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之根,又是民族精神的气脉和灵魂。议字的意象范式,体现 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思维品格和审美创造。一部汉字 序 发生、发展的历史,演绎着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研究汉字就 要寻根求源,追本索真,完成文字一文化一人化的科研课 题①。丛书第二辑力图穷原型之奥,把转换之机,对战国到 秦汉之际的出土文字材料(如简帛书)进行系统的梳理,对 传世文献(如《说文解字》)所录字形字体进行对照比勘,同 时广泛观照其他考古发掘,史前纹样、民俗实物及至高科技 电脑造字等,从多视角、大层面上对汉字文化蕴含作出全新 的闻释。这是对民族文化的元点解读,是对民族智慧的元 典阐释。只有在做了一番艰苦深入、推陈出新、继承弘扬的 学术研究之后,我们才有黄格、有条件、有本钱来谈论传统 文化的现代转换,才有可能进行人文資源的开发,从而实现 传统文化与世界、与现实的对话。 这种对话是学术界、出版界所心驰神往、孜孜以求的。 抓住汉字这一元,点文化,抓住汉字文化这一具有世界意义 的历史课题,通过对它们的现代解读,中国学术界、出版界 就有可能在当今世界上发出强劲的中国之声。学术要走向 世界,首先要回归本土:出版要与世界与现实对接,同样要 张扬本源、强化自我。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西学东渐推动 了中国的现代化启蒙;东学西渐同样也会推进全人类的和 合。现代转型、文化传薪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对世界文 化应作的贡献。 这种对话是富有创造精神、创造激情的。我们说汉字 文化是元,点文化,是指它具有无比丰富的蕴含和无限旺盛 的生机。汉宇体现了天一地一人的三元存在,包含着自 然一社会一宇宙的三维空闻,涵盖了过去一现在一未来的 ①“文化”的本性是“人化”。参阅樊浩:《概念诠释系统与文化难题的突敲》, 《光明日报》1995年8月3日第5版。 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