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6期 苗夺谦,等:从人类智能到机器实现模型一粒计算理论与方法 ·753. 有价值的信息。对主观性文档的分析和处理,一直 等[93]提出以非标准分析作为深入展开粒计算基础 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工作将多粒度的思 理论研究的思想,并在超实数意义下定义了不可区 想应用于特征选择中,如文献[86]中提出了一种基 分关系。这对于深入认识粒计算的内在逻辑,丰富 于LDA的多粒度主题情感混合模型,它同时考虑两 粒计算理论体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个粒度上的情感和主题分布—文档级和局部,局 6结束语 部分布的生成受到文档级分布的影响。该方法在情 感分类准确率和稳定性方面都有不错的提升。苗夺 粒计算理论是一种结构化求解模型,能够有效 谦[)等在行人再识别问题上引入了多通道思想获 处理大数据中的不确定性,显著降低问题求解的复 取图片在多个不同粒度下的特征信息,并证明基于 杂程度,其模型的可构造性使得在不同数据和领域 相互关联的多通道特征能更有效跟踪和识别行人。 背景下具有丰富的表达形式,与大数据研究高度契 5.4多粒度联合计算 合,是一条极具发展潜力的新途径。本文回顾了自 多粒度联合计算[器-9是指将复杂问题的求解 粒计算研究以来的主要数学模型,强调了多粒度研 分配到数据表示的多个粒度层次上成为子任务,各 究的价值,总结了典型的不确定性度量,并展望了粒 个粒度层次上相对简单的功能协同起来,最终完成 计算在大数据时代的重点突破方向。希望能够对高 复杂问题的求解6)。围绕该目标,既可以融合已有 效大数据方法的提出以及人工智能领域基础性问题 典型多粒度模型构造更全面的多粒度模型,也可以 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引入机器学习相关理论构建新的多粒度模型,而深 度学习正是后一种方式的代表,其实质是多粒度联 参考文献: 合计算,在诸多应用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无 [1]ZADEH L A.Toward a theory of fuzzy information granula- 论是融合已有模型还是构建新模型,都必须结合具 tion and its centrality in human reasoning and fuzzy logic 体领域背景和数据分析需求作相应的调整,以有效 [J].Fuzzy sets and systems,1997,90(2):111-127. 解决行业级应用问题。这种趋势和周志华教授在 [2]http://link.springer.com/journal/41066. CNCC2016o]会议上提出的学件(模型+规约)思想 [3 http://www.nsfc.gov.cn/nsfc/cen/xmzn/2016xmzn/04/ 06xx/004.html. 是一致的。 [4]http://dblp.uni-trier.de/db/conf/rsfdgrc/. 5.5认知计算 [5]HU Qinghua,MI Jusheng,CHEN Degang.Granular compu- 认知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往对 ting based machine learning in the era of big data[J.Infor- 认知的研究往往从某个角度展开,缺乏结构化思维, mation Sciences,2017,378:242-243. 而这个不足恰恰是粒计算的优势所在。张钹和张铃 [6]梁吉业,钱宇华,李德玉,等。大数据挖掘的粒计算理 在20世纪90年代初3]在其专著《问题求解理论 论与方法[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45(11): 及应用》中特别指出“人类智能的一个公认特点,就 1355-1369. 是人们能从极不相同的粒度上观察和分析同一问 LIANG Jiye,QIAN Yuhua,LI Deyu,et al.Theory and 题。人们不仅能在不同粒度世界上进行问题的求 method of granular computing for big data mining[J.Scien- tia sinica informationis,2015,45(11):1355-1369 解,而且能够很快地从一个粒度世界跳到另一个粒 [7 ZHANG Bo,ZHANG L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prob- 度世界,往返自如,毫无困难”。多粒度空间的相互 lem solving[M.New York:North Holland,1992. 转化是认知模型的关键。文献[92]中,支持人们 [8]FRIEDMAN N.Inferring cellular networks using probabilis- 已形成了一个关于世界的粒度观点,在此观点下, tie graphical models[J].Science,2004,303(5659):799- 人类的观察、度量、概念化和推理都是在粒度意义下 805. 进行的。应用粒计算思想,可以分析语义特征以及 [9]CLAUSET A,MOORE C,NEWMAN M E J.Hierarchical 形式概念系统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建立与优 structure and the prediction of missing links in networks J. 化认知计算模型,从而更好地揭示各种相关领域成 Nature,2008.453(7191):98-101. [10]AHN YY,BAGROW J P,LEHMANN S.Link communi- 果对认知的协作原理。 ties reveal multiscale complexity in networks[J].Nature, 5.6粒计算形式化描述 2010,466(7307):761-764. 尽管目前粒计算研究无论在模型还是应用都得 [11]WU W Z,LEUNG Y.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granular 到了蓬勃发展,然而在统一语言描述方面还不够完 labelled partitions in multi-scale decision tables[].Infor- 备。一些基础性问题,如基于粒的思想比较不同粒 mation sciences,.2011,181(18):3878-3897. 之间的差异,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最近,刘清 [12]GEOFFREY E,Ruslan R.Reducing the dimensionality of有价值的信息。 对主观性文档的分析和处理,一直 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已有工作将多粒度的思 想应用于特征选择中,如文献[86]中提出了一种基 于 LDA 的多粒度主题情感混合模型,它同时考虑两 个粒度上的情感和主题分布———文档级和局部,局 部分布的生成受到文档级分布的影响。 该方法在情 感分类准确率和稳定性方面都有不错的提升。 苗夺 谦[87]等在行人再识别问题上引入了多通道思想获 取图片在多个不同粒度下的特征信息,并证明基于 相互关联的多通道特征能更有效跟踪和识别行人。 5.4 多粒度联合计算 多粒度联合计算[ [88-89] 是指将复杂问题的求解 分配到数据表示的多个粒度层次上成为子任务,各 个粒度层次上相对简单的功能协同起来,最终完成 复杂问题的求解[67] 。 围绕该目标,既可以融合已有 典型多粒度模型构造更全面的多粒度模型,也可以 引入机器学习相关理论构建新的多粒度模型,而深 度学习正是后一种方式的代表,其实质是多粒度联 合计算,在诸多应用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然而,无 论是融合已有模型还是构建新模型,都必须结合具 体领域背景和数据分析需求作相应的调整,以有效 解决行业级应用问题。 这种趋势和周志华教授在 CNCC2016 [90]会议上提出的学件(模型+规约)思想 是一致的。 5.5 认知计算 认知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以往对 认知的研究往往从某个角度展开,缺乏结构化思维, 而这个不足恰恰是粒计算的优势所在。 张钹和张铃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 13 ] 在其专著《问题求解理论 及应用》中特别指出“人类智能的一个公认特点,就 是人们能从极不相同的粒度上观察和分析同一问 题。 人们不仅能在不同粒度世界上进行问题的求 解,而且能够很快地从一个粒度世界跳到另一个粒 度世界,往返自如,毫无困难”。 多粒度空间的相互 转化是认知模型的关键[91] 。 文献[92]中,支持人们 已形成了一个关于世界的粒度观点, 在此观点下, 人类的观察、度量、概念化和推理都是在粒度意义下 进行的。 应用粒计算思想, 可以分析语义特征以及 形式概念系统模型, 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建立与优 化认知计算模型,从而更好地揭示各种相关领域成 果对认知的协作原理。 5.6 粒计算形式化描述 尽管目前粒计算研究无论在模型还是应用都得 到了蓬勃发展,然而在统一语言描述方面还不够完 备。 一些基础性问题,如基于粒的思想比较不同粒 之间的差异,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最近,刘清 等[9 3 ]提出以非标准分析作为深入展开粒计算基础 理论研究的思想,并在超实数意义下定义了不可区 分关系。 这对于深入认识粒计算的内在逻辑,丰富 粒计算理论体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6 结束语 粒计算理论是一种结构化求解模型,能够有效 处理大数据中的不确定性,显著降低问题求解的复 杂程度,其模型的可构造性使得在不同数据和领域 背景下具有丰富的表达形式,与大数据研究高度契 合,是一条极具发展潜力的新途径。 本文回顾了自 粒计算研究以来的主要数学模型,强调了多粒度研 究的价值,总结了典型的不确定性度量,并展望了粒 计算在大数据时代的重点突破方向。 希望能够对高 效大数据方法的提出以及人工智能领域基础性问题 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参考文献: [1]ZADEH L A. Toward a theory of fuzzy information granula⁃ tion and its centrality in human reasoning and fuzzy logic [J].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97, 90(2): 111-127. [2]http: / / link.springer.com/ journal / 41066. [ 3 ] http: / / www. nsfc. gov. cn / nsfc / cen / xmzn / 2016xmzn / 04 / 06xx / 004.html. [4]http: / / dblp.uni-trier.de / db / conf / rsfdgrc / . [5]HU Qinghua, MI Jusheng, CHEN Degang. Granular compu⁃ ting based machine learning in the era of big data[J]. Infor⁃ mation Sciences, 2017, 378: 242-243. [6]梁吉业, 钱宇华, 李德玉, 等. 大数据挖掘的粒计算理 论与方法[ J].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5, 45 ( 11): 1355-1369. LIANG Jiye, QIAN Yuhua, LI Deyu, et al. Theory and method of granular computing for big data mining[J]. Scien⁃ tia sinica informationis, 2015, 45(11): 1355-1369. [7]ZHANG Bo, ZHANG L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prob⁃ lem solving[M]. New York: North Holland, 1992. [8]FRIEDMAN N. Inferring cellular networks using probabilis⁃ tic graphical models[J]. Science, 2004, 303(5659): 799- 805. [9]CLAUSET A, MOORE C, NEWMAN M E J.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the prediction of missing links in networks[J]. Nature, 2008, 453(7191): 98-101. [10]AHN Y Y, BAGROW J P, LEHMANN S. Link communi⁃ ties reveal multiscale complexity in networks[ J]. Nature, 2010, 466(7307): 761-764. [11]WU W Z, LEUNG 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granular labelled partitions in multi⁃scale decision tables[J]. Infor⁃ mation sciences, 2011, 181(18): 3878-3897. [12]GEOFFREY E, Ruslan R. Reducing the dimensionality of 第 6 期 苗夺谦,等: 从人类智能到机器实现模型———粒计算理论与方法 ·75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