分析,研究了晶粒 随变形量增加而变化的情况,结果如图 13 所示. 同 时,统计了大、小角晶界的占比和织构,结果如表 5 所示. 结合图 13 和表 5 结果可以看出,总变形量 37郾 9% 时,组织内部位错密度增加,晶粒内部产生大 量不同滑移系的位错,形成较多的位错胞等亚晶组 织,小角 度 晶 界 数 量 显 著 增 多. 总 变 形 量 达 到 70郾 8% 时,小角晶界占比下降,这是因为铜芯的应变 ·136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