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离地表处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等于或接近最小值时,或地面有覆盖且无蒸发可能时,以 及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经常受水浸湿的地基,可按膨张变形量计算:②当离地表1m处地基土 的天然含水量大于12倍塑限含水量时,或直接受高温作用的地基,可按收缩变形量计算: ③其它情况下可按胀、缩变形量计算。 地基变形量的计算方法仍采用分层总和法。下面分别将上述3种变形量计算方法介绍 如下: 1.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 =6n (7.8) 式中:收—计算膨胀变形量的经验系数,宜根据当地经验确定,若无可依据经验时,3层 及3层以下建筑物,可采用0.6: 一一基础底面下第层土在该层土的平均自重应力与平均附加应力之和作用下的 膨胀率,由室内试验确定,% h,一一第i层土的计算厚度,mm: m一一自基础底面至计算深度内所划分的土层数(图7-6()),计算深度应根据大 气影响深度确定:有浸水可能时,可按浸水影响深度确定。 2.地基土的收缩变形量s。 5,=,∑元A,n (7-9) 式中:%一一计算收缩变形量的经验系数,宜根据当地经验确定。若无可依据经验时,3层 及3层以下建筑物,可采用0.8: -第层土的收缩系数,应由室内试验确定 △w,一一地基士收缩过程中,第1层土可能发生的含水量变化的平均值(以小数表示): 一自基础底面至计算深度内所别分的土层数。计算深度可取大气影响深度,当右 热源影响时,应按热源影响深度确定。在计算深度时,各土层的含水量变化值 △w:(图7-6(b)应按下式计算: A,=A1-(a1-0.0) (7-10) △=9-w.wp (7-11 式中:1,w -地表下1m处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含水量(以小数表示): 一土的湿度系数: 一第1层土的深度,m ,一一计算深度,可取大气影响深度,m 3.地基土的胀缩变形量s s=y∑(6p+nAw,h (7-12) 式中:一一计算胀缩变形量的经验系数,可取0.7 二、膨胀土地基承载力离地表 1m 处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等于或接近最小值时,或地面有覆盖且无蒸发可能时,以 及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经常受水浸湿的地基,可按膨胀变形量计算;②当离地表 1m 处地基土 的天然含水量大于 1.2 倍塑限含水量时,或直接受高温作用的地基,可按收缩变形量计算; ③其它情况下可按胀、缩变形量计算。 地基变形量的计算方法仍采用分层总和法。下面分别将上述 3 种变形量计算方法介绍 如下: 1.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 se = = n i e e epihi s 1   (7-8) 式中:e——计算膨胀变形量的经验系数,宜根据当地经验确定,若无可依据经验时,3 层 及 3 层以下建筑物,可采用 0.6; epi——基础底面下第 i 层土在该层土的平均自重应力与平均附加应力之和作用下的 膨胀率,由室内试验确定,%; hi——第 i 层土的计算厚度,mm; n——自基础底面至计算深度 zn 内所划分的土层数(图 7-6(a)),计算深度应根据大 气影响深度确定;有浸水可能时,可按浸水影响深度确定。 2.地基土的收缩变形量 ss = =  n i s s si wihi s 1   (7-9) 式中:s——计算收缩变形量的经验系数,宜根据当地经验确定。若无可依据经验时,3 层 及 3 层以下建筑物,可采用 0.8; si——第 i 层土的收缩系数,应由室内试验确定; wi——地基土收缩过程中,第 i 层土可能发生的含水量变化的平均值(以小数表示); n——自基础底面至计算深度内所划分的土层数。计算深度可取大气影响深度,当有 热源影响时,应按热源影响深度确定。在计算深度时,各土层的含水量变化值 wi(图 7-6(b))应按下式计算: 1 1 1 1 ( 0.01) − −  =  −  − n i i z z w w w (7-10) w1 = w1 −wwwp (7-11) 式中:w1,wp——地表下 1m 处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含水量(以小数表示); w——土的湿度系数; zi——第 i 层土的深度,m; zn——计算深度,可取大气影响深度,m。 3.地基土的胀缩变形量 s = = +  n i epi si wi hi s 1  (  ) (7-12) 式中:——计算胀缩变形量的经验系数,可取 0.7。 二、膨胀土地基承载力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