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培养可持续性发展之人才 杭国明复旦大学药学院200032 国家之兴旺,民族之发达,其根本乃教育之兴旺发达。古今中外的发展史告诉我们,要建立一个强 盛的国家,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才能实现 我们发展的教育,应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早在七十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根据当时教育的发 展状况和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 可持续发展之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通过他们的带头引路,带领我们全民族去 实现相国的繁荣昌盛。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呢? 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关键靠的是可持续发展之教育。可持续发展之教育,其灵魂就在于培养出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江泽民总书记曾经就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是由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从学 生的学和教师和的教两方面着手进行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导作用的。而学生学习的好与坏,又主要取决于 他们的学习动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复杂的。从学习动机的内容分析,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大 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这些学生认识到,只有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提高我们 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改变我们落后的状态,完成振兴中华之大业。这类学生对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 因此他们有着强烈的创新需求和创新意识 第二类是为了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而学习的。这种学生经常提醒自已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打下扎实的 理论基础,开拓发展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作准备。他们有着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三类是为了出人头地、提高今后的社会地位而学习的。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取得高学历,实现升官 发财之梦,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尽管这些学生也能在学习中积极努力,但他们明显缺乏一种创新意识 更无创新能力可言 第四类是为了取得大学文凭而学习的,这类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但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学习目 的不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业上鲜有作为,他们根本无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学生有无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密不可分的。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学生 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习动机不正确的学生,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差或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