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期 宋卫东等:深凹露天转地下开采高陡边坡变形与破坏规律 .147 先从点荷载抗压强度转换为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见 重的1A.按照设计配比制作12个试件,进行单轴 下式 抗压实验,以检验配比是否适合,各种材料配比及 R.=22.82t5k (1) 试件误差见表3经对比可看出,试件抗压强度和弹 式中,R为饱和单轴抗压强度,【(0k为修正后的标 性模量的实验结果符合设计值要求 准试件点荷载强度, 表2模型物理参数 再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通过岩体完整系数转换 Table 2 Model physical parameters 为岩体抗压强度, 容重,Y/ 弹性模量 抗压强度, 岩层 实验采用河沙、碳酸钙和石膏,模拟容重范围为 (m3) E/GPa o。MPa 名称 15.0~16.0kN·m3,选取模型的容重比C.= 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原型模型 1.7,应力比C。和弹性模量比C可计算得出 Fe 41.2 24.2 15.60 45.88 87.49257.32 Td 27.0 15.9 18.0052.9453.93158.62 C,=CE=C1C,=200×1.7=340 BD 27.0 15.9 20.00 58.82105.09 309.01 计算得到模型的物理参数如表2选取河沙、碳 F25 23.0 13.5 7.0020.5915.7046.21 酸钙和石膏的相似材料配比,使用的水量为三者总 表3材料相似配比及试件误差 Table 3 Proportion of sim ilarmaterials and eror of specinens 岩层名称 配比 容重,y(kNm-3) 模型EMPa E的相对误差% 模型o。kPa c.的相对误差% Fe 6:2:8 24.2 45.88 -2.16 257.3 十3.77 Td 7:73 15.9 52.94 -5.95 158.6 +0.79 BD 7:3:7 15.9 58.82 -1.52 309.0 -1.62 1.2实验分析 化;用高像素数码照相机进行近景摄影来监测围岩 1.2.1监测手段 位移.共使用4个百分表、14个应力盒和75个摄影 采用三种工具对模型实验进行监测:用百分表 测量点,监测点布置如图2 监测模型地表沉降;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围岩应力变 1200 1200 2表1 表4 1000 表2 表3 1000 a 0 0 盒 0盒3 o盒5 500 盒图 2525 500 0盒7 125 口摄像监测点 又百分表监测点 F25 11 盒2 ■摄像监测+应力监测点 2下盘运输巷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图2相似材料模型监测点布置图(单位:mm) Fig2 Location ofmonitoring points in the si ilarmateralmodel (unit mm) 1.2.2开采方案 1.2.3数据整理及分析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相似时间比,模型开挖 (1)坡面沉降分析,坡面沉降值采用百分表测 设计为15步.第1步开采至士0m水平形成边坡, 得,图3为百分表数据曲线图.可以看出:①高边坡 第2步开采至-24m水平,第3步开采至一48m水 竖向位移高于低边坡一侧,北坡十24m台阶沉降最 平,以后每步开采12m,监测内容包括实时应力监 大,为28.2mm,折合实际为5.64m,南坡士0m台阶 测、开挖前后拍照和百分表读数等 沉降最小,为15.6mm,折合实际为3.12m②前5第 2期 宋卫东等: 深凹露天转地下开采高陡边坡变形与破坏规律 先从点荷载抗压强度转换为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见 下式. Rc=22∙82I 0∙75 s(50)k (1) 式中‚Rc为饱和单轴抗压强度‚Is(50)k为修正后的标 准试件点荷载强度. 再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通过岩体完整系数转换 为岩体抗压强度. 实验采用河沙、碳酸钙和石膏‚模拟容重范围为 15∙0~16∙0kN·m —3‚选 取 模 型 的 容 重 比 Cr = 1∙7 [15]‚应力比 Cσ 和弹性模量比 CE 可计算得出 Cσ =CE =C1Cr=200×1∙7=340. 计算得到模型的物理参数如表2.选取河沙、碳 酸钙和石膏的相似材料配比‚使用的水量为三者总 重的 1/9.按照设计配比制作 12个试件‚进行单轴 抗压实验‚以检验配比是否适合.各种材料配比及 试件误差见表3.经对比可看出‚试件抗压强度和弹 性模量的实验结果符合设计值要求. 表 2 模型物理参数 Table2 Modelphysicalparameters 岩层 名称 容重‚γ/ (kN·m—3) 弹性模量‚ E/GPa 抗压强度‚ σc/MPa 原型 模型 原型 模型 原型 模型 Fe 41∙2 24∙2 15∙60 45∙88 87∙49 257∙32 Td 27∙0 15∙9 18∙00 52∙94 53∙93 158∙62 BD 27∙0 15∙9 20∙00 58∙82 105∙09 309∙01 F25 23∙0 13∙5 7∙00 20∙59 15∙70 46∙21 表 3 材料相似配比及试件误差 Table3 Proportionofsimilarmaterialsanderrorofspecimens 岩层名称 配比 容重‚γ/(kN·m—3) 模型 E/MPa E的相对误差/% 模型 σc/kPa σc的相对误差/% Fe 6∶2∶8 24∙2 45∙88 —2∙16 257∙3 +3∙77 Td 7∶7∶3 15∙9 52∙94 —5∙95 158∙6 +0∙79 BD 7∶3∶7 15∙9 58∙82 —1∙52 309∙0 —1∙62 1∙2 实验分析 1∙2∙1 监测手段 采用三种工具对模型实验进行监测:用百分表 监测模型地表沉降;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围岩应力变 化;用高像素数码照相机进行近景摄影来监测围岩 位移.共使用 4个百分表、14个应力盒和 75个摄影 测量点‚监测点布置如图 2. 图 2 相似材料模型监测点布置图 (单位:mm) Fig.2 Locationofmonitoringpointsinthesimilarmaterialmodel(unit:mm) 1∙2∙2 开采方案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相似时间比‚模型开挖 设计为 15步.第 1步开采至 ±0m水平形成边坡‚ 第 2步开采至 —24m水平‚第 3步开采至 —48m水 平‚以后每步开采 12m.监测内容包括实时应力监 测、开挖前后拍照和百分表读数等. 1∙2∙3 数据整理及分析 (1) 坡面沉降分析.坡面沉降值采用百分表测 得‚图3为百分表数据曲线图.可以看出:① 高边坡 竖向位移高于低边坡一侧‚北坡 +24m台阶沉降最 大‚为 28∙2mm‚折合实际为 5∙64m‚南坡 ±0m台阶 沉降最小‚为 15∙6mm‚折合实际为 3∙12m;② 前 5 ·14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