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植物病原鉴定、植物病害诊断及防治的基本方法,为本专业后续课程学 习莫定基础。 教学重点、难 植物病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各类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病害 点 特点:病害发生发展过程动态分析:病原与寄主互作机制:病害诊断、预 测和防治的依据、原理和方法。 教学进程 课次 章节 学时 备注 第1~3次课 第一章绪论 第3次课 第二章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1 第4~5次课 第三章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第6~7次课 第四章鞭毛菌亚门 6 第7次课 第五章接合菌亚门 第8一9次课 第六章子囊菌亚门 9 第9~10次课 第七章担子南亚门 9 第11~12次课第八章半知菌亚门 第13~14次课第九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6 第14~16次课 第十章植物病毒 7 第16~17次课第十一章植物寄生线虫及原生动物 6 第18次课 第十二章寄生性植物 2 第19一20次课第十三章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 第2123次课第十四章寄主一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第23~25次课第十五章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25~27次课第十六章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 5 第28~30次课第十七章植物病害的防治 5 教 案 学时:8 章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植物病理学的性质、研究领域和发展史,弄清植物病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 3 植物病原鉴定、植物病害诊断及防治的基本方法,为本专业后续课程学 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难 点 植物病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各类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病害 特点;病害发生发展过程动态分析;病原与寄主互作机制;病害诊断、预 测和防治的依据、原理和方法。 教学进程 课次 第 1~3 次课 第 3 次课 第 4~5 次课 第 6~7 次课 第 7 次课 第 8~9 次课 第 9~10 次课 第11~12次课 第13~14次课 第14~16次课 第16~17次课 第 18 次课 第19~20次课 第21~23次课 第23~25次课 第25~27次课 第28~30次课 章节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第三章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第四章 鞭毛菌亚门 第五章 接合菌亚门 第六章 子囊菌亚门 第七章 担子菌亚门 第八章 半知菌亚门 第九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第十章 植物病毒 第十一章 植物寄生线虫及原生动物 第十二章 寄生性植物 第十三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 第十四章 寄主-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第十五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十六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 第十七章 植物病害的防治 学时 8 1 10 6 4 9 9 13 6 7 6 2 4 5 10 5 5 备注 教 案 学时:8 章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 植物病理学的性质、研究领域和发展史,弄清植物病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