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重大的意义。 2.空气尘粒 (1)空气尘粒的种类大气中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广,一般是1000μm以下,小于100um 者居多,最小的粒径大约为10m左右,接近气体分子直径数量级,粒径大于100m,肉眼可以观察 到。粒径大于10μm的粒子能够较早地在发生源附近沉降,称为降尘;小于10μum的颗粒物多悬浮于大 气中,称为飘尘:飘尘中粒径为0.01~0.1μm的颗粒数目最多,可长期漂浮,落至地面需要5~10年。 空气中的尘粒主要有:①粉尘粉尘是指分散于空气中的细小固体粒子,这些粒子通常是由煤、矿石 和其他固体物料在运输、筛分、碾磨、装卸等机械处理过程中或由于风的吹拂所产生。粉尘的粒径一 般在1~200um之间;大于10m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能在较短时间内沉降到地面,称为降尘;小 于10μm的粒子,能长期飘浮于大气,称为飘尘;②烟烟是指由于固体升华、液体蒸发、化学反应 等过程中在空气或气体中凝结成的浮游粒子气溶胶:烟气溶胶粒子的粒径通常小于1μum:③飞尘飞 尘是指燃料燃烧后,在烟道气中所悬浮的呈灰状细小微粒:④黑烟黑烟是指在燃烧固体或液体燃料 过程中所生成的细小粒子在大气中飘浮形成的气溶胶现象。黑烟中含有煤烟尘和硫酸微粒;⑤雾雾 是指物质由蒸汽状态凝结成液体小滴悬浮于空气中所出现的现象,其粒径小于100μm,起雾时空气相 对湿度为100%,影响1公里以外的空气水平能见度;⑥煤烟尘煤烟尘是指伴随燃料和其他物质燃烧 所发生的黑色烟尘,其中含有50%的炭,粒径大约在1~20-m左右;⑦总悬浮微粒总悬浮微粒是指 大气中粒径小于100μum的所有固体颗粒 (2)空气尘粒引起“阳伞效应”在空气中,存在有大量的尘粒,这些尘粒可产生“阳伞效应”。 所谓阳伞效应是指由于空气中尘粒增多而引起气温下降的现象。这种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飘浮着许 多固体的微粒,统称为“气溶胶”引起的。它们对太阳短波辐射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丁铎尔( Tynda11) 效应],从而使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量和直接辐射量减少,对地面产生冷却作用。据估测,如果到达 地表的太阳总辐射量减少1%,地表上平均气温将下降1.2~1.5℃。因此,阳伞效应能抑制温室效应的 单向发展。正因为大气中同时存在着这样两种作用相反的效应,才使地表空气层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温 度。据估计,近年来,每年约有9580~26150万吨的污染物质进入大气,其中天然污染(如火山、烟 尘、森林火灾、地表尘埃、有机性灰尘等)约为7732~22000万吨,人为的污染物(如燃烧化石燃料、 工厂排放的烟尘和废气、汽车尾气等)约为1850~4150万吨。这些污染物质进入空气中,使温室效应 与阳伞效应失去相对平衡,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异常。 (3)空气颗粒对人畜的危害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几乎都可被鼻腔所阻隔,而不进入肺泡 但微粒可引起鼻腔干裂;如果微粒中夹带病菌,可导致感染。粒径小于10um颗粒物(飘尘)可以经6 重大的意义。 2.空气尘粒 (1) 空气尘粒的种类 大气中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广,一般是 1000m 以下,小于 100m 者居多,最小的粒径大约为 10-3 m 左右,接近气体分子直径数量级,粒径大于 100m,肉眼可以观察 到。粒径大于 10m 的粒子能够较早地在发生源附近沉降,称为降尘;小于 10m 的颗粒物多悬浮于大 气中,称为飘尘;飘尘中粒径为 0.01~0.1m 的颗粒数目最多,可长期漂浮,落至地面需要 5~10 年。 空气中的尘粒主要有: ①粉尘 粉尘是指分散于空气中的细小固体粒子,这些粒子通常是由煤、矿石 和其他固体物料在运输、筛分、碾磨、装卸等机械处理过程中或由于风的吹拂所产生。粉尘的粒径一 般在 1~200m 之间;大于 10m 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能在较短时间内沉降到地面,称为降尘;小 于 10m 的粒子,能长期飘浮于大气,称为飘尘;②烟 烟是指由于固体升华、液体蒸发、化学反应 等过程中在空气或气体中凝结成的浮游粒子气溶胶;烟气溶胶粒子的粒径通常小于 1m;③飞尘 飞 尘是指燃料燃烧后,在烟道气中所悬浮的呈灰状细小微粒;④黑烟 黑烟是指在燃烧固体或液体燃料 过程中所生成的细小粒子在大气中飘浮形成的气溶胶现象。黑烟中含有煤烟尘和硫酸微粒;⑤雾 雾 是指物质由蒸汽状态凝结成液体小滴悬浮于空气中所出现的现象,其粒径小于 100m ,起雾时空气相 对湿度为 100%,影响 1 公里以外的空气水平能见度;⑥煤烟尘 煤烟尘是指伴随燃料和其他物质燃烧 所发生的黑色烟尘,其中含有 50% 的炭,粒径大约在 1~20m 左右;⑦总悬浮微粒 总悬浮微粒是指 大气中粒径小于 100m 的所有固体颗粒。 (2)空气尘粒引起“阳伞效应” 在空气中,存在有大量的尘粒,这些尘粒可产生“阳伞效应”。 所谓阳伞效应是指由于空气中尘粒增多而引起气温下降的现象。这种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飘浮着许 多固体的微粒,统称为“气溶胶”引起的。它们对太阳短波辐射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丁铎尔(Tyndall) 效应],从而使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量和直接辐射量减少,对地面产生冷却作用。据估测,如果到达 地表的太阳总辐射量减少 1%,地表上平均气温将下降 1.2~1.5℃。因此,阳伞效应能抑制温室效应的 单向发展。正因为大气中同时存在着这样两种作用相反的效应,才使地表空气层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温 度。 据估计,近年来,每年约有 9580~26150 万吨的污染物质进入大气,其中天然污染(如火山、烟 尘、森林火灾、地表尘埃、有机性灰尘等)约为 7732~22000 万吨,人为的污染物(如燃烧化石燃料、 工厂排放的烟尘和废气、汽车尾气等)约为 1850~4150 万吨。这些污染物质进入空气中,使温室效应 与阳伞效应失去相对平衡,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异常。 (3) 空气颗粒对人畜的危害 粒径大于 10m 的颗粒物,几乎都可被鼻腔所阻隔,而不进入肺泡, 但微粒可引起鼻腔干裂;如果微粒中夹带病菌,可导致感染。粒径小于 10m 颗粒物(飘尘)可以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